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提式X线摄影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8185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提式X线摄影防护装置,该防护装置包括手提框(1),手提框(1)的上部设有能够与移动DR束光器口对接的锥形防护件(2),该锥形防护件(2)的各面能够拆分折叠在手提框(1)的上沿、或者该锥形防护件(2)能够收缩进手提框(1)的内腔中;在手提框(1)下部的一对称面设有折叠组件(3)、且另一对称面设有防护软帘(4),防护软帘(4)能够收入手提框(1)的内腔中且折叠组件(3)能够折叠在手提框(1)的下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防护装置能有效罩住主射线的照射路径,避免主射线和散射线的泄漏,从而对受检者的未检测部位、操作的医务人员和检测区周边的其他人员进行了有效的防护,且便于携带。携带。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提式X线摄影防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X射线防护设备
,具体地说是一种能够降低漏射线风险的手提式X线摄影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X射线移动DR设备在拍摄时,都会产生大量的散射线,这些散射线会对受检者未拍摄部位、医务人员和检测区周边的其他人员造成辐射损伤,因此在做X射线检测时,法规明确规定必须对受检者未拍摄部位、医务人员和检测区周边的其他人员予以有效的防护。移动DR和安装在防护条件很好的固定机房里的普通DR设备不一样,由于病房里的墙壁、窗户和门都未作任何防护处理,移动DR在病房里拍摄时产生的散射线不仅会对受检者未检测部位和同病房的人员造成辐射伤害,还会影响到病房走廊和隔壁病房的其他人员。移动DR在对保温箱里的新生儿进行X射线检测时,如果不作有效的防护,同样会对受检者未拍摄部位及同房间的其他新生儿造成一定的辐射伤害。
[0003]目前,根据法规,医疗机构在使用移动DR对病房里的卧位患者或保温箱内的新生儿进行X线拍摄时,必须使用铅屏风包裹住被拍摄患者的病床或保温箱。但即使这样,防护屏风也只能提供局部遮挡,不能遮挡住拍摄时产生的所有散射线。由于屏风体积庞大,移动非常不方便,在实际应用中,这些屏风很多医疗机构基本不使用,只是为了应付检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降低漏射线风险的手提式X线摄影防护装置。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
[0006]一种手提式X线摄影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防护装置包括手提框,手提框的上部设有能够与移动DR束光器口对接的锥形防护件,该锥形防护件的各面能够拆分折叠在手提框的上沿、或者该锥形防护件能够收缩进手提框的内腔中;在手提框下部的一对称面设有折叠组件、且另一对称面设有防护软帘,防护软帘能够收入手提框的内腔中且折叠组件能够折叠在手提框的下沿。
[0007]所述的锥形防护件能够拆分时,锥形防护件的各面分别通过任意停铰链连接在手提框的上侧,且锥形防护件的各面封闭时能够组成一个接缝密闭的锥形腔。
[0008]所述的锥形防护件能够收缩进手提框的内腔时,该锥形防护件的下沿密封固定在手提框的上沿。
[0009]所述的锥形防护件能够收缩进手提框的内腔时,该手提框的顶部设有与手提框的上沿密封的衔接件,锥形防护件的下沿密封固定衔接件上。
[0010]所述的锥形防护件采用铅当量不低于0.3mmPb的材料制成。
[0011]一对折叠组件分别通过对应的任意停铰链连接在手提框的下侧。
[0012]所述的折叠组件采用铅当量不低于0.3mmPb的材料制成。
[0013]一对防护软帘固定在手提框的对称下沿上,且该防护软帘采用铅当量不低于0.3mmPb的柔性材料制成。
[0014]所述的手提框采用铅当量不低于0.3mmPb的材料制成,且手提框上设有用于固定任意停铰链的定位孔。
[0015]所述手提框的侧面设有提手。
[0016]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有如下优点:
[0017]本技术的手提式X线摄影防护装置通过调节折叠组件和防护软帘罩住受检者检测部位,再通过锥形防护件与移动DR束光器口对接;当受检者做X线摄影检测时,防护装置能有效罩住主射线的照射路径,避免主射线和散射线的泄漏,从而对受检者的未检测部位、操作的医务人员和检测区周边的其他人员进行了有效的防护。
