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型涡后接管焊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8096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强型涡后接管焊接结构,包括进气管、气体导管、波纹管、出气管,所述波纹管的一端与所述出气管密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气体导管的进气端外侧密封连接;所述气体导管设置在所述波纹管的内部,其进气端的内侧与所述进气管密封连接,出气端沿所述波纹管的轴向延伸至所述出气管的内部,并悬空设置;所述气体导管为进气端向出气端渐缩式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紧凑、抗振减振、使用可靠等优点。靠等优点。靠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强型涡后接管焊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波纹管
,特别是涉及加强型涡后接管焊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涡后接管是压燃式及点燃式发动机的重要连接结构,一般布置在发动机排气管和消声器或后处理器之间,造型多变且灵活,便于乘用车、商用车、工程车的排气消声系统布置,更加高效的利用整车的空间,承接高温气体的导流作用。根据整车的空间情况和适用领域,涡后管可采用铸造式管路、焊接式钢管、波纹管、变径管路、随形管路等。其中焊接式波纹管是应用较为广泛的型式,但目前焊接式波纹管焊接结构简单,焊接结构结构不合理,高温气体内层导管设计不合理,导致波纹管故障率较高,主要集中在波纹管裂纹、漏气、焊接松脱等,导致高温气体泄漏,引起整车起火危险;同时尾气泄漏导致整车噪声增大,排放未处理的气体,对环境造成污染。
[0003]以上
技术介绍
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技术的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
技术介绍
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结构紧凑、使用可靠的波纹管结构。
[0005]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加强型涡后接管焊接结构。
[0006]优选地,本技术还可以具有如下技术特征:
[0007]加强型涡后接管焊接结构,包括进气管、气体导管、波纹管、出气管,所述波纹管的一端与所述出气管密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气体导管的进气端外侧密封连接;所述气体导管设置在所述波纹管的内部,其进气端的内侧与所述进气管密封连接,出气端沿所述波纹管的轴向延伸至所述出气管的内部,并悬空设置;所述气体导管为进气端向出气端渐缩式结构。
[0008]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管与气体导管连接的一端为扩口结构。
[0009]进一步地,所述出气管与波纹管连接的一端为扩口结构。
[0010]进一步地,所述气体导管的出气端伸入至所述出气管扩口结构的过渡处。
[0011]进一步地,所述气体导管的外侧与所述出气管的内壁间距2

5mm。
[0012]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管、气体导管、波纹管、出气管同轴线。
[0013]进一步地,所述气体导管的材质为铝基合金、镍基合金、镍铝合金、铬镍合金、镍铜合金中的一种。
[0014]本技术与现有技术对比的有益效果包括:进气管、气体导管、波纹管的连接处采用堆叠式三层焊接结构,避免进气管与波纹管做成一体,降低管路加工难度,减少焊接处断裂风险。而且,波纹管内部的独立气体导管采用渐缩式设计,气体导管的出气端深入出气管内部一定距离,此种结构可加快气流流动,从而减少高温气体回流到波纹管内,减少高温
气体对波纹管内管壁的冲击,提升波纹管的可靠性;气体导管的出气端悬空设置,可提升波纹管的弯曲自由度,便于管路前后的系统连接,进而提升整个管路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对照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强调的是,下述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及其应用。
[0017]参照以下附图,将描述非限制性和非排他性的实施例,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除非另外特别说明。
[0018]如图1所示的加强型涡后接管焊接结构,包括进气管1、气体导管3、波纹管4、出气管8,所述波纹管4的右端与所述出气管8焊接密封,左端与所述气体导管5的进气端3的外侧焊接密封;所述气体导管5设置在所述波纹管4的内部,其进气端3的内侧与所述进气管1焊接密封,出气端7沿所述波纹管4的轴向延伸至所述出气管8的内部,并悬空设置;所述气体导管5为进气端3向出气端7渐缩式结构。进气管1、气体导管5、波纹管4三者的连接处2采用堆叠式三层焊接结构,避免进气管1与波纹管4做成一体,降低管路加工难度,减少焊接处断裂风险。而且,波纹管4内部的独立气体导管5采用渐缩式设计5,气体导管5的出气端7伸入出气管8内部一定距离,此种结构可加快气流流动,从而减少高温气体回流到波纹管内,减少高温气体对波纹管内管壁的冲击,提升波纹管的可靠性;气体导管5的出气端7悬空设置,可提升波纹管4的弯曲自由度,便于管路前后的系统连接,进而提升整个管路的可靠性。
[0019]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气管1与气体导管5连接的一端为扩口结构,从而减小进气阻力,减少压力损失。所述出气管8与波纹管4连接的一端为扩口结构6,避免气体回流进入波纹管4内部时形成细长的热风,同时,气体回流进入波纹管4内部后,经过出气管8的扩口部时,气体方向改变,分散气体的流向,降低回流气体对波纹管4内部的冲击力。
[0020]优选的选择中,所述气体导管5的出气端7伸入至所述出气管8扩口结构的过渡处9。所述气体导管5的外侧与所述出气管8的内壁间距2

5mm。所述进气管1、气体导管5、波纹管4、出气管8同轴线。所述气体导管5的材质为铝基合金、镍基合金、镍铝合金、铬镍合金、镍铜合金中的一种。
[0021]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对以上描述做出众多变通是可能的,所以实施例和附图仅是用来描述一个或多个特定实施方式。
[0022]尽管已经描述和叙述了被看作本技术的示范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明白,可以对其作出各种改变和替换,而不会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另外,可以做出许多修改以将特定情况适配到本技术的教义,而不会脱离在此描述的本技术中心概念。所以,本技术不受限于在此披露的特定实施例,但本技术可能还包括属于本技术范围的所有实施例及其等同物。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加强型涡后接管焊接结构,包括进气管、气体导管、波纹管、出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波纹管的一端与所述出气管密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气体导管的进气端外侧密封连接;所述气体导管设置在所述波纹管的内部,其进气端的内侧与所述进气管密封连接,出气端沿所述波纹管的轴向延伸至所述出气管的内部,并悬空设置;所述气体导管为进气端向出气端渐缩式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型涡后接管焊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与气体导管连接的一端为扩口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型涡后接管焊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与波纹管连接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泉曹杨军刘振锋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