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翻边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7518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3:3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转向翻边机构,包括:斜楔滑块,其设置在下模座内,且可沿着下模座的指定区域移动;滑块驱动导板,其与斜楔滑块连接,其包括朝向上模座一侧表面倾斜设置的第一导向面以及背向斜楔模块的第一抵接面;压料器驱动导板,其包括朝向下模座一侧表面倾斜设置的第二导向面以及朝向斜楔模块的第二抵接面,其沿着滑块驱动导板移动时,第二导向面与第一导向面接触,第二抵接面与第一抵接面接触;下压料器,其与压料器驱动导板连接,且带动压料器驱动导板向着下模座一侧移动。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转向翻边机构,解决直整形和侧翻边两种成型方案均无法满足冲压件的长行程翻边造型尤其是行李箱内板的支撑板结构需要的问题。其是行李箱内板的支撑板结构需要的问题。其是行李箱内板的支撑板结构需要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向翻边机构


[0001]本申请涉及车辆零件制造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转向翻边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车身上的零件越来越复杂。为适应复杂的外造型零件,不得不在内板零件上采用一些长行程翻边或整形的造型。如行李箱内板零件,通常内板上会设计一个支撑造型来支撑行李箱外板,这个支撑造型需要靠长行程的翻边和整形来实现,这让模具中的活动部件的行程加大,模具结构实现困难,使得模具的稳定性降低、产品的品质降低。
[0003]图1是现有技术中行李箱内板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行李箱内板上设置有支撑板结构1。如想要实现行李箱内板的支撑造型,在现有技术中,可以采用两种成型方案。第一种方案:第一工序拉延,第二工序、第三工序修边,第四工序利用整形镶块实现Z负向直上整形。第二种方案:第一工序拉延,第二工序、第三工序修边,第四工序利用翻边镶块实现支撑方向斜楔翻边。两种方案的区别在于第四工序,第一种方案中第四工序的Z负向直上整形,将会使下压料器的行程非常大,需要采用大行程的氮气弹簧。压料器行程过长会导致压料器不稳定,模具存放高度超高,且大行程的氮气弹簧价格较高。而且,整形高度较大,整形镶块与整形前产品相接触,即产生干涉,无法进行整形。第二种方案中第四工序为支撑方向的侧翻边,翻边镶块从翻边前产品到翻遍后产品行程同样的非常大,且传动斜楔所占空间大,下凸模强度降低,传动斜楔结构无法满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转向翻边机构,解决直整形和侧翻边两种成型方案均无法满足冲压件的长行程翻边造型尤其是行李箱内板的支撑板结构需要的问题。
[0005]基于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转向翻边机构,包括:
[0006]斜楔滑块,所述斜楔滑块设置在下模座内,且可沿着所述下模座的指定区域移动;
[0007]滑块驱动导板,所述滑块驱动导板与所述斜楔滑块连接,所述滑块驱动导板包括朝向上模座一侧表面倾斜设置的第一导向面以及背向所述斜楔滑块的第一抵接面;
[0008]压料器驱动导板,所述压料器驱动导板包括朝向所述下模座一侧表面倾斜设置的第二导向面以及朝向所述斜楔滑块的第二抵接面,所述压料器驱动导板沿着所述滑块驱动导板移动时,所述第二导向面与所述第一导向面接触,所述第二抵接面与所述第一抵接面接触;
[0009]下压料器,所述下压料器与所述压料器驱动导板连接,且带动所述压料器驱动导板向着所述下模座一侧移动。
[0010]优选地,所述斜楔滑块包括基座以及依次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镶块和所述滑块驱动导板,所述基座与所述下模座可移动连接,所述镶块的自由端设置有翻边整形凸起。
[0011]优选地,所述翻边整形凸起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弯折面和第二弯折面,所述第一弯折面向着所述滑块驱动导板一侧凸出,所述第二弯折面向着所述上模座一侧凸出。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向面从靠近所述斜楔滑块一端由近及远呈倾斜向着所述基座一侧延伸,所述第一抵接面自所述第一导向面远离所述斜楔滑块一端向着所述基座竖直延伸。
[0013]优选地,所述下模座内设置有提供指定区域的凹槽,所述斜楔滑块设置在所述凹槽内,且可沿着所述凹槽往复移动。
[0014]优选地,所述凹槽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斜楔压板,所述斜楔滑块与两侧的所述斜楔压板抵接。
[0015]优选地,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导板,所述斜楔滑块设置在所述导板上,且可沿着所述导板移动。
[0016]优选地,所述下模座内设置有下模座氮气弹簧,所述下模座氮气弹簧与所述下压料器接触,且随着所述下压料器向着所述下模座一侧移动,以便为所述下压料器提供压力。
[0017]另外,优选地,所述下模座内设置有回退氮气弹簧,所述回退氮气弹簧与所述斜楔滑块连接,且带动所述斜楔滑块在所述下模座内复位。
