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忠书专利>正文

一种立交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9995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10: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立交桥,涉及立交桥技术领域。一种立交桥,包括支撑体,上述支撑体设有多个人行过街天桥和汽车过街天桥,多个上述汽车过街天桥在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上述汽车过街天桥呈拱形,上述汽车过街天桥设有两个自由端;上述人行过街天桥设有两个自由端。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其能够实现小汽车、大货车、大客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分流,提高交通运转速率,降低安全隐患。全隐患。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交桥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立交桥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立交桥。

技术介绍

[0002]立交桥全称为“立体交叉桥”,是指在两条以上的交叉道路交汇处建立的上下分层、多方向互不相扰的现代化桥梁,包括立体交叉工程中的下沉式隧道(因为隧道主体上方即会形成桥型结构)。由于建设成本较高,通常只在高速公路互通、城市干道或快速路之间的交汇处建设,主要作用是使各个方向的车辆不受路口上的红绿灯管制而快速通过。立交桥主要包括全分离式、半分离式、半互通式和全互通式这几种。
[0003]全分离式立交桥是广义立交桥中最简单的一种,即两条以上的线路通过立交工程使它们自然分层交叉,目的仅为了将不同线路的交通车辆完全从平面隔离以实现各行其道、避免互相干扰。这种立交桥主要用于高架道路与一般道路、高快速路与一般道路、铁路与其他道路或铁路的立体交叉,其车辆通行方法极其简单,即各自在自己的线路上行驶。最大优点是可以保证各原线路的车辆互不干扰,最大缺点是无法实现异层间的互通。
[0004]半分离式立交桥是一种简易立交桥,其特点是主干线上(一般为直行)的道路通过高架桥梁或下沉隧道与其他道路从原平面上分离,其余道路仍在原平面交汇。主路方向上的车辆可以不受干扰而连续通过,其余方向车辆依旧要经过平面交叉路口,通常还需要设置交通信号灯来控制管理。半分离式立交桥属于一种半互通式或全互通式立交桥,因为它至少能实现右转方向上的互通。但其主路桥隧本身是与其他道路隔离开来的,右转道路在引桥之前已经出现,与桥隧无关。当这种立交桥的平面交叉层采用环岛路口时,就属于全互通;如果没采用环岛路口,而是采用灯控路口或只有右转匝道,则为半互通。最大优点是结构简单从而实现最低的建设成本和难度,最大缺点是不能实现所有方向无障碍的快速互通。
[0005]半互通式立交桥是一种介于全分离式和全互通式之间的立交桥,其特点是只实现部分道路方向的立交互通。比如在T字形立交桥中,支线的车辆只能汇入主线中的一个方向而不能转入主线的另一个方向。这种结构设计主要是在附近已有其他道路足够实现某些方向车辆的通行需求情况下,为节约建设成本而省略不必要的互通匝道。最大优点是因地制宜从而节约工程用地,最大缺点是无法实现全方向互通。
[0006]全互通式立交桥是能实现所有方向(但不一定包括掉头方向)互相换行的立交桥,理论上能保证任何方向上的车辆无障碍通行。它是具体类型最复杂繁多的立交桥,设计结构千姿百态。全互通式立交桥的设计总是力求在经济、车速、空间、容量、美学、安全等一系列繁杂问题中寻求最佳平衡点。最大优点是可以实现全方位互通,最大缺点是结构复杂导致空间占用很大,且一经建成很难再进行改造。
[0007]虽然立交桥形式多样,缓解了部分的交通压力。但是随着汽车的增多,货车、小车等通行混杂,而且经常有行人横穿马路,存在极大的交通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交桥,其能够实现小汽车、大货车、大客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分流,提高交通运转速率,降低安全隐患。
[0009]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立交桥,包括支撑体,上述支撑体设有多个人行过街天桥和汽车过街天桥,多个上述汽车过街天桥在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上述汽车过街天桥呈拱形,上述汽车过街天桥设有两个自由端;上述人行过街天桥设有两个自由端。
[0010]进一步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汽车过街天桥包括设于上述支撑体的第一汽车过街天桥和第二汽车过街天桥,上述第一汽车过街天桥的最高处高于上述第二汽车过街天桥的最高处;上述第一汽车过街天桥朝向上述支撑体的东西方向,上述第二汽车过街天桥朝向上述支撑体的南北方向。
[0011]进一步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任一汽车过街天桥包括第一水平部和设于上述第一水平部两端的第一倾斜部,上述第一倾斜部远离上述第一水平部一端的高度低于上述第一水平部的高度;上述第一水平部设于上述支撑体。
