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空鼓检测用检测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7207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8: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建筑物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空鼓检测用检测机器人。包括移动小车以及设置在移动小车上的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通过行走机构设置在移动小车上,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设置在移动小车顶部的旋转电机以及设置在旋转电机动力端的调节主架,所述正面板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上设置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上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端连接有移动架,所述检测机构可沿移动架长边方向移动,通过对传统空鼓检测装置的移动结构进行改进,使检测机构能够在移动小车固定的情况下,实现大范围面积内空鼓检测,进而解决了现有空鼓检测所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空鼓检测用检测机器人
本技术属于建筑物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空鼓检测用检测机器人。
技术介绍
在现代建筑物建造过程中,建筑物内的墙壁或者地面会出现空鼓的现象,空鼓是由于原砌体和粉灰层中存在空气引起的。在传统的检测建筑物空鼓现象的方式中,主要依靠的是人工使用空鼓锤对检测墙壁进行敲击,然后通过敲击墙壁所发出的声音来判断是否存在空鼓,通过这样的人工检测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检测效率低和检测的准确率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如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的一种墙体空鼓检测装置{专利号:CN201720857642.2},包括移动小车,所述移动小车的一侧设有扶手,所述移动小车顶部旋转连接有盖板,所述移动小车的内部设有举升机构,所述举升机构与盖板的活动端底面滑动连接,所述盖板上表面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另一端旋转连接有盒体,所述盒体的一侧开口,并且开口的一侧与所检测的墙面贴合,所述盒体相对与开口一侧的外表面垂直设有两个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之间设有曲轴,所述曲轴的一端穿过安装板连接有微型电机,曲轴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安装板活动连接。亦或者是一种基于声学方法的墙壁空鼓检测装置和方法{专利号:CN201610536292.X},包括:步骤1、控制智能小车前进到指定地点;步骤2、通过程序设定空鼓检测点范围,通过控制小车的水平方向位移和空鼓锤在Y向滑轨的位置来确定水平方向的检测位置,通过控制伸缩平台的高度和空鼓锤在Z向滑轨的转速来确定竖直方向的检测点范围;步骤3、检测空鼓锤是否接触墙面,若是,在空鼓锤内部发出音频脉冲信号,反射信号进入拾音器,当检测到的声音信号特征大于空鼓声音信号阈值时,标记模块在空鼓区域进行标记。上述结构虽然都能够实现对墙体的检测,但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无法实现大面积范围内的检测,其需要频繁的来移动小车来实现上述功能,而移动小车目前都是人工来实现,而机械检测速度较快,这就导致工人需要长期频繁的控制小车来进行移动,劳动强度大且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的现有空鼓检测设备所存在的计算问题,提出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且能够有效降低劳动强度建筑空鼓检测用检测机器人。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空鼓检测用检测机器人,包括移动小车以及设置在移动小车上的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通过行走机构设置在移动小车上,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设置在移动小车顶部的旋转电机以及设置在旋转电机动力端的调节主架,所述调节主架包括与旋转电机连接的背板、设置在背板两侧的侧板以及设置在侧板远离背板一端的正面板,所述正面板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上设置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上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端连接有移动架,所述检测机构可沿移动架长边方向移动,所述调节主架上设置有移动控制带,所述移动控制带的两端分别与滑动板的上下两端连接,所述移动控制带和滑动板之间形成环形结构,所述调节主架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主动轮和被动轮,所述主动轮、被动轮和移动控制带配合设置,所述主动轮通过行走座设置在调节主架的上方,所述行走座的底部设置有升降螺杆,所述调节主架内设置有与升降螺杆相配合的涡轮组件,所述涡轮组件连接有升降电机,所述调节主架上还设置有升降调节机构,所述升降调节机构包括与移动控制带配合设置有调节轮以及贯穿调节轮设置的转轴,所述调节轮转动设置在转轴上,所述调节轮的两侧设置有与侧板轴接设置的第一连接杆以及与行走座轴接设置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通过转轴轴接设置,所述主动轮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驱动主动轮的调节电机,所述移动控制带穿过主动轮、被动轮以及调节轮设置,所述滑动板延长设置。作为优选,所述滑动板上设置有补位机构,所述补位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滑动板上的补位螺杆以及驱动补位螺杆转动的补位电机,所述补位螺杆上套装有螺母座,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螺母座上。