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集约型地下变电所的地下立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0292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集约型地下变电所的地下立交结构,所述地下立交结构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地面道路层、地下一层以及地下二层,其中,地面道路层包括设置在市政道路的地下变电所的出入口、以及地下变电所的通风排气口,地下一层设置有匝道组以及与匝道组并排设置的地下变电所室,匝道组包括第一匝道、第二匝道、第三匝道、第四匝道以及第五匝道,地下二层包括主线隧道。通过合理布置第二匝道、第三匝道以及第四匝道之间的位置以合围成呈三角状的竖向空间,并在该竖向空间内设置地下变电所室。此外,还设置了直通地面的人员检修出入口以及通风排气口以满足变电所的功能需求。口以及通风排气口以满足变电所的功能需求。口以及通风排气口以满足变电所的功能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集约型地下变电所的地下立交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立交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集约型地下变电所的地下立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当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会形成诸多人流、车流密集的商圈或核心区。为满足商圈或核心区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需要新建很多的交通枢纽或立交结构。而在用地紧张、土地价值高的核心区,节约用地的地下立交结构应用前景广阔。地下立交结构由于交通功能的要求,往往对通风、照明、消防等要求较高,因而需要设置专用的变电所。
[0003]现有的地下立交结构的变电所一般属于民用建筑领域,考虑维护和检修方便,大多设置在地面。但将变电所设置在地面存在占地面积大,地下立交结构之间的回填量大、工程成本高、并且变电所属于特种设施,容易引发周边居民的社会抱怨和争议。
[0004]鉴于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具有集约型地下变电所的地下立交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集约型地下变电所的地下立交结构,以解决现有的地下立交结构的变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集约型地下变电所的地下立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立交结构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地面道路层、地下一层以及地下二层;其中,所述地面道路层包括设置在所述市政道路的地下变电所的出入口、以及地下变电所的通风排气口;所述地下一层设置有匝道组以及与所述匝道组并排设置的地下变电所室,所述匝道组包括第一匝道、第二匝道、第三匝道、第四匝道以及第五匝道;所述地下二层包括主线隧道;其中,用于进入所述主线隧道的所述第一匝道设置在所述主线隧道的第一侧,所述第一匝道的上游设置为单向双车道,所述第一匝道的下游分流为进入所述主线隧道的第二匝道,以及实现远离所述第一侧进行转弯的第三匝道,所述第一匝道的上游与所述地面道路层的市政道路连通;用于驶出所述主线隧道的所述第四匝道设置在所述主线隧道的第二侧,所述第二侧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设置,所述第四匝道的上游设置为连通主线隧道的单车道匝道,所述第四匝道的下游与所述第三匝道的下游合流并与所述第五匝道的上游连通,所述第五匝道的下游与所述市政道路连通;所述第二匝道、所述第三匝道以及所述第四匝道合围形成有三角状的竖向空间,以在所述竖向空间内设置所述地下变电所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立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匝道与所述第三匝道均为单车道匝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立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匝道、所述第四匝道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会李瑜王建华柏署傅立新蒋胜波黄欣王木群刘汉宏陈兆熊建军陈骅伟李金鑫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