[0018]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申请提供的转向翻边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通过斜楔滑块依次完成侧翻边和直整形,将侧翻边和直整形相结合,以满足行李箱内板成型要求,使得模具设计时更加灵活多变;既解决了直整形时,上整形镶块与整形前产品干涉的问题;又解决了侧翻边时,超长行程的传动斜楔结构无法满足的问题;而且,转向翻边机构结构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19]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其实施例进行描述,本申请的上述特征和技术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0020]图1是现有技术中行李箱内板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中采用的转向翻边机构的示意图。
[0022]图3为图2所示的转向翻边机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3]图4a

4f为使用图2所示的转向翻边机构制作行李箱内板的流程示意图。
[0024]其中附图标记:
[0025]1、支撑板结构;2、翻边整形后行李箱内板;3、翻边整形前行李箱内板; 4、斜楔滑块;5、斜楔压板;6、滑块驱动导板;7、下模座氮气弹簧;8、上模座;9、上凸模;10、回退氮气弹簧;11、导板;12、下压料器;13、压料器驱动导板;14、下模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申请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使用的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27]图2为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中采用的转向翻边机构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转向
翻边机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转向翻边机构包括斜楔滑块4、滑块驱动导板6、压料器驱动导板13和下压料器12。
[0028]斜楔滑块4设置在下模座14内,且可沿着下模座14的指定区域移动;
[0029]滑块驱动导板6与斜楔滑块4连接,滑块驱动导板6包括朝向上模座8一侧表面倾斜设置的第一导向面以及背向斜楔滑块4的第一抵接面;
[0030]压料器驱动导板13包括朝向下模座14一侧表面倾斜设置的第二导向面以及朝向斜楔滑块4的第二抵接面,压料器驱动导板14沿着滑块驱动导板6移动时,第二导向面与第一导向面接触,第二抵接面与第一抵接面接触;
[0031]下压料器12与压料器驱动导板13连接,且带动压料器驱动导板13向着下模座14一侧移动。
[0032]转向翻边机构设置在下模座14内,上模座8设置在下模座14上,上凸模 9设置在上模座8上,翻边整形前行李箱内板3放置在下压料器12上,并与转向翻边机构相对设置。当斜楔滑块4在下模座14指定区域水平移动(沿着图2 中下模座14的前后方向)时,下压料器12带动压料器驱动导板13自上模座8 向下模座14一侧移动,压料器驱动导板13与滑块驱动导板6接触时,先由第二导向面推动第一导向面横向移动(沿着图3中下模座14的左右方向),然后由第二抵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翻边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斜楔滑块,所述斜楔滑块设置在下模座内,且可沿着所述下模座的指定区域移动;滑块驱动导板,所述滑块驱动导板与所述斜楔滑块连接,所述滑块驱动导板包括朝向上模座一侧表面倾斜设置的第一导向面以及背向所述斜楔滑块的第一抵接面;压料器驱动导板,所述压料器驱动导板包括朝向所述下模座一侧表面倾斜设置的第二导向面以及朝向所述斜楔滑块的第二抵接面,所述压料器驱动导板沿着所述滑块驱动导板移动时,所述第二导向面与所述第一导向面接触,所述第二抵接面与所述第一抵接面接触;下压料器,所述下压料器与所述压料器驱动导板连接,且带动所述压料器驱动导板向着所述下模座一侧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翻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楔滑块包括基座以及依次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镶块和所述滑块驱动导板,所述基座与所述下模座可移动连接,所述镶块的自由端设置有翻边整形凸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翻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整形凸起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弯折面和第二弯折面,所述第一弯折面向着所述滑块驱动导板一侧凸出,所述第二弯折面向着所述上模座一侧凸出。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岑凯
申请(专利权)人:恒大新能源汽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