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艺术展览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6092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艺术展览照明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椭圆形的第一反射腔反射红光LED的光,可以保证红光LED的发散,进而使得其与绿光LED和蓝光LED发出的光混合均匀,防止出现泛红光的问题,使得照明色彩较为细腻。并且,还将绿光LED和蓝光LED设置于阶梯部,其位置高于红光LED,可以使得在混光时的均匀性进一步提升,优选的,红光LED单独使用一注塑椭圆形透镜,保证其出光角度发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艺术展览照明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LED封装
,具体涉及一种艺术展览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除了使用价值之外,艺术品具有其特殊的价值,即观赏价值,其体现在精神和文化上——藉以满足人们的某种审美需要和精神需要。在对艺术品进行展出、陈列或拍卖时,往往需要对艺术品进行点缀和装饰,最常用的就是利用装饰灯进行照明和修饰。工艺品装饰灯的美感十分重要,灯光是整个工艺品展出时的有机组成,其最终目的是使灯光能够均匀的照亮工艺品,使人们视觉功能发挥良好效力。彩光照明可以调整不同的色温,以实现艺术品的呈现更加的富有美感,现有的彩光照明,往往会出现泛红光的问题,这是由于混光不均匀导致的红光偏移,这对于照明效果是不利的。此外,对于点光源或面光源而言,远场照明会出现阴影,这是由于光的出射角较小,均匀性不够造成的。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艺术展览照明装置,包括:注塑基体,所述注塑基体包括相对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第一反射腔和第二反射腔,所述第一反射腔位于所述第二反射腔的正下方,且所述第一反射腔的开口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反射腔的开口尺寸;俯视观察时,所述第一反射腔呈第一椭圆形,所述第二反射腔呈第二椭圆形,所述第一椭圆形和第二椭圆形的焦点重合且离心率相同;阶梯部,位于所述第一反射腔和第二反射腔之间;第一反射部和第二反射部,所述第一反射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反射腔的侧壁,所述第二反射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反射腔的侧壁;红光LED,固定于所述第一反射腔的底部;第一绿光LED和第一蓝光LED,固定于所述阶梯部上;第一注塑透镜,覆盖所述红光LED;发射透镜,固定于所述注塑基体的所述上表面。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注塑透镜和发射透镜均呈椭圆形状,且所述注塑透镜的顶端低于所述阶梯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反射腔的侧壁倾斜角小于所述第二反射腔的侧壁倾斜角。进一步的,所述装置仅包括三个LED,即红光LED、第一绿光LED和第一蓝光LED;俯视观察时,所述第一绿光LED、红光LED和第一蓝光LED呈直线排列,且该直线与所述第一椭圆形的长轴的夹角为30-65度。进一步的,所述装置仅包括五个LED,即所述红光LED、第一绿光LED和第一蓝光LED以及第二绿光LED、第二红光LED;俯视观察时,所述第一绿光LED和第二绿光LED排列于所述第一椭圆形的长轴上,所述第一蓝光LED和第二蓝光LED排列与所述第一椭圆形的短轴上。进一步的,还包括在阶梯部的多个第三反射腔以及在第三反射腔侧壁上的第三反射部,所述第一绿光LED和第一蓝光LED固定于所述第三反射腔,俯视观察时,所述第三反射腔的开口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反射腔的开口尺寸。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注塑透镜,所述第二注塑透镜覆盖所述第一绿光LED和第一蓝光LED,且所述第二注塑透镜呈椭圆形状。进一步的,还包括引线框,所述红光LED、第一绿光LED和第二蓝光LED通过所述引线框形成表面安装组件且实现不同色彩光的单独控制。进一步的,所述引线框包括第一基岛部、第二基岛部和第三基岛部,其中,所述第一基岛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反射腔的底部,所述红光LED固定于所述第一基岛部上;所述第二基岛部与所第三基岛部设置于所述阶梯部上,所述第一绿光LED固定于所述第二基岛部上,所述第一蓝光LED固定于所述第三基岛部上。本专利技术利用椭圆形的第一反射腔反射红光LED的光,可以保证红光LED的发散,进而使得其与绿光LED和蓝光LED发出的光混合均匀,防止出现泛红光的问题,使得照明色彩较为细腻。并且,还将绿光LED和蓝光LED设置于阶梯部,其位置高于红光LED,可以使得在混光时的均匀性进一步提升,优选的,红光LED单独使用一注塑椭圆形透镜,保证其出光角度发散。附图说明图1为第一实施例的艺术展览照明装置的俯视图;图2为第一实施例的艺术展览照明装置的剖视图;图3为第一实施例的艺术展览照明装置的剖视图(包括引线框);图4为引线框的俯视图;图5为第二实施例的艺术展览照明装置的俯视图;图6为第三实施例的艺术展览照明装置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第一实施例参见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的艺术展览照明装置包括一通过注塑工艺形成注塑基体10。