一种油泥析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0620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7 01: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泥析出装置,属于电力用油技术领域。油泥析出装置包括过滤组件和支架组件,过滤组件包括锥形过滤层和锥形漏斗,所述锥形过滤层铺设于所述锥形漏斗内,支架组件包括第一承载板和折弯件,所述第一承载板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圆孔,所述锥形漏斗的上半部分穿设于所述第一定位圆孔内,至少两个折弯件周向围设于所述第一定位圆孔处,所述折弯件与所述锥形漏斗的外壁面相抵接,通过形状相适配的方式,定位过滤层的位置,通过第一定位圆孔和至少两个折弯件相互配合,实现对锥形漏斗的位置定位,保证定位准确,提高测定精度。提高测定精度。提高测定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泥析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用油
,尤其涉及一种油泥析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力用油包括汽轮机油、抗燃油、变压器油等,主要起着润滑、冷却、调节和绝缘等作用。在运行过程中,油品受氧气、温度、电场、电弧、水分、颗粒和催化剂等的作用,发生氧化、裂解等化学反应,会不断变质,生成大量的过氧化物及醇、醛、酮、酸等氧化产物,再经过缩合反应生成油泥等不溶物。
[0003]电力用油中油泥与沉淀物的质量分数是电力用油质量的重要指标。传统油化实验室针对电力用油油泥析出的测定方法,主要采用手动测定方式,过程繁杂且测定时间长,检测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检测工作效率低,同时手动测定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手动操作试样稀释过滤,期间手会不断接触带有有机溶剂正戊烷和甲苯高挥发性物质的滤纸,对工作人员容易造成一定伤害。因此,电力用油油泥析出自动测定设备代替手动操作,实现试样自动稀释过滤。
[0004]但是,电力用油油泥析出自动测定设备的测量精度依赖于油泥析出滤纸定位装置,多次测试操作过程中,滤纸难以确保空间定位的一致性,给电力用油油泥析出的自动测定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误差。
[0005]为此,亟需提供一种油泥析出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泥析出装置,可以准确定位过滤层,保证定位准确,便于油泥析出后的准确称量,提高电力用油油泥析出的自动测定效率。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油泥析出装置,包括:
[0009]过滤组件,包括锥形过滤层和锥形漏斗,所述锥形过滤层铺设于所述锥形漏斗内;
[0010]支架组件,包括第一承载板和折弯件,所述第一承载板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圆孔,所述锥形漏斗的上半部分穿设于所述第一定位圆孔内,至少两个折弯件周向围设于所述第一定位圆孔处,所述折弯件与所述锥形漏斗的外壁面相抵接。
[0011]作为油泥析出装置的可选方案,所述折弯件包括相连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承载板上,所述第二安装部向上倾斜延伸。
[0012]作为油泥析出装置的可选方案,所述折弯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承载板的上方,所述支架组件还包括弹性爪,所述弹性爪的一端与所述折弯件连接,所述弹性爪的另一端弹性压设于所述锥形过滤层上。
[0013]作为油泥析出装置的可选方案,所述支架组件还包括连接杆和第二承载板,所述连接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承载板和所述第二承载板之间,且所述第二承载板位于所述第一承载板的下方。
[0014]作为油泥析出装置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二承载板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承载板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并伸出所述第二承载板的下方。
[0015]作为油泥析出装置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一安装孔内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二安装孔内设有内螺纹,所述连接杆上设有外螺纹,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螺接于所述第一承载板和所述第二承载板上。
[0016]作为油泥析出装置的可选方案,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焊接于所述第一承载板和所述第二承载板上。
[0017]作为油泥析出装置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二承载板上沿竖直方向贯通设置有第二定位圆孔,所述锥形漏斗的输出管穿设于所述第二定位圆孔内。
[0018]作为油泥析出装置的可选方案,所述锥形过滤层为定量滤纸。
[0019]作为油泥析出装置的可选方案,所述支架组件还包括定位柱,用于与外界机械臂挂接,所述定位柱凸设于所述第一承载板的底部。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1]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油泥析出装置,锥形过滤层铺设在锥形漏斗内,通过形状相适配的方式,定位过滤层的位置;锥形漏斗的上半部分穿设在第一定位圆孔内,至少两个折弯件围设在第一定位圆孔上,折弯件与锥形漏斗外壁面相抵接,通过第一定位圆孔和至少两个折弯件相互配合,保证对锥形漏斗的位置定位准确,提高过滤组件的定位精度和油泥析出装置的测定精度,有利于提升电力用油油泥析出的自动测定效率。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油泥析出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承载板和折弯件的结构示意图(折弯件处于未折弯状态);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二承载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
[0027]1、过滤组件;2、支架组件;
[0028]11、锥形过滤层;12、锥形漏斗;
[0029]21、第一承载板;211、第一定位圆孔;212、第一安装孔;22、折弯件;221、第一安装部;222、第二安装部;23、弹性爪;24、连接杆;25、第二承载板;251、第二安装孔;252、第二定位圆孔;26、定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
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31]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33]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34]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泥析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组件(1),包括锥形过滤层(11)和锥形漏斗(12),所述锥形过滤层(11)铺设于所述锥形漏斗(12)内;支架组件(2),包括第一承载板(21)和折弯件(22),所述第一承载板(21)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圆孔(211),所述锥形漏斗(12)的上半部分穿设于所述第一定位圆孔(211)内,至少两个所述折弯件(22)周向围设于所述第一定位圆孔(211)处,所述折弯件(22)与所述锥形漏斗(12)的外壁面相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泥析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件(22)包括相连的第一安装部(221)和第二安装部(222),所述第一安装部(221)设置于所述第一承载板(21)上,所述第二安装部(222)向上倾斜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泥析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件(22)设置于所述第一承载板(21)的上方,所述支架组件(2)还包括弹性爪(23),所述弹性爪(23)的一端与所述折弯件(22)连接,所述弹性爪(23)的另一端弹性压设于所述锥形过滤层(11)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泥析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件(2)还包括连接杆(24)和第二承载板(25),所述连接杆(24)设置于所述第一承载板(21)和所述第二承载板(25)之间,且所述第二承载板(25)位于所述第一承载板(21)的下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泥析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新忠李汉钊郭均伟杨志华王花蕊阮沁沁姚永杰张广伟何俊晔李珏珊陈冬茵黄伟光许家凤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