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造粒双螺杆拉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7179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造粒装置领域的一种造粒双螺杆拉力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包括冷却池和冷却装置,冷却装置固定于冷却池的内部,冷却池为顶端无盖的槽体结构,冷却装置中包括电机箱出口,电机箱设置于冷却装置的顶端一侧,电机箱中设置有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传动杆焊接固定,第一传动杆的外侧表面套设有皮带,皮带的另一端套设有第二传动杆,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的外侧均固定有拉力台,每组拉力台均为向内凹陷的圆柱结构,冷却装置的内侧底端表面设置有凹台,通过拉力台与凹台之间的压合,进行再一次塑形,而顶端设置的喷头可以由阀门通入外接冷水,避免现有的冷水池长时间使用带来的切粒效果不佳的现象,加强冷却效果。加强冷却效果。加强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造粒双螺杆拉力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造粒装置领域,具体是一种造粒双螺杆拉力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双螺杆造粒机主要用于橡塑和工程树脂的填充、共混、改性、增加、氯化、聚丙烯和高吸水性树脂的加工,可降解母粒、聚酰胺缩聚、聚氨脂加聚反应的挤出;碳粉、磁粉的造粒,电缆用绝缘料、护套料、低烟无卤阻燃型PVC电缆料及各种硅烷交联料的制备等,小机型主要用于科研和教学,平行双螺杆造粒机的料筒和螺杆均按积木式原理设计,可按需要进行不同组合。采用电加热和水冷却自动控制机筒温度,并配有强制喂料,真空排气和不停车换网装置,双螺杆采用变频调速、交流电机驱动或直流调速、直流电机驱动。减速和双螺杆传动在同一箱体之内,外形尺寸紧凑。采用装有剪切销的安全联轴器,可以保护螺杆和传动箱不因超负荷而损坏。
[0003]而造粒机在加工过程中,由于要挤出颗粒,所以在前一道工序需要对长条状材料进行冷却,现有的冷却装置往往都是通过冷水池,由于使用的是死水,没有外接水源的补充,在长时间的使用后,水体浑浊,温度偏于室温,而且成捆状的材料,需要较长的冷却池,才能完成冷却操作,不便于之后的造粒工作;在冷水池中,经常需要先由使用者牵引,将长条状的材料从压实口牵引至造粒机的开口处,其中还需要经过冷水池,在此过程中,材料仍是带有温度的热熔状态,容易发生断裂,且冷水池中辊座较多,操作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造粒双螺杆拉力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冷却效果不佳,冷却工作较为麻烦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造粒双螺杆拉力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包括冷却池和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固定于冷却池的内部,所述冷却池为顶端无盖的槽体结构,所述冷却装置中包括电机箱出口,所述电机箱设置于冷却装置的顶端一侧,所述电机箱中设置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传动杆焊接固定,所述第一传动杆的外侧表面套设有皮带,所述皮带的另一端套设有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的外侧均固定有拉力台,每组所述拉力台均为向内凹陷的圆柱体结构,所述冷却装置的内侧底端表面设置有凹台,所述冷却装置的靠近电机箱的一侧顶端开设有喷头,所述喷头的顶端与阀门连通,所述拉力台中部的凹槽结构均与管道连通,所述管道贯穿冷却装置,所述管道的一侧末端固定在出口内,所述出口开设在冷却装置的远离电机箱的一侧,所述冷却装置的底端四角固定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固定在水台的顶端表面。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出口和管道设置有十二组,所述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上均设置有四组拉力台,两侧的所述拉力台与凹台的位置相对,设置多组所述出口和管道,方便使用者加快造粒进程,缩短工作时间,而对立设置的多组拉力台和凹台
