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销叶片泵组合内啮合齿轮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7991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柱销叶片泵组合内啮合齿轮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柱销叶片泵和内啮合齿轮泵同轴驱动,连接盖封闭连接两泵体,柱销叶片泵的吸油口和内啮合齿轮泵的吸油口经由连接盖中空内腔沟通,连接盖体设置连通内啮合齿轮泵压力口与柱销叶片泵叶片柱销根部油腔的叶片压力控制阀组回路,叶片压力控制阀组回路包括孔道连接的减压阀、单向阀、控油阀、溢流阀组成的回路,可实现叶片柱销根部油腔压力的快速补充或随动,具有高响应特性,不需要等待由动力源驱动内啮合齿轮泵输入压力的传递,很好的保持了叶片柱销根部存在一定的压力,从而使叶片泵油压输出稳定,自吸能力不衰减。自吸能力不衰减。自吸能力不衰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柱销叶片泵组合内啮合齿轮泵


[0001]本技术属于液压元件
,具体是一种柱销叶片泵组合内啮合齿轮泵。

技术介绍

[0002]液压泵是一种将电动机或发动机的旋转机械能转换成容积式流体能的装置,其通过系统的控制元件来实现液压机械的自动化或半自动化。叶片泵因噪声低、寿命长、压力脉动小而优于齿轮泵和柱塞泵,并且在应用广泛的各种液压设备中,它的性能和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液压系统的工作能力。
[0003]柱销式叶片泵利用安装在由传动轴带动转子及转子径向槽里的两相邻叶片间的容积变化来实现吸油和压油,其高压化取决于叶片与定子这对磨擦副的寿命,并且叶片与定子曲线表面的磨擦、困油噪声、流量脉动激发的噪声以及气蚀噪声是叶片泵噪声的主要来源。柱销式叶片泵主要由泵体、泵盖、定子、转子、叶片、前后配流盘、柱销、传动轴等组成。和其他双作用叶片泵结构和工作原理相类似,不同之处是:为了减小吸油腔处作用在定子上的作用力,在叶片下面装一个小柱销,压力油始终通柱销底部,将叶片推向定子,而叶片顶部与两侧有圆弧槽与底部沟通,故叶片受力基本平衡,由于柱销直径很小,作用在定子上的力也就很小,故泵的工作压力很高。柱销式叶片泵主要优缺点:高压低噪声,运转性能稳定,可靠性好,使用寿命长,制造便利应用广,自吸性能较齿轮泵差,低转速运转性能差,压力不稳定,脉动大。
[0004]柱销式叶片泵的优点较多,经常应用各个行业,但目前各种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发展,采用伺服或变频电机驱动的工况增多,采用伺服和变频控制液压泵存在低转速运行情况,但叶片泵或包含叶片泵的多联泵在伺服或变频电机工况下,叶片泵转速会在低速转范围内运转或者短时保压停顿,叶片受到的离心力不足或叶片柱销根部的油腔压力受到低转速影响不稳定、柱销推顶力不够,难以使其可靠与定子内曲面贴合封闭,泵输出油压不稳定、脉动大、自吸较差。
[0005]目前,内啮合齿轮泵由于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重量轻、转速范围大等优点而在各工业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而其结构与种类也繁杂多样。内啮合齿轮泵是采用齿轮内啮合原理,内外齿轮节圆紧靠一边,另一边被泵盖上“月牙板”隔开。主轴上的主动内齿轮带动其中外齿轮同向转动,在进口处齿轮相互分离形成负压而吸入液体,齿轮在出口处不断嵌入啮合而将液体挤压输出。内啮合齿轮优点多: 1、流量、压力的脉动比外啮合的小很多。 2、因为脉动小并且一般采用滑动轴承所以噪音也小。 3、无困油现象。4、吸油腔进口面积大,吸油充分不易造成气蚀。 5、齿轮接触应力小磨损小,因此寿命也较长。内啮合齿轮泵缺点是零件加工难度较大,与叶片泵相比排量较小。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为了解决单/双联叶片泵在伺服或变频电机工况下、叶片泵低转速范围内的保压时脉动大和压力输出不稳定的问题,专利技术一种柱销叶片泵组合内啮合齿轮泵。
[0007]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0008]柱销叶片泵组合内啮合齿轮泵,包括同轴连接的柱销叶片泵和齿轮泵,该齿轮泵具体是内啮合齿轮泵,柱销叶片泵设置双输出轴,内啮合齿轮泵的驱动轴与双输出轴的一端连接,柱销叶片泵和内啮合齿轮泵之间设置包含中空内腔的连接盖封闭连接两泵体,柱销叶片泵和内啮合齿轮泵的轴连接处置于连接盖中空内腔,柱销叶片泵的吸油口和内啮合齿轮泵的吸油口经由连接盖中空内腔沟通,柱销叶片泵包括:与连接盖相邻设置的压力侧板、与压力侧板相邻设置的双金属侧板、设置有柱销叶片的转子,双金属侧板与转子相邻面设置环槽,所述压力侧板和双金属侧板内设连通的孔道并与环槽沟通,转子设置连接双金属侧板环槽的叶片柱销根部油腔,连接盖体设置连通内啮合齿轮泵压力口与柱销叶片泵叶片柱销根部油腔的叶片压力控制阀组回路。叶片压力控制阀组回路包括孔道连接的减压阀、单向阀、控油阀组成的回路,具体为内啮合齿轮泵压力口依次连通减压阀、单向阀、控油阀,控油阀之后再依次接入柱销叶片泵泵体的孔道、压力侧板设置的孔道,最后引入叶片柱销根部的油腔,控油阀包括:圆柱容腔、阀芯、弹簧,具体为圆柱容腔一端设置有过孔,圆柱容腔内设置能够滑动的阀芯,阀芯一端设置与过孔适配的细杆并由过孔伸出,阀芯设置有阻尼孔,圆柱容腔内阀芯两端的有杆腔和无杆腔各设置有弹簧,阀芯受弹簧约束处于圆柱容腔对中位,阀芯处于中位状态时有杆腔的弹簧为非预压缩状态,阀芯处于中位状态时无杆腔的弹簧为预压缩状态,有杆腔和无杆腔之间通过阀芯设置的阻尼孔连通,有杆腔连通单向阀,无杆腔连通接入柱销叶片泵泵体的孔道。叶片压力控制阀组回路还包括溢流阀和溢流口,溢流口设置于无杆腔外周壁体并连通无杆腔,溢流阀连接溢流口,阀芯向无杆腔滑动时可关闭溢流口连接无杆腔。圆柱容腔设置于连接盖体内,圆柱容腔一端设置的过孔沟通连接盖的外部并使阀芯细杆外露。减压阀、溢流阀、单向阀分别插装于连接盖体,压力油由连接盖的内啮合齿轮泵连接端引入至减压阀进口,溢流阀回油和减压阀的泄油连通连接盖的中空内腔。内啮合齿轮泵的压力口孔口设置有螺纹,压力口螺纹旋拧入插入式单向阀。圆柱容腔内阀芯对中状态时的无杆腔容积大于叶片柱销根部的油腔总容积。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可以获得以下技术效果:
[0010]解决了单/双联叶片泵在伺服或变频电机工况下、叶片泵低转速范围内的保压时脉动大的问题,采用内啮合齿轮泵低速保压趋于更平稳。设置叶片压力控制阀组回路实现了叶片在低速或者暂停状态时的位置保持,保证压力输出响应及时,用叶片泵的大排量优势解决齿轮泵高转速才可以供油达到要求的问题。叶片泵一般转速即可达到齿轮泵高速时的排量供油要求。两者完美结合各发挥优势互补,在与变速电机匹配后、更充分地展示优越性、油泵排量大小可以有多型号选择、同排量油泵可以实现流量大小随意调整。再则是由于这款新品的外壳设计比较坚固醇厚,解决泵本身减震降噪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柱销叶片泵组合内啮合齿轮泵三维视图;
[0012]图2是本技术叶片压力控制连接原理示意图;
[0013]图3是本技术叶片压力控制阀结构示意图;
[0014]图4是本技术采用叶片压力控制阀组回路在组合泵体结构内的连接原理示意图;
[0015]图5是本技术叶片压力控制阀组回路在连接盖内连接设置示意图;
[0016]图6是图5的左视图;
[0017]图7是本技术泵口安装插入式单向阀安装示意图;
[0018]图8是本技术图4中A

