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油箱清洁净化呼吸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9113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压油箱清洁净化呼吸器,其包括液压油箱、油泵、执行器、通气管道、皮囊、排气电磁阀、吸气电磁阀和气囊控制电路,液压油箱中装有油液,且液压油箱通过吸油管与油泵的入油口连接,油泵的出油口通过供油管与执行器的进油口连接,执行器的排油口通过回油管与液压油箱连接,且液压油箱的上端通气口通过连通管与通气管道连接,同时通气管道、安全阀和真空安全阀共同组成了液压油箱清洁净化呼吸器的安全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皮囊可以自动补偿液压油箱的吸气和排气,使得液压油箱不再吸收外界气体,从而解决大气悬浮物污染油液的问题,同时呼吸器运行中气体补偿稳定,维护方便,仅需要对呼吸器做定期清洁,具有操作性强的优点。作性强的优点。作性强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压油箱清洁净化呼吸器


[0001]本技术属于液压系统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液压油箱清洁净化呼吸器。

技术介绍

[0002]液压系统油箱在执行器动作和环境温度变化的过程中需要吸气和排气,传统的液压油箱的吸气排气均通过空气滤清器进行,现有空气滤清器多采用多层滤孔过滤技术或正负离子电离技术,这些过滤方式存在以下不足:1、空气滤清器过滤效率低、效果差,现行空气滤清器为保证通气顺畅,将滤材孔径取大,滤材层数和厚度降低,使得过滤效率很低,大量微小悬浮物轻易可以通过滤材而进入油站油箱污染油液;2、空气滤清器进出气体通道不稳定,随着滤材累计吸收的空气悬浮物增多,滤材通气阻力增大,系统需要增加能耗克服已吸附悬浮物的阻力才能继续吸气和排气。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以上情况,本技术提供一种液压油箱清洁净化呼吸器,解决液压油箱在执行器动作和环境温度变化的过程中需要吸气和排气时,吸入液压油箱内部的气体含有较多微小悬浮物污染油液的问题,通过设置皮囊可以自动补偿液压油箱的吸气和排气,液压油箱不再吸收外界气体,可以有效控制大气悬浮物污染液压油箱中的油液,从而形成一种改进结构的具备清洁和净化功能的液压油箱呼吸器。
[0004]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液压油箱清洁净化呼吸器,其包括液压油箱、油泵、执行器、通气管道、皮囊、排气电磁阀、吸气电磁阀和气囊控制电路,所述液压油箱中装有油液,且所述液压油箱通过吸油管与所述油泵的入油口连接,所述油泵的出油口通过供油管与所述执行器的进油口连接,所述执行器的排油口通过回油管与所述液压油箱连接,且所述液压油箱的上端通气口通过连通管与所述通气管道连接,所述皮囊左侧两端分别设有上限接近开关和下限接近开关,且所述皮囊的上表面贴有感应磁片,所述排气电磁阀左侧并联设有安全阀,所述吸气电磁阀右侧并联设有真空安全阀,且吸气电磁阀的上端进气口连接有空气过滤器,所述皮囊、排气电磁阀以及吸气电磁阀分别位于所述通气管道的第一端、通气管道的中间部以及通气管道的第二端,且所述皮囊、排气电磁阀以及吸气电磁阀均与所述通气管道相连通;所述气囊控制电路包括下限接近开关按钮、第一中间继电器、第二中间继电器、排气电磁阀线圈、上限接近开关按钮和吸气电磁阀线圈,所述第一中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所述第二中间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以及所述排气电磁阀线圈串联构成第一线路,且所述第一线路与所述气囊控制电路的电源连接,所述第二中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所述第一中间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以及所述吸气电磁阀线圈串联构成第二线路,且所述第二线路并联在所述第一线路的连线上,所述下限接近开关按钮并联在所述第二线路的连线上,且所述第一中间继电器的电磁线圈并联在所述下限接近开关按钮的连线上,所述上限接近开关按钮并联在所述第二线路的连线上,且所述第二中间继电器的电磁线圈并联
在所述上限接近开关按钮的连线上。
[0005]优选地,所述皮囊的收缩和膨胀压力|P|≤3Kpa。
[0006]优选地,所述安全阀的开启压力P2的范围为4Kpa≤P2≤5Kpa。
[0007]优选地,所述真空安全阀的开启压力P3的范围为4Kpa≤|P3|≤5Kpa。
[0008]本技术的特点和有益效果是:
[0009]1、本技术提供的液压油箱清洁净化呼吸器,通过设置皮囊可以自动补偿液压油箱的吸气和排气,使得液压油箱不再吸收外界气体,从而解决大气悬浮物污染油液的问题。