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杆通过轴接杆与侧板轴接,所述移动控制带从轴接杆的下方穿过设置。作为优选,所述移动架上设置有移动螺杆,所述移动螺杆转动设置在移动架上,所述移动架的一端设置有移动电机,所述移动螺杆上套装有移动母座,所述检测机构固定在移动母座上。作为优选,所述移动架上设置有导向杆,所述移动母座套装在导向杆上。作为优选,所述导向杆设置在移动架的上下两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1、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空鼓检测用检测机器人,通过对传统空鼓检测装置的移动结构进行改进,使检测机构能够在移动小车固定的情况下,实现大范围面积内空鼓检测,进而解决了现有空鼓检测所存在的技术问题,同时,本技术结构简单、加工方便、省时省力,适合大规模推广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建筑空鼓检测用检测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提供的建筑空鼓检测用检测机器人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以上各图中,1、移动小车;11、行走轮;12、推杆;13、旋转电机;2、调节主架;21、背板;22、侧板;23、正面板;24、滑轨;25、滑动板;26、驱动电机;3、移动架;31、移动螺杆;32、移动电机;33、移动母座;34、导向杆;4、检测机构;5、移动控制带;51、主动轮;52、被动轮;53、行走座;54、升降螺杆;55、涡轮组件;56、升降电机;57、调节电机;6、升降调节机构;61、调节轮;62、转轴;63、第一连杆;64、第二连杆;65、轴接杆;7、补位机构;71、补位螺杆;72、补位电机;73、螺母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旨在解决现有建筑空鼓所存在的施工面积小,施工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技术问题,为此,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空鼓检测用检测机器人,包括移动小车1以及设置在移动小车1上的检测机构4,检测机构4通过行走机构设置在移动小车1上,检测机构4为现有常见的结构设置,它包括检测锤、声学识别装置以及标记装置,其结构为现有成熟机构,故在本实施例中,不加详细描述,移动小车1内设置有相应的配套装置和控制按钮。在本实施例中,在移动小车1的底部设置有行走轮11,在其一侧设置有推杆12,方便工作人员推动,行走轮11为可锁止的万向轮。为了实现一次性大范围的检测,本实施例重点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空鼓检测用检测机器人,包括移动小车以及设置在移动小车上的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通过行走机构设置在移动小车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设置在移动小车顶部的旋转电机以及设置在旋转电机动力端的调节主架,所述调节主架包括与旋转电机连接的背板、设置在背板两侧的侧板以及设置在侧板远离背板一端的正面板,所述正面板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上设置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上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端连接有移动架,所述检测机构可沿移动架长边方向移动,所述调节主架上设置有移动控制带,所述移动控制带的两端分别与滑动板的上下两端连接,所述移动控制带和滑动板之间形成环形结构,所述调节主架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主动轮和被动轮,所述主动轮、被动轮和移动控制带配合设置,所述主动轮通过行走座设置在调节主架的上方,所述行走座的底部设置有升降螺杆,所述调节主架内设置有与升降螺杆相配合的涡轮组件,所述涡轮组件连接有升降电机,所述调节主架上还设置有升降调节机构,所述升降调节机构包括与移动控制带配合设置有调节轮以及贯穿调节轮设置的转轴,所述调节轮转动设置在转轴上,所述调节轮的两侧设置有与侧板轴接设置的第一连杆以及与行走座轴接设置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通过转轴轴接设置,所述主动轮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驱动主动轮的调节电机,所述移动控制带穿过主动轮、被动轮以及调节轮设置,所述滑动板延长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空鼓检测用检测机器人,包括移动小车以及设置在移动小车上的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通过行走机构设置在移动小车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设置在移动小车顶部的旋转电机以及设置在旋转电机动力端的调节主架,所述调节主架包括与旋转电机连接的背板、设置在背板两侧的侧板以及设置在侧板远离背板一端的正面板,所述正面板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上设置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上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端连接有移动架,所述检测机构可沿移动架长边方向移动,所述调节主架上设置有移动控制带,所述移动控制带的两端分别与滑动板的上下两端连接,所述移动控制带和滑动板之间形成环形结构,所述调节主架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主动轮和被动轮,所述主动轮、被动轮和移动控制带配合设置,所述主动轮通过行走座设置在调节主架的上方,所述行走座的底部设置有升降螺杆,所述调节主架内设置有与升降螺杆相配合的涡轮组件,所述涡轮组件连接有升降电机,所述调节主架上还设置有升降调节机构,所述升降调节机构包括与移动控制带配合设置有调节轮以及贯穿调节轮设置的转轴,所述调节轮转动设置在转轴上,所述调节轮的两侧设置有与侧板轴接设置的第一连杆以及与行走座轴接设置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栋栋贾朝玺尚贞珂董庆陈琼方勇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一建集团绿色建筑产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