A泵芯剖视图。
[0019]图中,1

柱销叶片泵、2

内啮合齿轮泵、3

连接盖、4

第一吸油口、5

第一压力口、6

第二吸油口、7

第二压力口、8

驱动轴、9

键套、10

内端轴、11

中空内腔、12

插入式单向阀、13

减压阀、14...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柱销叶片泵组合内啮合齿轮泵,包括同轴连接的柱销叶片泵(1)和齿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泵是内啮合齿轮泵(2),所述柱销叶片泵(1)设置双输出轴,所述内啮合齿轮泵(2)的驱动轴与双输出轴的一端连接,所述柱销叶片泵(1)和内啮合齿轮泵(2)之间设置包含中空内腔(11)的连接盖(3)封闭连接两泵体,所述柱销叶片泵(1)和内啮合齿轮泵(2)的轴连接处置于连接盖(3)的中空内腔(11),所述柱销叶片泵(1)的吸油口和内啮合齿轮泵(2)的吸油口经由连接盖中空内腔(11)沟通,所述柱销叶片泵(1)包括:与连接盖(3)相邻设置的压力侧板(101)、与压力侧板(101)相邻设置的双金属侧板(102)、设置有柱销叶片的转子(104),所述双金属侧板(102)与转子(104)相邻面设置环槽(108),所述压力侧板(101)和双金属侧板(102)内设连通的孔道并与环槽(108)沟通,所述转子(104)设置连接双金属侧板(102)环槽(108)的叶片柱销根部油腔,所述连接盖(3)体设置连通内啮合齿轮泵(2)压力口与柱销叶片泵(1)叶片柱销根部油腔的叶片压力控制阀组回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销叶片泵组合内啮合齿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压力控制阀组回路包括孔道连接的减压阀(13)、单向阀(14)、控油阀(16)组成的回路,具体为内啮合齿轮泵(2)压力口依次连通减压阀(13)、单向阀(14)、控油阀(16),控油阀(16)之后再依次接入柱销叶片泵(1)泵体的孔道、压力侧板设置的孔道,最后引入叶片柱销根部的油腔,所述控油阀(16)包括:圆柱容腔、阀芯(16

3)、弹簧,具体为圆柱容腔一端设置有过孔,圆柱容腔内设置能够滑动的阀芯(16

3),所述阀芯(16

3)一端设置与过孔适配的细杆并由过孔伸出,所述阀芯(16

3)设置有阻尼孔(16

4),所述圆柱容腔内阀芯两端的有杆腔(16

2)和无杆腔(16

1)各设置有弹簧,所述阀芯受弹簧约束处于圆柱容腔对中位,所述阀芯(16

3)处于中位状态时有杆腔(16

2)的弹簧为非预压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全锁王保国郑向军杨太康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斯普瑞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