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加热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3404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6: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壳体、发热组件、第一供液通道和换热组件,壳体设有供液口;发热组件设于壳体,发热组件设有进水端和出水端;第一供液通道的第一端连通发热组件的出水端,第一供液通道的第二端连通供液口,第一供液通道上设有第一阀体,换热组件设于壳体,换热组件设有换热入口和换热出口,换热入口连通第三阀口,换热出口连通供液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液体加热容器通过供液口流出的水均是经过沸腾杀菌的水,即使流出的水的温度较低,也是沸腾杀菌后的水经过降温后流出的,所以可有效减少水中细菌及微生物的含量,保证饮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体加热容器
本技术属于家用电器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体加热容器。
技术介绍
即热水瓶(壶)是通过一个加热器能够实现快速加热部分水,以满足用户快速得到热水的一种加热工具,即热水壶一般有多种档位,现有的大部份即热水壶在非沸腾档都只是将水加热到指定温度,这种情况下,水中的细菌及微生物不易被杀死,难以保证用户的饮水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壳体,设有供液口;发热组件,设于壳体,发热组件设有进水端和出水端;第一供液通道,第一端连通发热组件的出水端,第一供液通道的第二端连通供液口,第一供液通道上设有第一阀体;换热组件,设于壳体,换热组件设有换热入口和换热出口,换热入口连通第三阀口,换热出口连通供液口。本技术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壳体、发热组件、第一供液通道和换热组件,壳体上设置有供液口,供液口能够排出加热后的液体,用户可以在供液口处进行接水操作。发热组件设置在壳体内,发热组件内设置有发热腔,发热腔内设置有发热管,发热组件还设有进水端和出水端,待加热的液体通过进水端流入发热腔内,发热管能够对流入发热腔内的液体进行加热,使得液体被加热至沸腾,细菌及微生物难以在沸腾的液体中存活,提高用户的饮水安全。第一阀体分别连通发热组件的出水端和供液口,加热至沸腾的水依次流过第一阀体和供液口而流出壳体,满足用户的饮水需求。换热组件设有换热入口和换热出口,换热入口与发热组件的出水端连通,当第一阀体内的流道为断路时,加热至沸腾的水能够流入换热组件内进行换热,从而降低水温,而换热出口连通供液口,所以降低温度后的水能够通过供液口流出壳体。显然,如果用户想要饮用沸水,可以将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导通使得供液口流出的均是沸水,换热组件所在的供液通道的液体流动阻力较大,所以在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导通时,水流会直接通过第一供液通道流动至供液口处排出,而没有水流或少量水流流动至换热组件处,具体地,例如换热组件所在的通道存在管道弯折或水流需要上升流动等情况存在,使得换热组件所在的通道的液体流动阻力较大。如果用户想要饮用温水,第一阀体内的流道形成断路,使得供液口流出的是经过换热组件降温的温水,而且,当用户的饮水需求不同时,可以先将第一阀体内的流道形成通路,供液口流出部分沸水后,再将将第一阀体内的流道形成断路,供液口再流出温水,使得混合后的水的温度满足用户的饮水需求。控制第一阀体内流道的导通时长控制水温,例如,在壳体上设置有控制面板,用户可以在控制面板上设置饮水温度,当用户需求的饮水温度较高时,可以增大第一阀体内流道的导通时长。当用户需求的饮水温度较低时,可以缩短第一阀体内流道的导通时长,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调节出水温度,有效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而且,本技术中的液体加热容器通过供液口流出的水均是经过沸腾杀菌的水,即使流出的水的温度较低,也是沸腾杀菌后的水经过降温后流出的,所以可有效减少水中细菌及微生物的含量,保证饮用安全性。在用户有沸水的饮用需求时,将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导通,使得沸水直接经供液口流出,缩短沸水的流动路径,避免液体在流动过程中被冷却,供液口无法提供沸腾状态的液体的问题,可以为用户提供足够高温度的液体。另外,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液体加热容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第二供液通道,第一端连通发热组件的出水端,第二供液通道的第二端连通换热入口,第二供液通道上设有第二阀体。在该设计中,用户需要供液口直接流出沸水时,为了避免少量水流经过第二供液通道降温而流出部分温水,在第二供液通道上设置第二阀体,第二阀体能够将发热组件的出水端和换热入口之间的通道导通或闭合,从而在用户需要接用沸水时,液体加热容器的供液口仅能流出沸水,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第三阀体,包括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第三阀体设有第一阀口、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第一阀口能够连通第二阀口或第三阀口,第一阀口连通发热组件的出水端,第二阀口连通供液口,第三阀口连通换热入口。