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转动式限高龙门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6454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40
本申请涉及一种可转动式限高龙门架,涉及道路交通设施技术领域,其包括立柱以及固定在立柱上的限高杆,所述立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立柱分别转动设置在马路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限高杆与立柱数量位置一一对应,且两个所述限高杆均呈散水平设置,且两个所述限高杆共线,两个所述立柱上分别设置有驱动立柱转动的驱动组件。本申请具有车辆密集时,限高龙门架限制大型车辆经过该路段;当车辆较少时,大型车辆可以经过该路段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转动式限高龙门架
本申请涉及道路交通设施
,尤其是涉及一种可转动式限高龙门架。
技术介绍
我国是人口大国,城区则是一个城市的人口聚集处,为了便于城区人们的出行、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现状,城市的次干道白天通常禁止货车等大型车辆通行。因为大型车辆频繁出入城区对城区居民出行的快捷和安全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为了限制大型车辆的通过,往往在一些城市次干道、或者城市道路的入口处设置定高的限高龙门架,强制性禁止货车进出城区。相关技术中,限高龙门架包括立柱和限高杆,立柱位于马路宽度方向的两侧,限高杆的两端分别与立柱固定,且限高杆呈水平设置。然而,有些限行的特殊地段夜晚居民出行较少,大型车辆在这个时段通过此路段不仅方便快捷而且几乎不会对居民的出行带来影响,但是由于此类路口的固定高度的限高龙门架的存在,大型车辆在夜间也同样需要绕道行驶,不仅给日常运输带了麻烦,也限制了道路的用途。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限高龙门架不能在不同时间段进行限高调节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改善限高龙门架不能在不同时间段进行限高调节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可转动式限高龙门架。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可转动式限高龙门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可转动式限高龙门架,包括立柱以及固定在立柱上的限高杆,所述立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立柱分别转动设置在马路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限高杆与立柱数量位置一一对应,且两个所述限高杆均呈散水平设置,且两个所述限高杆共线,两个所述立柱上分别设置有驱动立柱转动的驱动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立柱转动设置在马路两侧,当车辆密集时,限高龙门架架设在马路上限制大型车辆经过;当夜间居民出行较少时,转动立柱,立柱带动限高杆绕立柱转动至道路两边,从而大型车辆可以经过该段马路。优选的,两个所述限高杆上均固定有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均垂直于地面,且两个所述支撑杆分别滑移设置在地面上,所述限高杆通过支撑杆和立柱保持水平状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杆的设置,有助于防止限高杆背离立柱的一端因重力作用而向下倾斜,提高限高杆水平设置的精确度。优选的,两个所述支撑杆上均设置有照明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照明灯的设置,夜间,有助于司机看清马路中的支撑杆,减少司机将车撞上支撑杆从而造成车祸的概率。优选的,所述支撑杆底部固定有滚轮,所述滚轮滚动设置在地面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轮的设置,便于支撑杆绕立杆转动。优选的,路面上开设有引导槽,所述滚轮滚动设置在引导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导槽的设置,有助于提高限制滚轮的滚动距离,从而限制支撑杆和限高杆的距离。优选的,每个所述立柱上水平固定有加强杆,每个所述加强杆均呈水平设置,两个所述加强杆分别与两个限高杆固定,两个所述加强杆分别与两个支撑杆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杆的设置,有助于提高限高杆的稳定性。优选的,两个所述加强杆上固定有指示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指示牌的设置,便于给予司机行车提示。优选的,两个所述限高杆背离地面的一侧均设置有测速探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借助测速探头,便于交警队经过限高龙门架的车辆进行测速。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借助立柱转动设置在马路两侧,当车辆密集时,限高龙门架架设在马路上限制大型车辆经过;当夜间居民出行较少时,转动立柱,立柱带动限高杆绕立柱转动至道路两边,从而大型车辆可以经过该段马路;2.