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自组织网络技术的移动群体目标识别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26591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移动目标识别与无线自组织网络应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采用自组织网络技术的移动群体目标识别系统及方法,系统由主控计算机(1)、智能通讯器(2)、监测分站(3)、读卡器(4)和电子标签(5)组成。主控计算机(1)与智能通讯器(2)之间采用RS232总线通讯,智能通讯器(2)与监测分站(3)之间采用FSK总线通讯,监测分站(3)与读卡器(4)之间采用RS485总线通讯,读卡器(4)与电子标签(5)之间通过无线电通讯。读卡器(4)把识别到的电子标签(5)身份信息发送给监测分站(3),监测分站(3)再通过智能通讯器(2)把信息上报给主控计算机(1)。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对电子标签(5)进行群体识别,加快识别速度,降低系统对电子标签(5)识别的漏读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移动目标识别与无线自组织网络应用
,尤其涉及一种采 用自组织网络技术的移动群体目标识别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为了加强对移动目标的有效管理,移动目标定位识别系统已经常被釆用,如 医院中跟踪病人的目标定位系统、监狱中跟踪犯人位置的人员定位系统、矿井下 人员定位管理系统与胶轮车无线跟踪系统等。由于现有移动目标识别系统中移动 目标所携带的电子标签工作时发送频率固定、并且普遍采用定时发送的方式与配 套读卡器进行联络,当某个读卡器附近的电子标签过多时,无线数据发送冲突现 象非常严重,从而导致电子标签漏读的严重问题,使得移动目标识别系统发挥不 了其应有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采用自组织网络技术 的移动群体目标识别系统及方法,可以对系统管理范围内的移动目标进行群体识 别,降低系统的漏读率,提高移动目标识别系统的可靠性。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采用自组织网络技术的移动群体目标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包含主控 计算机(1)、智能通讯器(2)、监测分站(3)、读卡器(4)和电子标签(5),所述的智能通讯器(2)与主控计算机(1)之间采用RS232总线连接,智能通 讯器(2)与监测分站(3)之间采用FSK总线连接,监测分站(3)与读卡器(4) 之间采用RS485总线连接,读卡器(4)与电子标签(5)之间通过无线电通讯; 电子标签(5)由所述的单片机、射频收发芯片、2.4G陶瓷天线、电源芯片组成, 所述的射频收发芯片分别与单片机、2.4G陶瓷天线建立通信连接,电源芯片为 射频收发芯片、单片机提供工作电源。采用自组织网络技术的移动群体目标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采用自组 织网络技术的移动群体目标识别系统,该系统包含主控计算机(1)、智能通讯器(2)、监测分站(3)、读卡器(4)和电子标签(5),所述的智能通讯器(2)与 主控计算机(1)之间采用RS232总线连接,智能通讯器(2)与监测分站(3) 之间采用FSK总线连接,监测分站(3)与读卡器(4)之间采用RS485总线连 接,读卡器(4)与电子标签(5)之间通过无线电通讯;系统内的电子标签(5) 在有效的通讯范围内按每一定数目自动组成一个网络小组,每个网络小组有一个 电子标签(5)担当组长,其它电子标签(5)为组员,组长维持整个小组其它组 员的正常联络,同时把小组内所有组员信息上报给读卡器(4);或者电子标签(5) 独立工作,将自身的身份信息直接发送到读卡器(4),读卡器(4)把读取到的 电子标签(5)的信息发送到监测分站(3),监测分站(3)把所管理的读卡器(4) 上报的电子标签信息汇总后上报给智能通讯器(2),智能通讯器(2)把从FSK 网络中的监测分站(3)中接收到的数据整理后再转发给主控计算机(1)。所述的采用自组织网络技术的移动群体目标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电子标 签(5)组成网络小组后,组员电子标签工作于网络小组管理信道,组员电子标 签不与读卡器(4)通讯;组长标签平时工作在公用信道的工作频率,等待与读 卡器(4)进行联络,并定时切换到网络小组管理信道的工作频率进行点名,确 保每个组员电子标签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所述的采用自组织网络技术的移动群体目标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读 卡器(4)与电子标签(5)之间的无线电通讯由以下步骤完成① 读卡器(4)定时广播读取通知数据包。