方便长条状材料通过其中,进而进入所述管道中。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每组所述喷头设置均设置在每组凹台之间的孔隙中,底端所述凹台之间开设有通孔,多组所述喷头可以对底部的长条状材料进行喷水降温,所述通孔可以将水排出冷却装置,流向了所述冷却池。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皮带为八字设置,且所述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之间为异向转动,方便材料沿所述冷却装置的长度运动。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出口距冷却池边缘的距离大于另一侧的距离,方便使用者从所述出口拿出冷却硬化后的材料,而另一侧的材料在刚进入所述冷却装置时较软,可以缩短距离,方便直接进入装置内,避免拖坠现象。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冷却池的一侧设置有泄水开关,使用者可以通过所述泄水开关将冷却后的水排出,通过顶端的所述阀门加入冷水,加强冷却效果。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冷却装置,使用者可以将上一道工序产生的材料放入冷却装置内,通过拉力台与凹台之间的压合,进行再一次塑形,而顶端设置的喷头可以由阀门通入外接冷水,避免现有的冷水池长时间使用带来的切粒效果不佳的现象,加强冷却效果。
[0014]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管道和拉力台结构,使用者可以首先将上一代工序中的热熔的材料先通过拉力台与凹台向管道一端输送,并且进行冷却硬化,材料和水在管道中移动至出口处,使用在可以与双螺杆的造粒装置连接,避免麻烦的牵引过程和其中可能出现的断裂的风险,方便操作,简单实用。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中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图2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中冷却装置顶端的剖面示意图。
[0019]图中:1、装置本体;2、冷却池;21、泄水开关;3、冷却装置;31、电机箱;311、旋转电机;312、第一传动杆;313、第二传动杆;314、皮带;315、拉力台;316、凹台;317、通孔;318、喷头;32、出口;321、管道;33、阀门;34、支撑腿;35、水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造粒双螺杆拉力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装置本体1包括冷却池2和冷却装置3,冷却装置3固定于冷却池2的内部,冷却池2为顶端无盖的槽体结构,冷却装置3中包括电机箱31出口32,电机箱31设置于冷却装置3的顶端一侧,电机箱31中设置有旋转电机311,旋转电机311的输出端与第一传动杆312焊接固定,第一传
动杆312的外侧表面套设有皮带314,皮带314的另一端套设有第二传动杆313,第一传动杆312和第二传动杆313的外侧均固定有拉力台315,每组拉力台315均为向内凹陷的圆柱体结构,冷却装置3的内侧底端表面设置有凹台316,冷却装置3的靠近电机箱31的一侧顶端开设有喷头318,喷头318的顶端与阀门33连通,拉力台315中部的凹槽结构均与管道321连通,管道321贯穿冷却装置3,管道321的一侧末端固定在出口32内,出口32开设在冷却装置3的远离电机箱31的一侧,冷却装置3的底端四角固定有支撑腿34,支撑腿34固定在水台35的顶端表面)。
[0022]其中,出口32和管道321设置有十二组,第一传动杆312和第二传动杆313上均设置有四组拉力台315,两侧的拉力台315与凹台316的位置相对,设置多组出口32和管道321,方便使用者加快造粒进程,缩短工作时间,而对立设置的多组拉力台315和凹台316方便长条状材料通过其中,进而进入管道321中;每组喷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造粒双螺杆拉力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所述装置本体(1)包括冷却池(2)和冷却装置(3),所述冷却装置(3)固定于冷却池(2)的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池(2)为顶端无盖的槽体结构,所述冷却装置(3)中包括电机箱(31)出口(32),所述电机箱(31)设置于冷却装置(3)的顶端一侧,所述电机箱(31)中设置有旋转电机(311),所述旋转电机(311)的输出端与第一传动杆(312)焊接固定,所述第一传动杆(312)的外侧表面套设有皮带(314),所述皮带(314)的另一端套设有第二传动杆(313),所述第一传动杆(312)和第二传动杆(313)的外侧均固定有拉力台(315),每组所述拉力台(315)均为向内凹陷的圆柱体结构,所述冷却装置(3)的内侧底端表面设置有凹台(316),所述冷却装置(3)的靠近电机箱(31)的一侧顶端开设有喷头(318),所述喷头(318)的顶端与阀门(33)连通,所述拉力台(315)中部的凹槽结构均与管道(321)连通,所述管道(321)贯穿冷却装置(3),所述管道(321)的一侧末端固定在出口(32)内,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华丽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友丽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