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组智能快充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7574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8: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锂电池组智能快充电路,包括高强度防雷保护模块、EMI抑制模块、整流滤波模块、主功率变换电路模块、次级整流模块、智能检测稳压控制模块、PWM控制模块和电压反馈控制模块,所述高强度防雷保护模块接市电输入,高强度防雷保护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到EMI抑制模块的输入端。本锂电池组智能快充电路,具有防雷保护作用,以避免雷击产生的瞬间高电压以及浪涌对电路造成损伤,可抑制电磁干扰,保证工作的稳定性;智能检测稳压控制模块可实时接收电压反馈控制模块传输来的电压状态,检测电压状态,控制PWM控制模块来稳定电压输出,给设备供电;整体保护效果佳,可提供稳定的电压输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锂电池组智能快充电路
本技术涉及快充设备
,具体为锂电池组智能快充电路。
技术介绍
现有的充电设备,在遇雷电天气后,造成的电压波动会对充电设备造成损伤,且外部电磁干扰会对充电状态造成影响,无法实时检测电压大小,输出稳定的电压为设备充电,基于此,提出锂电池组智能快充电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锂电池组智能快充电路,具有保护效果佳,可提供稳定的电压输出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雷电的瞬间高压及浪涌对充电设备造成损伤,无法提供稳定的输出电压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锂电池组智能快充电路,包括高强度防雷保护模块、EMI抑制模块、整流滤波模块、主功率变换电路模块、次级整流模块、智能检测稳压控制模块、PWM控制模块和电压反馈控制模块,所述高强度防雷保护模块接市电输入,高强度防雷保护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到EMI抑制模块的输入端,EMI抑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到整流滤波模块的输入端,整流滤波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到主功率变换电路模块的输入端,并连接到PWM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所述主功率变换电路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到次级整流模块的输入端,次级整流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到智能检测稳压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智能检测稳压控制模块的输出端接到DC输出端子上,并连接到电压反馈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电压反馈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到PWM控制模块的输入端,PWM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到主功率变换电路模块的输入端。优选的,所述主功率变换电路模块包括整流管BD1、变压器T1和芯片U1,整流管BD1的脚1串接熔断器F1后接到市电输入端子L,整流管BD1的脚3接到市电输入端子N,整流管BD1的脚4连接到电感LF1的输入端,并连接到电容EC1的输入端,电感LF1的输出端连接到变压器T1的脚1,并连接到电容EC2的输入端、电阻R1的输入端、电容C1的输入端以及电阻R3的输入端,整流管BD1的脚2连接到电阻RA的输入端,电阻RA的输出端与电容EC2的输出端连接后接地;所述电阻R1的输出端串联电阻R2接到电阻R3的输入端,电阻R3的输出端接到芯片U1的VDD端子,并接到电容EC3的输入端,电容EC3的输出端接地;所述电容C1的输出端与电阻R3的输出端相连后接到电阻R4的输入端,电阻R4的输出端串联二极管D5后接到变压器T1的脚2,变压器T1的脚2连接到芯片U1的DRAN端子;所述变压器T1的脚3连接到电阻R9的输入端,并连接到二极管D7的输入端,二极管D7的输出端连接到V0+端子,并连接到电容EC4、电容EC5的输入端,电阻R9的输出端串联电容C2后接到二极管D7的输出端,电容EC4的输出端与电容EC5的输出端相连后接到V0-端子,并接地;所述芯片U1的FB端子连接到电阻R7的输入端,并连接到电阻R6、电阻R6b的输入端,电阻R6与单租R6b的输出端相连后接地,电阻R7的输出端连接到二极管D6的输入端,并连接到变压器T2的脚1,变压器T2的脚2接地,二极管D6的输出端连接到电阻R2的输出端。优选的,所述二极管D7的型号为SR5100。