[0018]本技术的手提式X线摄影防护装置的锥形防护件、折叠组件、防护软帘皆能够收入手提框中或折叠覆盖在手提框的上下沿,因此能够如手提箱随意携带,也可以在不用时挂在移动DR上的挂钩上,故能够在多场景中使用,适宜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19]附图1为本技术的手提式X线摄影防护装置的翻折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2为本技术的手提式X线摄影防护装置的收缩折叠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3为本技术的手提式X线摄影防护装置的翻折结构折叠状态示意图;
[0022]附图4为本技术的手提式X线摄影防护装置的收缩结构收缩折叠状态示意图;
[0023]附图5为本技术的手提式X线摄影防护装置用于病床检测时的场景示意图;
[0024]附图6为本技术的手提式X线摄影防护装置用于新生儿保温仓检测时的场景示意图。
[0025]其中:1—手提框;2—锥形防护件;3—折叠组件;4—防护软帘;5—任意停铰链;6—衔接件;7—提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7]如图1

4所示:一种手提式X线摄影防护装置,该防护装置包括侧面设有提手7的手提框1且在手提框1上设有用于固定任意停铰链5的定位孔,手提框1的上部设有能够与移动DR束光器口对接的锥形防护件2,该锥形防护件2的各面能够拆分折叠在手提框1的上沿、或者该锥形防护件2能够收缩进手提框1的内腔中;在手提框1下部的一对称面设有折叠组件3、且另一对称面设有防护软帘4,一对折叠组件3分别通过对应的任意停铰链5连接在手提框1的下侧且一对防护软帘4固定在手提框1的对称下沿上,防护软帘4能够收入手提框1的内腔中且折叠组件3能够折叠在手提框1的下沿。
[0028]上述的手提框1采用铅当量不低于0.3mmPb的材料制成、锥形防护件2采用铅当量不低于0.3mmPb的材料制成、折叠组件3采用铅当量不低于0.3mmPb的材料制成、防护软帘4采用铅当量不低于0.3mmPb的柔性材料制成,使得由手提框1、锥形防护件2、折叠组件3、防护软帘4构成的防护装置的防护能力不低于0.3mmPb。
[0029]如图1、3所示,当锥形防护件2能够拆分时,锥形防护件2的各面分别通过任意停铰
链5连接在手提框1的上侧,且锥形防护件2的各面封闭时能够组成一个接缝密闭的锥形腔。
[0030]如图2、4所示,该锥形防护件2能够收缩进手提框1的内腔时,锥形防护件2的材料还需具有柔性和韧性特征。该锥形防护件2的下沿密封固定在手提框1的上沿;或者锥形防护件2能够收缩进手提框1的内腔时,该手提框1的顶部设有与手提框1的上沿密封的衔接件6,锥形防护件2的下沿密封固定衔接件6上。
[0031]如图3

4所示,锥形防护件2折叠或收缩后、折叠组件3折叠后能够使得该防护装置变成小巧便携结构的手提箱样式。
[0032]如图5所示,当本技术的手提式X线摄影防护装置用于病床检测时,该手提式X线摄影防护装置使用的步骤如下:
[0033]1、首先将折叠组件3打开,缓慢卡住受检者,并和防护软帘4配合罩住受检者需要拍摄的部位;
[0034]2、如果锥形防护件2的各面能够拆分折叠在手提框1的上沿,则通过任意停铰链5调整锥形防护件2的四个面,使其组合成一个封闭的锥形腔且该锥形腔的上端口与移动DR束光器口对接;如果锥形防护件2能够收缩进手提框1的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提式X线摄影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防护装置包括手提框(1),手提框(1)的上部设有能够与移动DR束光器口对接的锥形防护件(2),该锥形防护件(2)的各面能够拆分折叠在手提框(1)的上沿、或者该锥形防护件(2)能够收缩进手提框(1)的内腔中;在手提框(1)下部的一对称面设有折叠组件(3)、且另一对称面设有防护软帘(4),防护软帘(4)能够收入手提框(1)的内腔中且折叠组件(3)能够折叠在手提框(1)的下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提式X线摄影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锥形防护件(2)能够拆分时,锥形防护件(2)的各面分别通过任意停铰链(5)连接在手提框(1)的上侧,且锥形防护件(2)的各面封闭时能够组成一个接缝密闭的锥形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提式X线摄影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锥形防护件(2)能够收缩进手提框(1)的内腔时,该锥形防护件(2)的下沿密封固定在手提框(1)的上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提式X线摄影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锥形防护件(2)能够收缩进手提框(1)的内腔时,该手提框(1)的顶部设有与手提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永军孙逸凡
申请(专利权)人:医工宝仪器设备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