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裁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5981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冲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冲裁支撑结构,包括设置在安装平面上的冲床,冲床能够驱动凸模主体沿竖直方向移动,凹模组件包括凹模主体、第一支撑组件、第二支撑组件和升降组件,凹模主体设置在第一支撑组件上并与升降组件相连,升降组件驱动凹模主体抬起时,通过第二支撑组件配合第一支撑组件对凹模主体进行支撑;凹模主体在套管伸入到裁剪位置后再通过升降组件驱动第一支撑组件将凹模主体抬起到裁剪位置,避免套管和凹模主体上表面因两者高度位置的偏差而发生干涉,当升降组件将凹模主体抬起后,通过第二支撑组件对第一支撑组件抬起的高度进行补充,使裁剪过程中凹模主体在承受冲击时更加稳定。凹模主体在承受冲击时更加稳定。凹模主体在承受冲击时更加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冲裁支撑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冲裁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冲裁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常见的绝缘套管采用聚酯热缩管,或者是PET套管,用于电机、变压器等电热元件上的接头、焊点处的耐温绝缘,以及对线缆外部的机械保护。
[0003]现有的绝缘套管生产,大多采用人工的方式上料,绝缘片经装置卷绕后使用胶水粘合成绝缘管,然后对长管按要求长度进行分段切割,再对切割下来的短管端部进行局部的超声波焊接。
[0004]目前研发的无胶绝缘套管卷焊设备,不需要用胶水粘接,也无需人工上料。在具体的生产工艺中,先将绝缘薄膜剪切成卷绕一个绝缘套管所需的长度,当卷绕设备上剪切出了多个绝缘片后,再同时进行卷绕,超声波焊接,以及冲裁。当端部焊接完成的套管伸向冲裁模具时,会出现因套管与模具高度位置偏差而导致套管无法正常伸入到冲裁模具中的情况。
[0005]鉴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工程应用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冲裁支撑结构,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冲裁支撑结构,能够当套管移动到裁剪位置后再驱动上下模具从两侧靠近套管进行裁切。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冲裁支撑结构,包括:冲床、凸模组件和凹模组件,所述冲床和所述凹模组件均设置在安装平面上,所述凸模组件设置在所述凹模组件的上方并与所述冲床相连;
[0008]所述冲床包括冲压板,所述凸模组件包括吊挂设置在所述冲压板下方的凸模主体,所述冲压板能够驱动所述凸模主体沿竖直方向移动;
[0009]所述凹模组件包括凹模主体、第一支撑组件、第二支撑组件和升降组件,所述凹模主体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上并与所述升降组件相连,所述升降组件驱动所述凹模主体抬起时,通过所述第二支撑组件配合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对所述凹模主体进行支撑。
[0010]进一步地,所述凸模主体设置在第一固定座的下表面,所述第一固定座的上表面设置有连接杆并通过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冲压板相连。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第二固定座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座下表面的第一支撑板,所述凹模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座的上表面,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下方的第二支撑板和第二气缸;
[0012]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座长度方向的两端。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板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接触端设置有限位槽,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接触端设置有
与所述限位槽相适应的卡块。
[0014]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槽和所述卡块对应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气缸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相连并能驱动所述第二支撑板沿所述卡块的分布方向移动。
[0015]进一步地,所述升降组件包括支撑柱、支撑板和第一气缸,所述支撑柱穿过所述安装平面并与所述安装平面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设置在所述支撑柱远离所述第二固定座的一端;
[0016]其中,所述支撑板设置在所述安装平面的下方并与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缸对应所述支撑板固定在所述安装平面的下表面。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座对应所述凹模主体设置有通道,所述通道沿竖直方向设置。
[0018]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固定座的下方设置有废料箱,所述废料箱对应所述通道设置。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在本申请所公开的冲载支撑结构中,凹模主体在套管伸入到裁剪位置后再通过升降组件驱动第一支撑组件将凹模主体抬起到裁剪位置,避免当套管直接伸入到凹模主体上表面时因两者高度位置的偏差而相互干涉,确保裁剪的顺利进行;当升降组件带动第一支撑组件将凹模主体抬起后,通过第二支撑组件对第一支撑组件抬起的高度进行补充,对第一支撑组件进行支撑,使裁剪过程中的冲击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冲裁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凸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凹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凹模主体降下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凹模主体抬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1、冲床;11、冲压板;2、凸模组件;21、凸模主体;22、第一固定座;23、连接杆;3、凹模组件;31、凹模主体;32、第一支撑组件;321、第二固定座;322、第一支撑板;323、限位槽;33、第二支撑组件;331、第二支撑板;332、卡块;333、第二气缸;34、升降组件;341、支撑柱;342、第三支撑板;343、第一气缸;4、安装平面;5、废料箱。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 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 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
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 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 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29]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0]如图1至图5所示的冲裁支撑结构,包括冲床1、凸模组件2和凹模组件3,冲床1和凹模组件3均设置在安装平面4上,凸模组件2设置在凹模组件3的上方并与冲床1相连;冲床1包括冲压板11,凸模组件2包括吊挂设置在冲压板11下方的凸模主体21,冲压板11能够驱动凸模主体21沿竖直方向移动;凹模组件3包括凹模主体31、第一支撑组件32、第二支撑组件33和升降组件34,凹模主体31设置在第一支撑组件32上并与升降组件34相连,升降组件34驱动凹模主体31抬起时,通过第二支撑组件33配合第一支撑组件32对凹模主体31进行支撑。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套管是沿水平方向伸入到裁切位置的,在套管伸入前,升降组件34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裁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冲床(1)、凸模组件(2)和凹模组件(3),所述冲床(1)和所述凹模组件(3)均设置在安装平面(4)上,所述凸模组件(2)设置在所述凹模组件(3)的上方并与所述冲床(1)相连;所述冲床(1)包括冲压板(11),所述凸模组件(2)包括吊挂设置在所述冲压板(11)下方的凸模主体(21),所述冲压板(11)能够驱动所述凸模主体(21)沿竖直方向移动;所述凹模组件(3)包括凹模主体(31)、第一支撑组件(32)、第二支撑组件(33)和升降组件(34),所述凹模主体(31)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组件(32)上并与所述升降组件(34)相连,所述升降组件(34)驱动所述凹模主体(31)抬起时,通过所述第二支撑组件(33)配合所述第一支撑组件(32)对所述凹模主体(31)进行支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裁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主体(21)设置在第一固定座(22)的下表面,所述第一固定座(22)的上表面设置有连接杆(23)并通过所述连接杆(23)与所述冲压板(11)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裁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32)包括第二固定座(321)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座(321)下表面的第一支撑板(322),所述凹模主体(31)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座(321)的上表面,所述第二支撑组件(33)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322)下方的第二支撑板(331)和第二气缸(333);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板(322)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座(321)长度方向的两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涛张磊邹远强郑香琴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聚豪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