[0012]进一步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任一人行过街天桥包括第二水平部和设于上述第二水平部两端的第二倾斜部,上述第二倾斜部远离上述第二水平部一端的高度低于上述第二水平部的高度;上述第二水平部设于上述支撑体。
[0013]进一步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任一第二倾斜部均设有辅助支撑块,上述辅助支撑块的顶部设于上述第二倾斜部的底部。
[0014]进一步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人行过街天桥包括两个设于上述支撑体的第一人行过街天桥,两个上述第一人行过街天桥相对设于上述支撑体的两侧;两个上述第一人行过街天桥朝向上述支撑体的东西方向。
[0015]进一步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人行过街天桥还包括两个设于上述支撑体的第二人行过街天桥,两个上述第二人行过街天桥相对设于上述支撑体的两侧;两个上述第二人行过街天桥朝向上述支撑体的南北方向。
[0016]进一步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支撑体包括多个支撑柱,上述人行过街天桥和上述汽车过街天桥均设于上述支撑柱。
[0017]进一步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支撑柱的数量为四个,四个上述支撑柱呈正方形间隔排列,上述汽车过街天桥位于相对设置的两侧上述支撑柱之间。
[0018]进一步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支撑柱的顶部设有挡板。
[0019]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002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立交桥,包括支撑体,上述支撑体设有多个人行过街天桥和汽车过街天桥,多个上述汽车过街天桥在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上述汽车过街天桥呈拱形,上述汽车过街天桥设有两个自由端;上述人行过街天桥设有两个自由端。
[0021]实际使用时,将支撑体固定于地面,通过支撑体对人行过街天桥和汽车过街天桥进行安装和支撑。汽车过街天桥的两个自由端延伸到地面,人行过街天桥的两个自由端延伸到地面,如此非机动车和行人可在人行过街天桥上进行通行。
[0022]由于多个上述汽车过街天桥在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上述汽车过街天桥呈拱形,如此汽车过街天桥相互穿插,小汽车可通过对应的汽车过街天桥进行通行。由于上述汽车过街天桥呈拱形,最下方的汽车过街天桥与支撑体的底部具有一定的距离,如此支撑体周围
可形成一个环岛,大货车和大客车可以绕着支撑体周围形成的环岛行驶,如此能够实现小汽车、大货车、大客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分流,提高交通运转速率,降低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立交桥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立交桥去掉支撑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立交桥的俯视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交桥,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体,所述支撑体设有多个人行过街天桥和汽车过街天桥,多个所述汽车过街天桥在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汽车过街天桥呈拱形,所述汽车过街天桥设有两个自由端;所述人行过街天桥设有两个自由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过街天桥包括设于所述支撑体的第一汽车过街天桥和第二汽车过街天桥,所述第一汽车过街天桥的最高处高于所述第二汽车过街天桥的最高处;所述第一汽车过街天桥朝向所述支撑体的东西方向,所述第二汽车过街天桥朝向所述支撑体的南北方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交桥,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汽车过街天桥包括第一水平部和设于所述第一水平部两端的第一倾斜部,所述第一倾斜部远离所述第一水平部一端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水平部的高度;所述第一水平部设于所述支撑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交桥,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人行过街天桥包括第二水平部和设于所述第二水平部两端的第二倾斜部,所述第二倾斜部远离所述第二水平部一端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水平部的高度;所述第二水平部设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忠书
申请(专利权)人:谢忠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