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分散乳化功能的缩聚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7871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分散乳化功能的缩聚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搅拌装置、乳化装置、搅拌电机、乳化电机和乳化转轴,搅拌装置在工作过程中,搅拌电机驱动搅拌杆,从而使连接在搅拌杆上的搅拌头旋转,通过搅拌头的旋转使物料在反应釜内剧烈运动,物料与搅拌头和反应釜的内壁发生碰撞和剪切,使物料迅速分散、均质、混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乳化装置在工作过程中,乳化电机驱动乳化转轴,从而使直接连接在乳化转轴上的转子旋转,由于转子的高速旋转,在转子外会产生一定的线速度,并形成强烈的机械和液力剪切、液层摩擦、撞击撕裂,使物料充分地分散、乳化、均质、破碎,物料经过数次循环,最终完成分散乳化的过程。成分散乳化的过程。成分散乳化的过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分散乳化功能的缩聚反应釜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反应釜,具体是一种具有分散乳化功能的缩聚反应釜。

技术介绍

[0002]缩聚反应是指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官能团的单体缩合成大分子而同时析出小分子副产物(如水、氯化氢等)的反应,所得产物叫缩聚物。大多数缩聚反应是可逆反应和逐步反应,分子量随反应时间而逐渐增大,但转化率几乎与时间无关。实施缩聚反应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熔融缩聚法:把单体、催化剂、分子量调节剂等投到反应器中,加热,使物料在熔融状态下起反应。往往通入惰性气体以便保护反应体系不发生高温氧化。产物可直接进行纺丝、成片拉幅或铸带切粒。是目前最广泛应用的缩聚方法,但不适于制造耐热性产品。