优选的,所述整流管BD1的型号为ABS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锂电池组智能快充电路,具有防雷保护作用,以避免雷击产生的瞬间高电压以及浪涌对电路造成损伤,设置的EMI抑制模块可抑制电磁干扰,保证工作的稳定性,输入的电源经整流滤波模块、主功率变换电路模块以及次级整流模块处理后可为设备提供稳定的电源;智能检测稳压控制模块可实时接收电压反馈控制模块传输来的电压状态,检测电压状态,控制PWM控制模块来稳定电压输出,给设备供电;整体保护效果佳,可提供稳定的电压输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模块图;图2为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图中:1、高强度防雷保护模块;2、EMI抑制模块;3、整流滤波模块;4、主功率变换电路模块;5、次级整流模块;6、智能检测稳压控制模块;7、PWM控制模块;8、电压反馈控制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锂电池组智能快充电路,包括高强度防雷保护模块1、EMI抑制模块2、整流滤波模块3、主功率变换电路模块4、次级整流模块5、智能检测稳压控制模块6、PWM控制模块7和电压反馈控制模块8,高强度防雷保护模块1接市电输入,高强度防雷保护模块1的输出端连接到EMI抑制模块2的输入端,EMI抑制模块2的输出端连接到整流滤波模块3的输入端,整流滤波模块3的输出端连接到主功率变换电路模块4的输入端,并连接到PWM控制模块7的输入端;主功率变换电路模块4的输出端连接到次级整流模块5的输入端,次级整流模块5的输出端连接到智能检测稳压控制模块6的输入端,智能检测稳压控制模块6的输出端接到DC输出端子上,并连接到电压反馈控制模块8的输入端,电压反馈控制模块8的输出端连接到PWM控制模块7的输入端,PWM控制模块7的输出端连接到主功率变换电路模块4的输入端。主功率变换电路模块4包括整流管BD1、变压器T1和芯片U1,整流管BD1的脚1串接熔断器F1后接到市电输入端子L,整流管BD1的脚3接到市电输入端子N,整流管BD1的脚4连接到电感LF1的输入端,并连接到电容EC1的输入端,电感LF1的输出端连接到变压器T1的脚1,并连接到电容EC2的输入端、电阻R1的输入端、电容C1的输入端以及电阻R3的输入端,整流管BD1的型号为ABS10,整流管BD1的脚2连接到电阻RA的输入端,电阻RA的输出端与电容EC2的输出端连接后接地;电阻R1的输出端串联电阻R2接到电阻R3的输入端,电阻R3的输出端接到芯片U1的VDD端子,并接到电容EC3的输入端,电容EC3的输出端接地;电容C1的输出端与电阻R3的输出端相连后接到电阻R4的输入端,电阻R4的输出端串联二极管D5后接到变压器T1的脚2,变压器T1的脚2连接到芯片U1的DRAN端子;变压器T1的脚3连接到电阻R9的输入端,并连接到二极管D7的输入端,二极管D7的型号为SR5100,二极管D7的输出端连接到V0+端子,并连接到电容EC4、电容EC5的输入端,电阻R9的输出端串联电容C2后接到二极管D7的输出端,电容EC4的输出端与电容EC5的输出端相连后接到V0-端子,并接地;芯片U1的FB端子连接到电阻R7的输入端,并连接到电阻R6、电阻R6b的输入端,电阻R6与单租R6b的输出端相连后接地,电阻R7的输出端连接到二极管D6的输入端,并连接到变压器T2的脚1,变压器T2的脚2接地,二极管D6的输出端连接到电阻R2的输出端。该锂电池组智能快充电路,市电输入的电源首先流经高强度防雷保护模块1,以防止雷电激起的电压扰动对后端元器件造成损伤,为后端元器件提供稳定的电源输入;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锂电池组智能快充电路,包括高强度防雷保护模块(1)、EMI抑制模块(2)、整流滤波模块(3)、主功率变换电路模块(4)、次级整流模块(5)、智能检测稳压控制模块(6)、PWM控制模块(7)和电压反馈控制模块(8),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强度防雷保护模块(1)接市电输入,高强度防雷保护模块(1)的输出端连接到EMI抑制模块(2)的输入端,EMI抑制模块(2)的输出端连接到整流滤波模块(3)的输入端,整流滤波模块(3)的输出端连接到主功率变换电路模块(4)的输入端,并连接到PWM控制模块(7)的输入端;所述主功率变换电路模块(4)的输出端连接到次级整流模块(5)的输入端,次级整流模块(5)的输出端连接到智能检测稳压控制模块(6)的输入端,智能检测稳压控制模块(6)的输出端接到DC输出端子上,并连接到电压反馈控制模块(8)的输入端,电压反馈控制模块(8)的输出端连接到PWM控制模块(7)的输入端,PWM控制模块(7)的输出端连接到主功率变换电路模块(4)的输入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锂电池组智能快充电路,包括高强度防雷保护模块(1)、EMI抑制模块(2)、整流滤波模块(3)、主功率变换电路模块(4)、次级整流模块(5)、智能检测稳压控制模块(6)、PWM控制模块(7)和电压反馈控制模块(8),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强度防雷保护模块(1)接市电输入,高强度防雷保护模块(1)的输出端连接到EMI抑制模块(2)的输入端,EMI抑制模块(2)的输出端连接到整流滤波模块(3)的输入端,整流滤波模块(3)的输出端连接到主功率变换电路模块(4)的输入端,并连接到PWM控制模块(7)的输入端;所述主功率变换电路模块(4)的输出端连接到次级整流模块(5)的输入端,次级整流模块(5)的输出端连接到智能检测稳压控制模块(6)的输入端,智能检测稳压控制模块(6)的输出端接到DC输出端子上,并连接到电压反馈控制模块(8)的输入端,电压反馈控制模块(8)的输出端连接到PWM控制模块(7)的输入端,PWM控制模块(7)的输出端连接到主功率变换电路模块(4)的输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组智能快充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功率变换电路模块(4)包括整流管BD1、变压器T1和芯片U1,整流管BD1的脚1串接熔断器F1后接到市电输入端子L,整流管BD1的脚3接到市电输入端子N,整流管BD1的脚4连接到电感LF1的输入端,并连接到电容EC1的输入端,电感LF1的输出端连接到变压器T1的脚1,并连接到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瞿才明王彬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丰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