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料回收装置和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8294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油料回收装置和车辆。该装置用于给发动机回收油料,该装置包括活塞和装置壳体;活塞设置在装置壳体的内部,且活塞将装置壳体的内部分隔为储油腔和压力腔,压力腔位于活塞下方;装置壳体的侧面设置有出油口,装置壳体的顶部设置有进油口;进油口与中冷器气室连接;发动机通过改变压力腔或中冷器气室内的气体压强强度,以控制活塞在装置壳体内的移动;其中,在活塞移动到出油口的上端时,储油腔通过进油口收集油料;在活塞移动到出油口的下端时,露出出油口,以使储油腔内存储的油料经过出油口流出。实现了油料的回收利用,将发动机的油料消耗量降到了最低,避免了因保养周期内因油料不足导致的发动机润滑不良等故障发生。滑不良等故障发生。滑不良等故障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料回收装置和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发动机
,特别是涉及一种油料回收装置和一种车辆。

技术介绍

[0002]机油能对发动机起到润滑减磨、辅助冷却降温、密封防漏、防锈防蚀、减震缓冲等作用,保证发动机机油量充足是发动机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之一。
[0003]随着汽车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售后超长保养里程已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确保保养周期内发动机的机油量仍处在正常的范围内已成为各大整车厂面临的重要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油料回收装置和车辆。
[0005]第一方面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油料回收装置,所述装置用于给发动机回收油料,所述装置包括活塞和装置壳体12;所述活塞设置在所述装置壳体12的内部,且所述活塞将所述装置壳体12的内部分隔为储油腔2和压力腔7,所述压力腔7位于所述活塞下方;
[0006]所述装置壳体12的侧面设置有出油口4,所述装置壳体12的顶部设置有进油口11;所述进油口11与中冷器气室10连接;
[0007]所述发动机通过改变所述压力腔7或中冷器气室10内的气体压强强度,以控制所述活塞在所述装置壳体12内的移动;
[0008]其中,在所述活塞移动到所述出油口4的上端时,所述储油腔2通过所述进油口11收集油料;
[0009]在所述活塞移动到所述出油口4的下端时,露出所述出油口4,以使所述储油腔2内存储的油料经过所述出油口4流出。
[0010]优选的,所述装置壳体12的底部还设置有吸气口5,所述吸气口5通过发动机进气歧管与所述发动机连接;所述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包括停止工作状态、小负荷运行状态和大负荷运行状态;
[0011]当所述发动机处于停止工作状态时,所述活塞位于所述出油口4的上端;
[0012]当所述发动机处于小负荷运行状态时,所述发动机通过所述发动机进气歧管抽取所述压力腔7内的气体,以使所述储油腔2内的气体压强大于所述压力腔7内的气体压强,以压迫所述活塞从所述出油口4上端的位置移动到所述出油口4下端的位置;
[0013]当所述发动机处于大负荷运行状态时,所述发动机控制所述中冷器气室10增强所述中冷器气室10内的气体压强,以使所述中冷器气室10内的气体压强大于所述压力腔7内的气体压强,以压迫所述活塞的位置保持在所述出油口4的下端。
[0014]优选的,所述压力腔7内设置有弹簧6,所述弹簧6的底端与所述装置壳体12的底端连接,所述弹簧6的顶端与所述活塞连接;
[0015]当所述发动机处于停止工作状态时,所述弹簧6处于自然状态或第一压缩状态,所述弹簧6支撑所述活塞处于所述出油口4的上端;
[0016]当所述发动机处于小负荷运行状态时,所述活塞将所述弹簧6从自然状态或第一压缩状态压缩至第二压缩状态;其中,所述弹簧6在自然状态或第一压缩状态的长度大于所述弹簧6在第二压缩状态的长度;
[0017]当所述发动机处于大负荷运行状态时,所述中冷器气室10内的气体压强大于所述压力腔7内的气体压强,以压迫所述弹簧6保持在所述第二压缩状态。
[0018]优选的,所述活塞包括膜片一1和膜片二3,所述膜片一1和所述膜片二3通过连接轴连接;
[0019]所述膜片一1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进油口11;
[0020]所述膜片二3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出油口4;
[0021]其中,所述膜片二3位于所述出油口4上端时,所述储油腔2位于所述出油口4上端,从而关闭所述出油口4,所述膜片一1打开所述进油口11;所述膜片二3在所述出油口4的下端时,所述出油口4位于所述储油腔2,所述膜片一1关闭所述进油口11。
[0022]优选的,所述装置壳体12的内壁设置有第一限位机构8和第二限位机构9;所述膜片二3被限制在所述第一限位机构8和所述第二限位机构9之间移动;
[0023]所述膜片二3处于所述第一限位机构8时,所述膜片一1关闭所述进油口11;
[0024]所述膜片二3处于所述第二限位机构9时,所述膜片一1打开所述进油口11。
[0025]优选的,所述进油口11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用于过滤油料中的杂质。
[0026]优选的,所述出油口4与发动机油底壳管道连接。
[0027]优选的,所述油料为机油。
[0028]第二方面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油料回收装置。
[0029]本技术实施例包括以下优点:
[0030]本技术的油料回收装置用于给发动机回收油料,所述装置包括活塞和装置壳体12;所述活塞设置在所述装置壳体12的内部,且所述活塞将所述装置壳体12的内部分隔为储油腔2和压力腔7,所述压力腔7位于所述活塞下方;所述装置壳体12的侧面设置有出油口4,所述装置壳体12的顶部设置有进油口11;所述进油口11与中冷器气室10连接;所述发动机通过改变所述压力腔7或中冷器气室10内的气体压强强度,以控制所述活塞在所述装置壳体12内的移动;其中,在所述活塞移动到所述出油口4的上端时,所述储油腔2通过所述进油口11收集油料;在所述活塞移动到所述出油口4的下端时,露出所述出油口4,以使所述储油腔2内存储的油料经过所述出油口4流出。实现了油料的回收利用,将发动机的油料消耗量降到了最低,避免了因保养周期内因油料不足导致的发动机润滑不良等故障发生。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油料回收装置的结构图一;
[0032]图2是本技术的的一种油料回收装置的结构图二。
[0033]附图标记说明:
[0034]1‑
膜片一、2