通过支撑杆的设置,有助于防止限高杆背离立柱的一端因重力作用而向下倾斜,提高限高杆水平设置的精确度;3.借助引导槽的设置,有助于提高限制滚轮的滚动距离,从而限制支撑杆和限高杆的距离。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可转动式限高龙门架的整体结构的轴测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主要体现可转动式限高龙门架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立柱;11、转动凸起;2、限高杆;21、测速探头;3、支撑杆;31、滚轮;32、照明灯;4、加强杆;41、指示牌;5、地面;51、限位槽;52、放置槽;53、引导槽;54、限位凸起;6、驱动电机;7、减速箱。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可转动式限高龙门架。参照图1,可转动式限高龙门架包括立柱1、限高杆2、支撑杆3以及加强杆4。参照图1和2,立柱1设置有两个,两个立柱1分别转动设置在马路宽度方向的两侧,两个立柱1均与地面5成垂直设置,两个立柱1靠近地面5的一端均凸出成型有转动凸起11,地面5上开设有两个限位槽51,两个转动凸起11分别嵌设在两个限位槽51内并在限位槽51内转动。参照图1和2,地面5上开设有两个放置槽52,两个放置槽52分别与两个限位槽51连通,两个放置槽52内均固定有驱动电机6以及减速箱7,两个驱动电机6的输出轴均与对应减速箱7传动连接,两个减速箱7的输出轴与分别与两个转动凸起11固定连接。驱动电机6的输出轴带动减速箱7的输出轴转动,减速箱7的输出轴带动转动凸起11转动,转动凸起11带动立柱1转动。参照图1,限高杆2和加强杆4分别设置有两个,两个限高杆2和加强杆4的一端均焊接固定在对应立柱1背离地面5的一侧,且两个加强杆4均位于对应限高杆2背离地面5的一侧,每一个限高杆2和加强杆4均水平设置,两个限高杆2和加强杆4背离对应立柱1的一端均焊接固定在支撑杆3上。参照图1,两个支撑杆3均垂直于地面5,两个支撑杆3底部均固定有滚轮31,本实施例中,轮子包括万向轮,地面5上开设有两个引导槽53,引导槽53绕立柱1呈弧形设置,本实施例中,由于道路是双向两车道设置,故两个引导槽53的开设方向相反设置,两个滚轮31分别滚动设置在两个引导槽53内,且两个引导槽53的开设方向均朝向对应车道上的车辆行驶方向设置,两个引导槽53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凸出成型有限位凸起54,当限高龙门架启用时,限位凸起54与滚轮31抵紧设置。参照图1,两个支撑杆3上均设置有照明灯32,每个支撑杆3上的照明灯32均设置有四个,且两个每两个照明灯32为一组,每个支撑杆3上的两组照明灯32分别设置在对应马路长度方向的两侧。参照图1,每个加强杆4上均焊接有指示牌41,每个指示牌41均朝向对应车道的车辆行驶方向,每个限高杆2上均焊接有测速探头21,每个测速探头21均朝向对应车道的车辆行驶方向。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车流量高峰将要到来时,驱动电机6的输出轴驱动减速箱7的输出轴转动,减速箱7的输出轴带动转动凸起11转动,转动凸起11带动立柱1转动,立柱1带动限高杆2和加强杆4转动,限高杆2和加强杆4带动支撑杆3沿着引导槽53向马路中间转动,且滚轮31与限位凸起54抵紧设置。此时,大型车辆不能通过该路段。当车流量较少时,驱动电机6的输出轴驱动减速箱7的输出轴转动,减速箱7的输出轴带动转动凸起11转动,转动凸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转动式限高龙门架,包括立柱(1)以及固定在立柱(1)上的限高杆(2),所述立柱(1)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立柱(1)分别转动设置在马路宽度方向的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限高杆(2)与立柱(1)数量位置一一对应,且两个所述限高杆(2)均呈散水平设置,且两个所述限高杆(2)共线,两个所述立柱(1)上分别设置有驱动立柱(1)转动的驱动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转动式限高龙门架,包括立柱(1)以及固定在立柱(1)上的限高杆(2),所述立柱(1)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立柱(1)分别转动设置在马路宽度方向的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限高杆(2)与立柱(1)数量位置一一对应,且两个所述限高杆(2)均呈散水平设置,且两个所述限高杆(2)共线,两个所述立柱(1)上分别设置有驱动立柱(1)转动的驱动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转动式限高龙门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限高杆(2)上均固定有支撑杆(3),两个所述支撑杆(3)均垂直于地面(5),且两个所述支撑杆(3)分别滑移设置在地面(5)上,所述限高杆(2)通过支撑杆(3)和立柱(1)保持水平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转动式限高龙门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杆(3)上均设置有照明灯(3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郁剑青张坤杰杨雪依赵威胡凯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泛洋交通设施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