溶液缩聚法:将单体溶于溶剂中所进行的缩聚。
[0003]现有的具有分散乳化功能的缩聚反应釜的分散乳化装置设计不够合理,设计不够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分散乳化功能的缩聚反应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具有分散乳化功能的缩聚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所述反应釜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所述反应釜的进料口与进料管固定连接,所述反应釜的顶部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电机、支撑圈、搅拌杆和搅拌头,所述搅拌电机竖向设置在反应釜的顶部,所述搅拌电机的下方设置有支撑圈,所述搅拌电机固定安装在支撑圈的一端,所述支撑圈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反应釜的顶部,所述搅拌杆穿过反应釜顶端开设的通孔伸到反应釜内,所述搅拌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搅拌头,所述搅拌头固定安装在搅拌杆上,所述反应釜的底端设置有乳化装置,所述乳化装置包括乳化电机、乳化转轴、定子和转子,所述乳化转轴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转子,所述转子的底部开设有若干个第二通孔,所述反应釜底部位于乳化转轴的外围设置有支撑圈,支撑圈的顶端上固定安装有定子,所述定子底部开设有用于乳化转轴贯穿的通孔,所述定子的外围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通孔,所述反应釜的外壁靠近底部的位置设置有若干个超声波换能器,所述反应釜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开关和控制器。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搅拌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搅拌杆通过轴承座转动安装在反应釜的顶部,所述搅拌杆的外表面和反应釜上的通孔内壁均为抛光设计,且密封性良好,所述搅拌头的形状可以为涡轮式、螺杆式、框式、盘式、叶桨式。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乳化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乳化转轴固定连接,所述乳化电机为竖向设置,所述乳化转轴穿过反应釜底部开设的通孔伸入反应釜内,所述乳化转轴通过轴承座转动安装在反应釜底部。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子为环形凹槽状设计,所述定子为开口向上的凹槽,所述定子套设在转子的外围,所述定子、转子以及反应釜均为钢材质,所述定子底部的通孔内壁、反应釜底部的通孔内壁和乳化转轴表面均为抛光设计。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超声波换能器通过导线与超声波发生器电连接,所述超声波发生器和超声波换能器为一体设计,所述控制器通过导线与超声波发生器、搅拌电机和乳化电机电连接,所述开关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开关通过导线与外接电源电连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本技术设计的乳化分散装置结构更加合理,设计更加优化;
[0013]2.本技术的搅拌装置在工作过程中,搅拌电机驱动搅拌杆,从而使连接在搅拌杆上的搅拌头旋转,物料与搅拌头和反应釜的内壁发生碰撞和剪切,使物料迅速分散、均质、混合;
[0014]3.本技术的乳化装置在工作过程中,乳化电机驱动乳化转轴,从而使直接连接在乳化转轴上的转子旋转,由于转子的高速旋转,在转子外会产生一定的线速度,并形成强烈的机械和液力剪切、液层摩擦、撞击撕裂,使物料充分地分散、乳化、均质、破碎,物料经过数次循环,最终完成分散乳化的过程;
[0015]4.设置超声波换能器可以进一步提高分散乳化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具有分散乳化功能的缩聚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具有分散乳化功能的缩聚反应釜中乳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具有分散乳化功能的缩聚反应釜中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所示:反应釜1、进料管2、搅拌装置3、乳化装置4、出料管5、开关6、控制器7、超声波换能器8、超声波发生器9、搅拌电机10、支撑圈11、搅拌杆12、搅拌头13、乳化电机14、乳化转轴15、定子16、第一通孔17、转子18和第二通孔19。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具有分散乳化功能的缩聚反应釜,包括反应釜1、进料管2、搅拌装置3、乳化装置4、出料管5、开关6、控制器7、超声波换能器 8、超声波发生器9、搅拌电机10、支撑圈11、搅拌杆12、搅拌头13、乳化电机14、乳化转轴15、定子16、第一通孔17、转子18和第二通孔19,所述反应釜1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所述反应釜1的进料口与进料管2固定连接,所述反应釜1的顶部设置有搅拌装置3,所述搅拌装置3包括搅拌电机10、支撑圈11、搅拌杆12和搅拌头13,所述搅拌电机10竖向设置在反应釜1的顶部,所述搅拌电机10的下方设置有支撑圈11,所述搅拌电机10固定安装在支撑圈11的一端,所述支撑圈11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反应釜1的顶部,所述搅拌电机10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搅拌杆
1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搅拌杆12穿过反应釜1顶端开设的通孔伸到反应釜1内,所述搅拌杆12通过轴承座转动安装在反应釜1 的顶部,所述搅拌杆12的外表面和反应釜1上的通孔内壁均为抛光设计,且密封性良好,所述搅拌杆12的另一端设置有搅拌头13,所述搅拌头13固定安装在搅拌杆12上,所述搅拌头13的形状可以为涡轮式、螺杆式、框式、盘式、叶桨式,所述反应釜1的底端设置有乳化装置4,所述乳化装置4包括乳化电机14、乳化转轴15、定子16和转子18,所述乳化电机14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乳化转轴15固定连接,所述乳化电机14为竖向设置,所述乳化转轴15穿过反应釜1底部开设的通孔伸入反应釜1内,所述乳化转轴15通过轴承座转动安装在反应釜1底部,所述乳化转轴15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转子18,所述转子18为环形凹槽状设计,所述转子18的底部开设有若干个第二通孔19,所述反应釜1底部位于乳化转轴15的外围设置有支撑圈,支撑圈的顶端上固定安装有定子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分散乳化功能的缩聚反应釜,包括反应釜(1),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1)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所述反应釜(1)的进料口与进料管(2)固定连接,所述反应釜(1)的顶部设置有搅拌装置(3),所述搅拌装置(3)包括搅拌电机(10)、支撑圈(11)、搅拌杆(12)和搅拌头(13),所述搅拌电机(10)竖向设置在反应釜(1)的顶部,所述搅拌电机(10)的下方设置有支撑圈(11),所述搅拌电机(10)固定安装在支撑圈(11)的一端,所述支撑圈(11)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反应釜(1)的顶部,所述搅拌杆(12)穿过反应釜(1)顶端开设的通孔伸到反应釜(1)内,所述搅拌杆(12)的另一端设置有搅拌头(13),所述搅拌头(13)固定安装在搅拌杆(12)上,所述反应釜(1)的底端设置有乳化装置(4),所述乳化装置(4)包括乳化电机(14)、乳化转轴(15)、定子(16)和转子(18),所述乳化转轴(15)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转子(18),所述转子(18)的底部开设有若干个第二通孔(19),所述反应釜(1)底部位于乳化转轴(15)的外围设置有支撑圈,支撑圈的顶端上固定安装有定子(16),所述定子(16)底部开设有用于乳化转轴(15)贯穿的通孔,所述定子(16)的外围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通孔(17),所述反应釜(1)的外壁靠近底部的位置设置有若干个超声波换能器(8),所述反应釜(1)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开关(6)和控制器(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分散乳化功能的缩聚反应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克深
申请(专利权)人:吉安创新聚氨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