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8061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6 23:14
本申请涉及热交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热器,包括:集流件、换热件和支架,所述集流件和所述换热件固定连接,且所述集流件的内腔和所述换热件的内腔连通,所述集流件的外侧设置有连接部,所述支架包括第一连接板,所述连接部包括限位槽和形成所述限位槽的槽壁,所述限位槽的槽口朝向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于所述限位槽相对处设置有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容置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连接部贴合。与所述连接部贴合。与所述连接部贴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


[0001]本申请涉及热交换
,尤其涉及一种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相关的换热器需要在集流件上安装支架,但支架与集流件连接不当时,容易导致支架和集流件的表面不能较好地贴合在一起,提高了发生相对滑动的几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换热器,支架与集流件能较好地贴合,减少了发生相对滑动的几率。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集流件、换热件和支架,所述集流件和所述换热件固定连接,且所述集流件的内腔和所述换热件的内腔连通;
[0006]所述集流件的外侧设置有连接部,所述支架包括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连接部贴合,所述连接部包括限位槽和形成所述限位槽的槽壁,所述限位槽的槽口朝向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于所述限位槽相对处设置有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容置于所述限位槽内。
[0007]在本申请提供的换热器中,集流件的连接部设置有限位槽,所述第一连接板于所述限位槽相对处设置有定位凸起,定位凸起和限位槽的配合定位使所述第一连接板能与所述连接部较好地贴合,不容易相对滑动。
[000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槽的深度大于所述集流件的壁厚,所述槽壁凸出于所述集流件的内壁。
[000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槽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限位槽的槽口位于所述第一端,所述槽壁的底部位于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端的直径。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槽呈圆锥形或楔形。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凸起与所述槽壁过盈连接。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板为弧形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包括外弧壁和内弧壁,所述定位凸起凸出于所述内弧壁,所述连接部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内弧壁相配的弧形表面。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板沿所述定位凸起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口位于所述外弧壁上。
[001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架还包括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或,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一连接板为一体成型结构。
[001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外弧壁上,并将所述外弧壁分隔为两个对称的区域。
[001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集流件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换热件包括多个间隔且平行设置的换热管,换热管位于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之间,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的管腔内,所述第一集流管、所述第二集流管均与所述换热管固定连接;
[0017]所述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上均设置有两个所述连接部,且两所述连接部分别靠近所述管的两端设置,每个连接部上对应设置一支架。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集流件和支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集流件和支架另一角度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图2沿A-A方向的剖视图;
[0022]图5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支架的正视图;
[0023]图6是图5沿B-B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0024]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铆压模具结构示意图;
[0025]图8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铆压工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0027]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0028]应当理解,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多个”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的数量。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00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示例型实施例的换热器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补充或相互组合。
[0030]相关的集流件与支架之间的连接采用点焊或卡接的连接方式。例如,在点焊时,由于焊接时间或电极压力等控制不当的原因,焊点表面会出现裂纹,表面局部烧穿,溢出等现象,既污染环境又浪费成本。另外,在换热器钎焊过程中,集流件表面的复合层熔化后,容易使支架和集流件的表面产生相对滑动,不能较好地贴合。
[0031]本申请提供的换热器包括:集流件1、换热件2和支架3,所述集流件1和所述换热件
2固定连接,且于连接处密封设置,且所述集流件1的内腔和所述换热件2的内腔连通。集流件1用于流通冷媒,冷媒可以进入换热件2的内腔,冷媒通过换热件2吸收热量或释放热量,例如冷媒与空气通过换热件进行换热,或与冷却液进行换热。支架3安装在集流件1上,支架3用于将换热器和系统零部件进行连接。
[0032]如图1所示,所述集流件1包括通过板材卷绕形成的第一集流管101、第二集流管102,该板材表面涂覆有焊剂,为复合板材。所述换热件2包括多个间隔且平行设置的换热管201,换热管201位于所述第一集流管101和第二集流管102之间,第一集流管101和第二集流管102上均设置有用于安装换热管201的安装口103,安装口103与所述换热管201一一对应,所述换热管201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安装口103伸入所述第一集流管101和所述第二集流管102的管腔内,第一集流管101通过所述换热管201与所述第二集流管102连通,冷媒可以在第一集流管101和第二集流管102之间流通。
[0033]所述第一集流管101、所述第二集流管102均与所述换热管201通过钎焊连接在一起,所述换热管201的管壁与所述安装口103处的管壁之间留有连接间隙,钎焊过程中,焊剂流入该连接间隙从而使换热管201与集流件1固定且使连接处密封,防止冷媒泄露。其中,所述换热管201可以是微通道扁管。所述换热器通入的冷媒可以是二氧化碳或R134A等其它冷媒,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流件(1)、换热件(2)和支架(3),所述集流件(1)和所述换热件(2)固定连接,且所述集流件(1)的内腔和所述换热件(2)的内腔连通:所述集流件(1)的外侧设置有连接部(11),所述支架(3)包括第一连接板(31),所述第一连接板(31)与所述连接部(11)贴合,所述连接部(11)包括限位槽(110)和形成所述限位槽(110)的槽壁(111),所述限位槽(110)的槽口朝向所述第一连接板(31),所述第一连接板(31)于所述限位槽(110)相对处设置有定位凸起(310),所述定位凸起(310)容置于所述限位槽(110)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110)的深度大于所述集流件(1)的壁厚,所述槽壁(111)凸出于所述集流件(1)的内壁。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1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限位槽(110)的槽口位于所述第一端,所述槽壁(111)的底部位于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端的直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110)呈圆锥形或楔形。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起(310)与所述槽壁(111)过盈连接。6.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31)为弧形板,所述第一连接板(31)包括外弧壁(311)和内弧壁(31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坤军董军启杨宁范学彬董海锋
申请(专利权)人: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