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田化学固砂制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6568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油田开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田化学固砂制造装置,包括注油筒本体、导油筒本体、清洗筒本体,所述注油筒本体通过连接块与导油筒本体的左侧连接,所述清洗筒本体与导油筒本体的下端连接,所述注油筒本体和导油筒本体通过两个导油管相连通,所述注油筒本体的外部设有进油端口,所述进油端口与注油筒本体的右侧连接,所述注油筒本体的内部设有过滤腔室和沉积收集部,所述导油筒本体的外侧连接有接油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装置不能对油液中的固体杂质进行有效分离,且使用完后,需要单独对装置进行清理,效率较低,使用不够便捷的问题。够便捷的问题。够便捷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田化学固砂制造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油田开采
,具体涉及一种油田化学固砂制造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原油试采作业中,从油气井中流到地面的流体中含有砂粒和其他固体颗粒,这些物质处于高压状态,非常容易对地面流程设备造成冲蚀。特别是在加砂压裂退液计量作业中,井筒内积存一些活动的支撑剂(如石英砂或陶瓷)颗粒,同时地层破裂产生的岩屑和被地层压碎的支撑剂微粒也在测试过程中随同流体(天然气、压裂液)进入测试地面流程管线,加上气体的高速流动,形成高速含砂射流。这种射流对地面流程的管道及其附件(如油嘴、弯头、阀门、堵头等)形成非常严重的冲蚀和磨蚀破坏。据现场资料显示,极端情况下,仅两分钟高速含砂射流就能将管件刺穿,使含砂流体流动方向失控,造成周围环境严重污染,同时从安全角度考虑,天然气的泄漏也直接威胁人身及设备安全;而且现场频繁地更换被损坏管件,也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和不安全隐患,不仅效率低,而且增加了不必要的生产成本。
[0003]在油田冲砂洗井作业中,由于水力冲砂工艺简单,清洗井底完全,并且具有冲砂量大的特点得到广泛应用。这种方法是通过泵车给冲砂液较高的流动速度,让此快速流动的冲砂液注入井内,利用水力作用冲散井内的砂粒,然后在液流返出油井时,井底被冲散的砂粒利用液体的携带能力被带出油井,从而使得井内积砂得到清除的过程。早期的冲砂洗井作业中,由于重力沉降技术结构简单,而且冲砂液可以反复循环使用而在油田中得到广泛应用。即洗井车将循环池中的冲砂液注入井内,冲砂液上返时,井内泥砂等杂质直接被携带进入循环池,循环池内的混合冲砂洗井液借重力作用使得固体与液体分离,砂粒等固体颗粒逐渐沉降至缓冲罐底部,固液分离后的冲砂液可再次注入井内得到循环使用。但这种技术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井内冲砂不完全。随着冲砂洗井液循环利用的增多,其中含有的杂质赃物含量也会越来越多,当超过一定的限度,冲砂液携带砂粒的能力会逐渐降低,造成井底被冲散的砂粒仍被留在井底的现象;

冲砂液净化周期长。因为砂粒与冲砂液的分离是靠自然沉降,冲砂液并不能在短期内从混合冲砂洗井液中分散开来,从而延长了整个冲砂周期;

现场清砂困难,劳动强度大。循环池中沉降的砂粒等固体颗粒需要定期进行人工清理,加大了人员和物资的消耗,并且工作环境差,事故易发生;

浪费水资源。为了提高循环池的分离效率,要经常清洗循环池;