该注塑基体10可以是聚合物材料,例如环氧树脂、硅树脂、聚酰亚胺等,注塑基体10本身可以是透明或者半透明的。在该注塑基体10中具有第一反射腔12和第二反射腔13,第一反射腔12和第二反射腔13之间具有一阶梯部16。第一反射腔12、第二反射腔13以及阶梯部16可以通过注塑模具一并形成,当然,也可以先形成第一反射腔12,再形成第二反射腔13和阶梯部16。特别的,第一反射腔12的侧壁倾斜角(相对于水平面)小于第二反射腔13的侧壁倾斜角(相对于水平面),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使得红光LED21可以较大角度的被反射出去。第一反射腔12位于第二反射腔13的正下方,且第一反射腔12的开口尺寸小于第二反射腔13的开口尺寸。参见图1,俯视观察时,所述第一反射腔12呈第一椭圆形,所述第二反射腔13呈第二椭圆形,所述第一椭圆形和第二椭圆形的焦点重合且离心率相同,即两个具有按比例缩减的形状结构。在第一反射腔12的侧壁上具有第一反射部14,在第二反射腔13的侧壁上具有第二反射部15。第一反射部14和第二反射部15可以是金属镀层,例如可以是铝镀层、银镀层等。第一反射部14和第二反射部15应当与后续介绍的引线框绝缘设置。红光LED21设置于第一反射腔12的底部,其上面还覆盖一注塑透镜41。该注塑透镜41呈椭圆形且通过注塑工艺形成,其主要用于增加红光LED21的发光角度。特别的,所述注塑透镜41的顶端低于所述阶梯部16,例如,注塑透镜41的顶端距离阶梯部的高度差为△h,如此设置,可以使得红光LED发出的光可以在更靠近阶梯部16(较低的位置)的位置与绿光LED和蓝光LED发出的光实现混合,这样在后续的发射透镜31的出射已经实现较为均匀的混合光。绿光LED22和蓝光LED间隔开的设置于阶梯部16上,特别的,俯视观察时,第一绿光LED22、红光LED21和第一蓝光LED23呈直线排列,且该直线与第一反射腔12的第一椭圆形的长轴的夹角为30-65度,这样的设置,比直接使得三者放置于长轴或短轴上更为容易混合,且混合的均匀性较好,同时能够保证出射角度的最大化。在注塑基体10上还设置有发射透镜31,该发射透镜31为椭圆形状,其可以增大出射角度,使得在远场照明时,也能够保证较好的均匀性,防止出现远场阴影。该发射透镜31可以是粘合或者卡合固定。、此外,本专利技术的艺术展览照明装置还包括引线框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艺术展览照明装置,包括:/n注塑基体,所述注塑基体包括相对的上表面和下表面;/n第一反射腔和第二反射腔,所述第一反射腔位于所述第二反射腔的正下方,且所述第一反射腔的开口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反射腔的开口尺寸;俯视观察时,所述第一反射腔呈第一椭圆形,所述第二反射腔呈第二椭圆形,所述第一椭圆形和第二椭圆形的焦点重合且离心率相同;/n阶梯部,位于所述第一反射腔和第二反射腔之间;/n第一反射部和第二反射部,所述第一反射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反射腔的侧壁,所述第二反射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反射腔的侧壁;/n红光LED,固定于所述第一反射腔的底部;/n第一绿光LED和第一蓝光LED,固定于所述阶梯部上;/n第一注塑透镜,覆盖所述红光LED;/n发射透镜,固定于所述注塑基体的所述上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艺术展览照明装置,包括:
注塑基体,所述注塑基体包括相对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第一反射腔和第二反射腔,所述第一反射腔位于所述第二反射腔的正下方,且所述第一反射腔的开口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反射腔的开口尺寸;俯视观察时,所述第一反射腔呈第一椭圆形,所述第二反射腔呈第二椭圆形,所述第一椭圆形和第二椭圆形的焦点重合且离心率相同;
阶梯部,位于所述第一反射腔和第二反射腔之间;
第一反射部和第二反射部,所述第一反射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反射腔的侧壁,所述第二反射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反射腔的侧壁;
红光LED,固定于所述第一反射腔的底部;
第一绿光LED和第一蓝光LED,固定于所述阶梯部上;
第一注塑透镜,覆盖所述红光LED;
发射透镜,固定于所述注塑基体的所述上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艺术展览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注塑透镜和发射透镜均呈椭圆形状,且所述注塑透镜的顶端低于所述阶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艺术展览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腔的侧壁倾斜角小于所述第二反射腔的侧壁倾斜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艺术展览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仅包括三个LED,即红光LED、第一绿光LED和第一蓝光LED;俯视观察时,所述第一绿光LED、红光LED和第一蓝光LED呈直线排列,且该直线与所述第一椭圆形的长轴的夹角为30-65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晓净
申请(专利权)人:淄博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