[0010]2、本技术提供的液压油箱清洁净化呼吸器,气囊控制电路中第一线路的第一中间继电器常开点和第二中间继电器常闭点串联,且第二线路的第二中间继电器常开点和第一中间继电器常闭点串联,通过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的并联设置,可以避免吸气电磁阀和排气电磁阀同时得电打开。
[0011]3、本技术提供的液压油箱清洁净化呼吸器,运行中气体补偿稳定,维护简单,仅需要对呼吸器做定期清洁,具有简单实用,操作性强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液压油箱清洁净化呼吸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气囊控制电路的控制原理图。
[0014]主要附图标记:
[0015]液压油箱1;油液2;吸油管3;油泵4;供油管5;执行器6;回油管7;连通管8;通气管道9;下限接近开关10;上限接近开关11;皮囊12;安全阀13;排气电磁阀14;空气过滤器15;吸气电磁阀16;真空安全阀17;下限接近开关按钮SQ1;第一中间继电器KA1;第二中间继电器KA2;排气电磁阀线圈YV1;上限接近开关按钮SQ2;吸气电磁阀线圈YV2。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详尽本技术之
技术实现思路
、结构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0017]本技术提供的液压油箱清洁净化呼吸器,如图1所示,其包括液压油箱1、油泵4、执行器6、通气管道9、皮囊12、排气电磁阀14、吸气电磁阀16和气囊控制电路,液压油箱1中装有油液2,且液压油箱1通过吸油管3与油泵4的入油口连接,油泵4的出油口通过供油管5与执行器6的进油口连接,执行器6的排油口通过回油管7与液压油箱1连接,且液压油箱1的上端通气口通过连通管8与通气管道9连接,皮囊12左侧两端分别设有上限接近开关11和下限接近开关10,且皮囊12的上表面贴有感应磁片,用于配合上限接近开关11和下限接近开关10获取感应信号,排气电磁阀14左侧并联设有安全阀13,吸气电磁阀16右侧并联设有真空安全阀17,且吸气电磁阀16的上端进气口连接有空气过滤器15,空气过滤器15用于通过吸气电磁阀16和真空安全阀17吸气时过滤空气中一部分粉尘,确保吸气电磁阀16和真空安全阀17密封可靠性。皮囊12、排气电磁阀14以及吸气电磁阀16分别位于通气管道9的第一端、通气管道9的中间部以及通气管道9的第二端,且皮囊12、排气电磁阀14以及吸气电磁阀16均与通气管道9相连通。
[0018]如图2所示,气囊控制电路包括下限接近开关按钮SQ1、第一中间继电器KA1、第二中间继电器KA2、排气电磁阀线圈YV1、上限接近开关按钮SQ2和吸气电磁阀线圈YV2,第一中间继电器KA1的常开触点、第二中间继电器KA2的常闭触点以及排气电磁阀线圈YV1串联构成第一线路,且第一线路与气囊控制电路的电源连接,第二中间继电器KA2的常开触点、第一中间继电器KA1的常闭触点以及吸气电磁阀线圈YV2串联构成第二线路,且第二线路并联在第一线路的连线上,下限接近开关按钮SQ1并联在第二线路的连线上,且第一中间继电器KA1的电磁线圈并联在下限接近开关按钮SQ1的连线上,上限接近开关按钮SQ2并联在第二线路的连线上,且第二中间继电器KA2的电磁线圈并联在上限接近开关按钮SQ2的连线上。
[0019]皮囊12的收缩和膨胀压力|P|≤3Kpa,其中限定皮囊的收缩压力绝对值小于真空安全阀17的开启压力绝对值,主要用于保证在皮囊12自由补偿负压力时真空安全阀17不会从外界吸气。限定皮囊12的膨胀压力绝对值小于安全阀13的开启压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油箱清洁净化呼吸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液压油箱、油泵、执行器、通气管道、皮囊、排气电磁阀、吸气电磁阀和气囊控制电路,所述液压油箱中装有油液,且所述液压油箱通过吸油管与所述油泵的入油口连接,所述油泵的出油口通过供油管与所述执行器的进油口连接,所述执行器的排油口通过回油管与所述液压油箱连接,且所述液压油箱的上端通气口通过连通管与所述通气管道连接,所述皮囊左侧两端分别设有上限接近开关和下限接近开关,且所述皮囊的上表面贴有感应磁片,所述排气电磁阀左侧并联设有安全阀,所述吸气电磁阀右侧并联设有真空安全阀,且吸气电磁阀的上端进气口连接有空气过滤器,所述皮囊、排气电磁阀以及吸气电磁阀分别位于所述通气管道的第一端、通气管道的中间部以及通气管道的第二端,且所述皮囊、排气电磁阀以及吸气电磁阀均与所述通气管道相连通;所述气囊控制电路包括下限接近开关按钮、第一中间继电器、第二中间继电器、排气电磁阀线圈、上限接近开关按钮和吸气电磁阀线圈,所述第一中间继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厉瑞峰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立铖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