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68571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4 15:37
一种热管理系统,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一支路、第二支路及第三支路,所述第一支路包括第一泵和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支路包括第二泵和电池换热装置;所述热管理系统具有第一制热模式,在所述第一制热模式下,所述第一泵、所述第一换热器及所述第三支路连通并流通冷却液,所述第二泵、所述电池换热装置及所述第三支路连通并流通冷却液,使电池侧热量直接供给第一换热器,减少热损,提高热量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热管理,尤其涉及一种热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1、考虑对车辆运行的安全性,热管理系统对乘客舱采用间接冷却的方式。电池侧的冷却也以间接冷却为主。在一些工作模式下,电池侧热量可通过余热回收的方式供给乘客舱,但在相关技术中,电池侧冷却液回路中包括换热器,该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部与第二换热部,电池侧冷却液回路包括第一换热部,乘客舱冷却液回路包括第二换热部,乘客舱冷却液回路与电池侧冷却液回路互相不连通,电池侧热量需要通过换热器换热后供给乘客舱,换热器进行换热过程中会有热量损耗。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相关技术的不足,本申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热管理系统,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一支路、第二支路及第三支路,所述第一支路包括第一泵、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支路包括第二泵、电池换热装置;

2、所述热管理系统具有第一制热模式,在所述第一制热模式下,所述第一泵、所述第一换热器及所述第三支路连通,所述第二泵、所述电池换热装置及所述第三支路连通。

3、本申请中,第一制热模式下,第一换热器与第三支路连通,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一支路(L1)、第二支路(L2)及第三支路(L3),所述第一支路(L1)包括第一泵(P1)和第一换热器(H1),所述第二支路(L2)包括第二泵(P2)和电池换热装置(H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机换热装置(H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路(L3)包括第一阀部件(1),所述第一阀部件(1)具有端口a、端口b及端口c,所述端口c与所述端口a和所述端口b中的至少一者连通,所述端口a能够与所述第一支路(L1)连通,所述端口b能够与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一支路(l1)、第二支路(l2)及第三支路(l3),所述第一支路(l1)包括第一泵(p1)和第一换热器(h1),所述第二支路(l2)包括第二泵(p2)和电池换热装置(h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机换热装置(h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路(l3)包括第一阀部件(1),所述第一阀部件(1)具有端口a、端口b及端口c,所述端口c与所述端口a和所述端口b中的至少一者连通,所述端口a能够与所述第一支路(l1)连通,所述端口b能够与所述第二支路(l2)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二换热器(h2),所述第一支路(l1)包括第二阀部件(2),所述第二换热器(h2)能够与所述电机换热装置(h7)串联连通,所述第二阀部件(2)具有第一端口(21)、第二端口(22)、第三端口(23)、第四端口(24)及第五端口(25),所述第三端口(23)能够与所述第一端口(21)和所述第二端口(22)中的至少一者连通,所述第四端口(24)能够与所述第一端口(21)和所述第二端口(22)中的至少一者连通,所述第五端口(25)能够与所述第一端口(21)和所述第二端口(22)中的至少一者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第四阀部件(4)及第三泵(p3),所述第三泵(p3)与所述电机换热装置(h7)连通,所述第四阀部件(4)具有端口g、端口h及端口k,所述端口g与所述端口h和所述端口k中的至少一者连通,所述端口g与电机换热装置(h7)连通,所述端口h与所述第二换热器(h2)连通,所述端口k与所述第四端口(24)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三换热器(h3),所述第三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