储油腔、3

膜片二、4

出油口、5

吸气口、6

弹簧、7

压力腔、8

第一限
位机构、9

第二限位机构、10

中冷器气室、11

进油口、12

装置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6]为了方便理解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油料回收装置,该装置用于给发动机回收油料,并对其应用场景进行说明:发动机在正常工作时机油会不断的被消耗,其中,增压机型的发动机消耗机油的主要途径有两方面:一、机油通过活塞组件窜入燃烧室燃烧;二、机油通过曲轴箱通风系统大负荷通道窜入进气系统,且大部分积存在中冷器气室10中,小部分进入燃烧室燃烧。显然处于中冷器气室10中的机油处于浪费状态。因此,本技术中的油料回收装置针对上述第二种情况回收中冷器气室10中的机油,从而达到回收机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料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用于给发动机回收油料,所述装置包括活塞和装置壳体(12);所述活塞设置在所述装置壳体(12)的内部,且所述活塞将所述装置壳体(12)的内部分隔为储油腔(2)和压力腔(7),所述压力腔(7)位于所述活塞下方;所述装置壳体(12)的侧面设置有出油口(4),所述装置壳体(12)的顶部设置有进油口(11);所述进油口(11)与中冷器气室(10)连接;所述发动机通过改变所述压力腔(7)或中冷器气室(10)内的气体压强强度,以控制所述活塞在所述装置壳体(12)内的移动;其中,在所述活塞移动到所述出油口(4)的上端时,所述储油腔(2)通过所述进油口(11)收集油料;在所述活塞移动到所述出油口(4)的下端时,露出所述出油口(4),以使所述储油腔(2)内存储的油料经过所述出油口(4)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壳体(12)的底部还设置有吸气口(5),所述吸气口(5)通过发动机进气歧管与所述发动机连接;所述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包括停止工作状态、小负荷运行状态和大负荷运行状态;当所述发动机处于停止工作状态时,所述活塞位于所述出油口(4)的上端;当所述发动机处于小负荷运行状态时,所述发动机通过所述发动机进气歧管抽取所述压力腔(7)内的气体,以使所述储油腔(2)内的气体压强大于所述压力腔(7)内的气体压强,以压迫所述活塞从所述出油口(4)上端的位置移动到所述出油口(4)下端的位置;当所述发动机处于大负荷运行状态时,所述发动机控制所述中冷器气室(10)增强所述中冷器气室(10)内的气体压强,以使所述中冷器气室(10)内的气体压强大于所述压力腔(7)内的气体压强,以压迫所述活塞的位置保持在所述出油口(4)的下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腔(7)内设置有弹簧(6),所述弹簧(6)的底端与所述装置壳体(12)的底端连接,所述弹簧(6)的顶端与所述活塞连接;当所述发动机处于停止工作状态时,所述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穆宇魏天伟郭帅田园张向东陈成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