② 组长电子标签(5)在收到读卡器(4)广播的读取通知数据包后,随机 等待一段时间,然后发送自身身份信息与所管理小组所有电子标签(5) 身份信息给读卡器。③ 读卡器(4)在接收到组长上报的身份信息后,立即发送应答信息给该组长。 组长电子标签(5)在上次发送身份信息给读卡器(4)后的一定时间内,如果没有收到读卡器(4)发送的应答信息,进行两次重发。 所述的采用自组织网络技术的移动群体目标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电子标签组成一个网络小组的方法是电子标签主要由所述的单片机、射频收发芯片、天线与电源模块构成;射频收发芯片可以设置多个信道,每个信道对应于不同的工作频率;再进行下列工作(1) 、将射频收发芯片中设置的多个信道划分为公用信息、组员工作信 道(网络小组管理信道),每个信道对应一个工作频率;设定组长、组员为电 子标签在组网过程中的身份称呼;每个电子标签中存储自身的ID号;(2) 、设定电子标签发送数据包类型<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8</column></row><table>(3) 、标签加电启动过程电子标签加电启动后,初始化工作信道到公用信道,并设置为组长身份, 设置所管理组员电子标签数量为0,并在多个信道中随机选择一个信道作为 组员电子标签工作信道,即网络小组管理信道;(4) 、电子标签组网过程① 组长标签每间隔T1时间定时在公用信道广播数据包l,数据包包含自身 ID号、组员电子标签数量、网络小组管理信道;② 当组长A接收到另外一个组长B的1号数据包后,如果A、 B两组的所 有组员电子标签数量之和不超过数值M时,组长A向组长B发送2号数 据包,请求与组长B组网;③ 当组长B接收到组长A的2号数据包时,向组长A发送3号数据包,同 意与其组网;④ 当组长A接收到组长B发出的3号数据包后,向组长B发送4号数据包, 告诉组长B自己所管理组员电子标签的详细信息;⑤ 当组长B接收到组长A发出的4号数据包后,把组长A与其所管理的组 员电子标签全部作为自己的组员电子标签进行管理,并向组长A发送5 号数据包,通知组长A数据组网成功;⑥ 当组长A接收到组长B发出的5号数据包后,获知已与组长成功组网, 然后切换工作信道到组员工作信道,向组员电子标签广播6号数据包, 通知组员电子标签更换组长并切换到新的组员工作信道;组长A之后切 换身份为组员,设置组长B为小组组长,并切换到新的组员信道。⑦ 组员电子标签在接收到自己的组长发出的6号数据包后,更换自己的组 长为数据包中所指定的新组长,并切换到新的组员信道。(5) 、点名过程① 组长每隔T2时间切换到自己处的网络小组管理信道,对每个电子标签依 次发送7号点名数据包;② 当组员电子标签接收到自己的组长发出的7号数据包后,向组长发送8 号点名应答数据包;③ 当组长在发送7号点名数据包后的T3时间内接收到组员电子标签发送的 8号应答数据包后,认为点名成功,否则认为点名失败; 当组长连续对某一个组员电子标签一次或多次点名失败后,在自己所管 理的组员中删除该标签,以后不再对该标签进行点名;⑤ 组长点名结束后,再切换到公用信道;⑥ 组员电子标签在T4时间内未接收到组长的点名信息时,修改自己的身份 为组长,切换到公用信道;(6) 、上报数据过程组长在接收到读卡器发出的读取通知数据包后,向其发送自己所在子网 所有组员电子标签信息。 所述的采用自组织网络技术的移动群体目标识别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 Tl二500毫秒,丁2=2000毫秒,T3二100毫秒,T4= 6000毫秒,M=1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采用自组织网络技术的移动群体目标识别系统,包括安装在监控室内的主控计算机与智能通讯器、安装在需要定位位置的监测分站与读卡器以 及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采用自组织网络技术的移动群体目标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包含主控计算机(1)、智能通讯器(2)、监测分站(3)、读卡器(4)和电子标签(5),所述的智能通讯器(2)与主控计算机(1)之间采用RS232总线连接,智能通讯器(2)与监测分站(3)之间采用FSK总线连接,监测分站(3)与读卡器(4)之间采用RS485总线连接,读卡器(4)与电子标签(5)之间通过无线电通讯;电子标签(5)由所述的单片机、射频收发芯片、2.4G陶瓷天线、电源芯片组成,所述的射频收发芯片分别与单片机、2.4G陶瓷天线建立通信连接,电源芯片为射频收发芯片、单片机提供工作电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臻陆阳程运安韩江洪鲍红杰彭震胡敏黄鹏吴飞程磊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工大高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