污染环境。在人工清洗循环池的过程中,由于循环池内杂物较多,一旦排放,必然造成环境的污染。
[0004]申请号为CN200820065089.X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利用油管弹性能实现滤砂管自洁功能的抽油装置,在上泵筒内的上部安装上柱塞,上柱塞上连接抽油杆,上柱塞底部设置游动阀;在上泵筒的中部设置固定阀;在上泵筒的下部悬挂滤砂管;在滤砂管下端装配下部固定的下柱塞,下柱塞安装在下泵筒内,固定在固卡块上。该利用油管弹性能实现滤砂管自洁功能的抽油装置与柱塞式抽油泵组装悬挂于油管下端。本抽油装置用于出砂油井生产时,能够消除因泵上积砂和砂子进入柱塞与泵筒之间造成的砂卡,减少泵的拉缸、磨损,延
长油井生产周期;具有较高的抽油效率和较长的使用寿命,适合于各类出砂油井使用。
[0005]申请号为CN201810811950.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水下原油除砂装置,一级分离模块、二级分离模块、三级分离模块及海水注入模块通过输送管线依次连接,固定在海底出油管汇附近的底座上,化学清洗液注入模块的一端连接在海上采油平台,另一端与一级分离模块相连接,海水注入模块与二级分离模块、三级分离模块相连接,处理后的固相砂由三级射流泵排入外海。本专利技术在海底出油管汇即可进行原油除砂作业,无需通过增压泵将固相砂输送至海上平台;降低了增压泵及输油管道中固相砂的含量,延长了使用寿命,提高了原油产量。
[0006]然而,以上现有技术中的装置不能对油液中的固体杂质进行有效分离,且使用完后,需要单独对装置进行清理,效率较低,使用不够便捷。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油田化学固砂制造装置,用以解决现有装置不能对油液中的固体杂质进行有效分离,且使用完后,需要单独对装置进行清理,效率较低,使用不够便捷的问题。
[000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油田化学固砂制造装置,包括注油筒本体、导油筒本体、清洗筒本体,所述注油筒本体通过连接块与导油筒本体的左侧连接,所述清洗筒本体与导油筒本体的下端连接,所述注油筒本体和导油筒本体通过两个导油管相连通,所述注油筒本体的外部设有进油端口,所述进油端口与注油筒本体的右侧连接,所述注油筒本体的内部设有过滤腔室和沉积收集部,所述导油筒本体的外侧连接有接油管。
[0010]进一步,所述过滤腔室包括多个呈等间距竖直的过滤网,多个所述过滤网与沉积收集部之间还设有搅动部,所述搅动部的底部设有多个通孔。
[0011]进一步,所述沉积收集部为多层蜂窝状,所述沉积收集部的下部设有U型的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与注油筒本体底部螺纹连接。
[0012]进一步,所述清洗筒本体包括下层压力部和上层分流部。
[0013]进一步,所述下层压力部包括支架、滑动件,所述滑动件与支架连接,所述滑动件的外周还套设有用于驱动滑动件上下滑动动的弹性件。
[0014]进一步,所述上层分流部包括进水口、阀门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上层分流部的左侧连接并连通,所述出水口设置于上层分流部的右侧并与分别与上层分流部、注油筒本体相连通,所述阀门设置于上层分流部的上端,且所述阀门与导油筒本体的底部连接。
[0015]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由于能有效去除油气井井筒内产出流体中的含砂及固相,避免高速含砂射流对地面流程的管道及其附件造成严重的冲蚀和磨蚀破坏,以及破坏后泄露的流体对人身及设备安全造成的损害,因此不仅极大的降低了生产安全隐患,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还降低了现场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0017]2.本技术具有固液分离、资源再利用功能,并且分离出的固体是没有原油等杂物的洁净固体,分离出的冲砂液重新注入地层再次进行冲砂洗井作业,实现冲砂液体的
循环利用,能够满足各种冲砂液的快速分离净化和循环利用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一种油田化学固砂制造装置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0]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1]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0022]注油筒本体1、进油端口11、连接块14、过滤腔室12、过滤网121、沉积收集部15、密封盖16、搅动部17、通孔171;
[0023]导油筒本体2;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田化学固砂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注油筒本体(1)、导油筒本体(2)、清洗筒本体(3),所述注油筒本体(1)通过连接块(14)与导油筒本体(2)的左侧连接,所述清洗筒本体(3)与导油筒本体(2)的下端连接,所述注油筒本体(1)和导油筒本体(2)通过两个导油管(4)相连通,所述注油筒本体(1)的外部设有进油端口(11),所述进油端口(11)与注油筒本体(1)的右侧连接,所述注油筒本体(1)的内部设有过滤腔室(12)和沉积收集部(15),所述导油筒本体(2)的外侧连接有接油管(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田化学固砂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腔室(12)包括多个呈等间距竖直的过滤网(121),多个所述过滤网(121)与沉积收集部(15)之间还设有搅动部(17),所述搅动部(17)的底部设有多个通孔(17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田化学固砂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积收集部(15)为多层蜂窝状,所述沉积收集部(15)的下部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雨李晨杜树礼何李彬倪浩平肖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南海石油经济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