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风炉及热风炉的分段式试压检漏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22349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高炉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热风炉及热风炉的分段式试压检漏方法,该热风炉的分段式试压检漏方法包括在依次打开煤气燃烧阀、煤气切断阀、煤气调节阀、空气切断阀和空气调节阀,并关闭第一煤气放散阀、第二煤气放散阀和排压阀;确定煤气盲板和空气盲板均未抽出。通过氮气吹扫阀将氮气的压力调整为第一压力值进行测试。关闭煤气燃烧阀、煤气切断阀和空气切断阀;并打开第一煤气放散阀、第二煤气放散阀和排压阀。通过试压补压阀将氮气的压力调整为第二压力值进行测试。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分段的方式对热风炉本体和与其连接的管路进行测试,测试效率高,节约了测试时间,降低了对生产的影响。生产的影响。生产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风炉及热风炉的分段式试压检漏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高炉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在热风炉及热风炉的分段式试压检漏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热风炉在正常生产的送风状态下,热风炉本体的内部及管道都属于高温(≥1000℃)高压(≥0.30MPa)设备,所以热风炉在投入正常运行前,必须对热风炉本体及管道进行试压检漏,达到验收合格条件后,才能投入运行。
[0003]目前,常规的检漏方法就是系统对接时,热风炉在送风状态下,利用高炉鼓风机憋压的方法对热风炉本体、热风管、空气切断阀、煤气燃烧阀、充压阀等部件的气密性进行检查。
[0004]存在的问题是:无法对煤气燃烧阀前的新建管道与原管道之间管道、阀门及设备法兰进行气密性检查,一旦漏气特别是煤气,将需热风炉切断煤气,高炉休风来处理;新建热风炉本体及管道焊缝多,需要反复试压检漏,检验时间长,需要高炉休风配合的时间长,对生产影响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风炉及热风炉的分段式试压检漏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对新建管道进行检查,且检验过程需要高炉休风时间长的问题。
[0006]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风炉,该热风炉包括:
[0008]热风炉本体,与所述热风炉本体连通的管路包括煤气管和空气管;
[0009]所述煤气管自所述热风炉本体起依次设有煤气燃烧阀、煤气切断阀、煤气调节阀和煤气盲板;所述煤气燃烧阀和所述煤气切断阀之间设有第一放散管,所述第一放散管设有第一煤气放散阀;所述煤气切断阀和所述煤气调节阀之间设有第二放散管,所述第二放散管设有第二煤气放散阀;所述煤气燃烧阀和所述煤气切断阀之间还设有氮气管,所述氮气管设有氮气吹扫阀;
[0010]所述空气管自所述热风炉本体起依次设有空气切断阀、空气调节阀和空气盲板,所述空气切断阀和所述空气调节阀之间设有排压管,所述排压管设有排压阀;
[0011]补压管,一端设置于所述煤气管且位于所述热风炉本体和所述煤气燃烧阀之间,另一端设置于所述氮气管且位于所述氮气吹扫阀的上游,所述补压管设有试压补压阀。
[0012]可选地,所述煤气管设有第一流量计,所述第一流量计位于所述煤气调节阀的上游。
[0013]可选地,所述空气管设有第二流量计,所述第二流量计位于所述空气调节阀的上游。
[0014]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风炉的分段式试压检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5]S01、依次打开所述煤气燃烧阀、所述煤气切断阀、所述煤气调节阀、所述空气切断阀和所述空气调节阀,并关闭所述第一煤气放散阀、所述第二煤气放散阀和所述排压阀;确定所述煤气盲板和所述空气盲板均未抽出;
[0016]S02、通过所述氮气吹扫阀将氮气的压力调整为第一压力值进行测试;
[0017]S03、关闭所述煤气燃烧阀、所述煤气切断阀和所述空气切断阀;并打开所述第一煤气放散阀、所述第二煤气放散阀和所述排压阀;
[0018]S04、通过所述试压补压阀将氮气的压力调整为第二压力值进行测试;所述第一压力值小于所述第二压力值。
[0019]可选地,所述热风炉本体还连接有冷风管,所述冷风管的另一端连接有鼓风机,所述鼓风机和所述热风炉本体之间设置有充压阀;
[0020]所述的热风炉的分段式试压检漏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0021]S05、将所述煤气盲板和所述空气盲板均抽开;
[0022]S06、打开所述鼓风机;通过所述充压阀将冷风的压力从50kPa调节至所述热风炉本体能承受的最高压力值进行测试。
[0023]可选地,所述的热风炉的分段式试压检漏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0024]S07、打开所述鼓风机;通过所述充压阀将冷风的压力从100kPa调节至所述热风炉本体生产时压力值进行测试。
[0025]可选地,在步骤S06中,通过所述充压阀将冷风的压力从50kPa调节至450kPa进行测试,且分多次完成。
[0026]可选地,每次升压的压力值为50

