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6697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散热器,它包括多根竖直设置的散热管,所述散热管的横截面一致,散热管两端设置有用于集流的上水室、下水室;最左侧散热管的左侧设有左侧板总成,相邻的散热管之间设置有散热带,最右侧散热管的右侧设有右侧板总成,左侧板总成与右侧板总成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上水室、下水室;所述上水室左端设置有加水口,右端设置有进水管;所述下水室左端设置有出水管,右端设置有放水开关。所述进水管左侧设置有上隔板将上水室分隔,所述出水管右方设置有下隔板将下水室分隔;散热器两侧分别设置有吊耳,与所述左侧板总成、右侧板总成焊接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水室内部加入隔板延长了冷却液的流动距离,达到了充分散热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散热器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散热器,尤其适用于载货汽车、拖拉机、载客客车、专用项目作业车及布置空间有限的特殊柴油及汽油车型。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用户对汽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多拉、快跑成为选购车辆的第一要求,这也对汽车的整体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一些恶劣路况及负载很大的情况下,发动机极易产生高温现象,对发动机产生损害,影响整车动力性。发动机的散热器又称水箱,内部装有冷却水,冷却水在发动机的水套中吸收热量,流到散热器后热量散去,再回到水套循环,达到调温目的。但现有散热器内部冷却水的流动距离较短,往往无法达到充分散热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散热器,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发动机散热器,包括多根竖直设置的散热管,所述散热管的横截面一致,散热管两端设置有用于集流的上水室、下水室。最左侧散热管的左侧设有左侧板总成,相邻的散热管之间设置有散热带,最右侧散热管的右侧设有右侧板总成,左侧板总成与右侧板总成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上水室、下水室;所述上水室左端设置有加水口,右端设置有进水管;所述下水室左端设置有出水管,右端设置有放水开关。所述上水室内在所述进水管左侧设置有上隔板将所述上水室分隔为相隔离的两部分;所述下水室内在所述出水管的右侧设置有下隔板将所述下水室分隔为相隔离的两部分。散热器两侧分别设置有吊耳,与所述左侧板总成、右侧板总成焊接固定。作业时,当冷却水进入散热器以后,由于上隔板的阻隔,冷却水通过散热管进入下水室;下水室内部下隔板的阻隔使冷却水再次进入上水室。该散热器的上隔板和下隔板改变了水室的内部结构,延长了内部液体的流动距离,达到充分散热的目的。本技术所述上水室、下水室均水平设置,便于冷却水的循环。本技术散热管与所述上水室、下水室焊接连接,保证了散热管与上、下水室的连接稳定,防止漏水。本技术上隔板位于所述上水室右侧内部1/3位置处,下隔板位于所述下水室左侧内部1/3位置处,可以使冷却水更加均匀地流入各散热管,最大程度发挥散热效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散热器的上隔板和下隔板改变了水室的内部结构,延长了内部液体的流动距离,达到充分散热的目的,有利于发动机在最佳环境温度内工作,提高整车的动力性能,提升用户体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普通散热器内部冷却水流动方向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内部冷却水流动方向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散热管,2、散热带,3、上水室,4、下水室,5、左侧板总成,6、右侧板总成,7、加水口,8、进水管,9、出水管,10、放水开关,11、上隔板,12、下隔板,13、吊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一种发动机散热器,包括多根竖直设置的散热管1,每根散热管1的横截面一致,散热管1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用于集流的水室,其中,上端为上水室3,下端为下水室4,上水室3和下水室4均水平设置,散热管1分别插接在上水室3和下水室4的插槽内并钎焊为一体。最左侧散热管1的左侧设有左侧板总成5,最右侧散热管1的右侧设有右侧板总成6,左侧板总成5与右侧板总成6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上水室3、下水室4。相邻的散热管1之间设置有散热带2。所述上水室3左端设置有加水口7,右端设置有进水管8。所述下水室4左端设置有出水管9,右端设置有放水开关10。所述上水室3内,在所述进水管的左侧设置有上隔板11,所述上隔板11将所述上水室3分割为相互隔离的两部分;所述下水室4内,在所述进水管的左侧设置有下隔板12,所述下隔板12将所述下水室4分割为相互隔离的两部分。散热器两侧分别设置有吊耳13,与所述左侧板总成5、右侧板总成6焊接固定。进一步的,所述上隔板11位于所述上水室3右侧内部1/3位置处,所述下隔板12位于所述下水室4左侧内部1/3位置处。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端”、“下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根竖直设置的散热管,所述散热管的横截面一致,散热管两端设置有用于集流的上水室、下水室;最左侧散热管的左侧设有左侧板总成,相邻的散热管之间设置有散热带,最右侧散热管的右侧设有右侧板总成,左侧板总成与右侧板总成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上水室、下水室;所述上水室左端设置有加水口,右端设置有进水管;所述下水室左端设置有出水管,右端设置有放水开关;所述上水室内在所述进水管左侧设置有上隔板将所述上水室分隔为相隔离的两部分;所述下水室内在所述出水管的右侧设置有下隔板将所述下水室分隔为相隔离的两部分;散热器两侧分别设置有吊耳,与所述左侧板总成、右侧板总成焊接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根竖直设置的散热管,所述散热管的横截面一致,散热管两端设置有用于集流的上水室、下水室;最左侧散热管的左侧设有左侧板总成,相邻的散热管之间设置有散热带,最右侧散热管的右侧设有右侧板总成,左侧板总成与右侧板总成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上水室、下水室;所述上水室左端设置有加水口,右端设置有进水管;所述下水室左端设置有出水管,右端设置有放水开关;所述上水室内在所述进水管左侧设置有上隔板将所述上水室分隔为相隔离的两部分;所述下水室内在所述出水管的右侧设置有下隔板将所述下水室分隔为相隔离的两部分;散热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成强郝真李希帅郝书辉徐海港刘浩浩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时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时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