在该设计中,第三阀体包括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即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共同形成一个阀体,且第三阀体具有三个阀口,即第三阀体为三通电磁阀。如果用户想要饮用沸水,可以将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导通而第一阀口和第三阀口之间的通道闭合,使得供液口流出的均是沸水,如果用户想要饮用温水,第一阀口和第三阀口导通而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之间的通道闭合,使得供液口流出的是经过换热组件降温的温水,而且,当用户的饮水需求不同时,可以先导通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供液口流出部分沸水后,再将第一阀口和第三阀口导通,供液口再流出温水,使得混合后的水的温度满足用户的饮水需求。控制第一阀口与第二阀口的导通时长以及第一阀口和第三阀口的导通时长而控制水温,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调节出水温度,有效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换热组件还包括:第一流道,两端分别连通换热入口和换热出口;第二流道,与第一流道互不相通,第一流道内的液体能够与第二流道内的液体热交换,第二流道的第一端用于连通供水端,第二流道的第二端连通进水端。在该设计中,第二流道内能够流入温度较低的冷却液,加热至沸腾后的水能够流入第一流道内,沸腾的水能够经过第一流道并与第二流道内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后,流向供液口,使得用户能够经供液口接到适合温度的液体,如水或其他饮品。实现了对液体先加热后冷却的效果,例如当用户需要喝温水时,通过发热组件先将常温液体进行加热,加热到沸腾,再对沸水通过换热组件进行冷却,将沸水冷却到用户需要的温度。与相关技术中直接将液体加热至用户需要的温度相比,可有效减少水中细菌及微生物的含量,保证饮用安全性。而且,采用换热组件的第二流道内的冷却液对进入第一流道内的沸水进行冷却,由于冷却液能够在第二流道内流动,流入及流出第二流道,有利于与第一流道内的液体进行充分换热,保证换热效果。而且免除了相关技术中的冷却罐,还有利于减小液体加热容器的体积。第二流道的第二端连通供水端,也就是说,第二流道为进水通道,第二流道内的低温水与第一流道内的沸水进行热交换后,第二流道内的水的水温升高,使得发热组件能够更快地将进水加热至沸腾,提高对水的加热速度,提高烧水效率,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长,有效提高用户对液体加热容器的使用体验。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泵体,设于壳体,泵体的第一端连通第二流道的第二端;供水组件,设于壳体,供水组件连接泵体的第一端。在该设计中,泵体的第一端连通第二流道的第二端,即泵体为液体的流动提供动力,使得泵体将供水组件处所提供的供水抽送至第二流道内,泵体所提供的动力使得液体流入第二流道后再流入发热组件进行加热,以及使得加热至沸腾的液体直接通过供液口流出或经第一流道和供液口流出,显然,本技术中的液体加热容器中的多个液体流动通道是串联关系,所以只通过一个泵体为液体提供动力就能够实现液体加热容器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设有供液口;/n发热组件,设于所述壳体,所述发热组件设有进水端和出水端;/n第一供液通道,第一端连通所述发热组件的出水端,所述第一供液通道的第二端连通所述供液口,所述第一供液通道上设有第一阀体;/n换热组件,设于所述壳体,所述换热组件设有换热入口和换热出口,所述换热入口连通所述发热组件的出水端,所述换热出口连通所述供液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设有供液口;
发热组件,设于所述壳体,所述发热组件设有进水端和出水端;
第一供液通道,第一端连通所述发热组件的出水端,所述第一供液通道的第二端连通所述供液口,所述第一供液通道上设有第一阀体;
换热组件,设于所述壳体,所述换热组件设有换热入口和换热出口,所述换热入口连通所述发热组件的出水端,所述换热出口连通所述供液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
第二供液通道,第一端连通所述发热组件的出水端,所述第二供液通道的第二端连通所述换热入口,所述第二供液通道上设有第二阀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
第三阀体,包括所述第一阀体和所述第二阀体,所述第三阀体设有第一阀口、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所述第一阀口能够连通所述第二阀口或所述第三阀口,所述第一阀口连通所述发热组件的出水端,所述第二阀口连通所述供液口,所述第三阀口连通所述换热入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还包括:
第一流道,两端分别连通所述换热入口和所述换热出口;
第二流道,与所述第一流道互不相通,所述第一流道内的液体能够与所述第二流道内的液体热交换,所述第二流道的第一端用于连通供水端,所述第二流道的第二端连通所述进水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加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金柳生刘志才徐尧南春来马向阳任浩南曹江雄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