100kPa;每步升压后稳定5

10min,当压力达到第一预设值时,进行第一次检漏,当压力达到第二预设值时,进行第二次检漏,若无漏点,然后,逐步升压至450kPa。
[0027]可选地,在第二次检漏之后需要人员撤离。
[0028]可选地,所述煤气管设有第一流量计,所述第一流量计位于所述煤气调节阀的上游;所述空气管设有第二流量计,所述第二流量计位于所述空气调节阀的上游;
[0029]步骤S05还包括:将所述排压阀关闭。
[003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3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风炉,并对该线改造热风炉进行分段式试压检漏,该热风炉的分段式试压检漏方法通过分段的方式对热风炉本体和与其连接的管路进行测试,首先,通过较小的压力对热风炉本体、煤气管和空气管的焊缝进行测试,煤气管中可以测试煤气盲板至热风炉之间的范围,并且此范围内的煤气燃烧阀、煤气切断阀、煤气调节阀以及各零部件之间的连接法兰均能被测试,空气管中可以测试空气切断阀。然后,关闭煤气燃烧阀、煤气切断阀和空气切断阀,并打开第一煤气放散阀、第二煤气放散阀和排压阀,然后使用50kPa的压力进行测试,此时测试范围减小,可以对热风炉本体和煤气燃烧阀以及二者之间的煤气管进行测试,还可以对空气切断阀和热风炉本体之间的空气管以及空气切断阀进行测试。另外,将第一煤气放散阀和第二煤气放散阀打开,能有效防止煤气燃烧阀和煤气切断阀漏气导致气压将煤气盲板破坏,将排压阀打开,能有效防止空气切断阀漏气导致空气盲板被破坏。总体测试效率高,节约了测试时间,降低了对生产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热风炉在30kPa压力下试压检漏过程中各阀门开启状态图;
[0033]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热风炉在50kPa压力下试压检漏过程中各阀门开启状态图;
[0034]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热风炉在50kPa

450kPa压力下试压检漏过程中各阀门开启状态图;
[0035]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热风炉在100kPa

热风炉本体生产时压力值的压力下试压检漏过程中各阀门开启状态图。
[0036]图中:
[0037]1、热风炉本体;
[0038]21、煤气燃烧阀;22、煤气切断阀;23、煤气调节阀;24、煤气盲板;25、第一流量计;
[0039]31、第一煤气放散阀;32、第二煤气放散阀;
[0040]41、氮气吹扫阀;42、试压补压阀;
[0041]51、空气切断阀;52、排压阀;53、空气盲板;54、空气调节阀;55、第二流量计;
[0042]61、充压阀;62、冷风阀;
[0043]71、混风调节阀;72、混风切断阀;
[0044]81、倒流休风阀;82、热风阀;
[004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风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热风炉本体(1),与所述热风炉本体(1)连通的管路包括煤气管(100)和空气管(200);所述煤气管(100)自所述热风炉本体(1)起依次设有煤气燃烧阀(21)、煤气切断阀(22)、煤气调节阀(23)和煤气盲板(24);所述煤气燃烧阀(21)和所述煤气切断阀(22)之间设有第一放散管,所述第一放散管设有第一煤气放散阀(31);所述煤气切断阀(22)和所述煤气调节阀(23)之间设有第二放散管,所述第二放散管设有第二煤气放散阀(32);所述煤气燃烧阀(21)和所述煤气切断阀(22)之间还设有氮气管(300),所述氮气管(300)设有氮气吹扫阀(41);所述空气管(200)自所述热风炉本体(1)起依次设有空气切断阀(51)、空气调节阀(54)和空气盲板(53),所述空气切断阀(51)和所述空气调节阀(54)之间设有排压管,所述排压管设有排压阀(52);补压管(301),一端设置于所述煤气管(100)且位于所述热风炉本体(1)和所述煤气燃烧阀(21)之间,另一端设置于所述氮气管(300)且位于所述氮气吹扫阀(41)的上游,所述补压管(301)设有试压补压阀(4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煤气管(100)设有第一流量计(25),所述第一流量计(25)位于所述煤气调节阀(23)的上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管(200)设有第二流量计(55),所述第二流量计(55)位于所述空气调节阀(54)的上游。4.如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热风炉的分段式试压检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01、依次打开所述煤气燃烧阀(21)、所述煤气切断阀(22)、所述煤气调节阀(23)、所述空气切断阀(51)和所述空气调节阀(54),并关闭所述第一煤气放散阀(31)、所述第二煤气放散阀(32)和所述排压阀(52);确定所述煤气盲板(24)和所述空气盲板(53)均未抽出;S02、通过所述氮气吹扫阀(41)将氮气的压力调整为第一压力值进行测试;S03、关闭所述煤气燃烧阀(21)、所述煤气切断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国新包锋李伟陈小东桂铁山沈志宏陆秀容邱旭张全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