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能抑菌纤维功能性提花针织织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5595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纺织产品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光能抑菌纤维功能性提花针织织物,包括变化罗纹组织和提花组织,提花组织在变化罗纹组织的里、外表面形成不同程度的凹、凸点,这些凹凸点形成第一图案和第二图案,变化罗纹组织采用细旦光能抑菌纤维/棉混纺纱与氨纶丝交替编织,提花组织采用吸湿速干涤纶编织;第一图案和第二图案相互循环交替间隔排列设置,第一图案包括至少六个线部,至少六个线部绕圆周方向间隔排列;第二图案包括至少两个折线,折线间的开口方向同向、相对或相反方向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开发的针织织物具有双层机构,中系提花贴近皮肤面具有较多的提花节点,可将人体产生的汗渍吸湿传导至织物表面,保持干爽透气。保持干爽透气。保持干爽透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能抑菌纤维功能性提花针织织物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产品
,具体涉及一种光能抑菌纤维功能性提花针织织物。

技术介绍

[0002]环境的污染和恶化打破了我们周围的微生物的生态平衡,污染给各种细菌、霉菌的繁衍生存创造了条件,使有害微生物无处不在,防不胜防。有害病菌引起的各种传染病、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甚至导致死亡。而各类纺织品常常是这些微生物的良好栖息地,并成为疾病的重要传播源。
[0003]当前抗菌类纺织品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类是织物表面整理,包括涂层抗菌剂,浸轧抗静电剂等;一类是利用抗菌纤维织造。其机理是将抗菌母粒添加到纤维纺丝液中共混纺丝。其中,织物表面整理法抗菌效果持久性差,使用抗菌纤维织造可提高其耐用性,并不影响织物色光,且耐洗涤性好。目前市面上主要抗菌类纺织品发挥作用主要归结于抗菌剂,包括有机类抗菌剂、无机类抗菌剂、天然类抗菌剂。有机类抗菌剂效果好,品种多,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类抗菌剂,但存在耐高温稳定性差等问题,难以用于合成纤维纺丝工艺;天然类抗菌剂通常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将植物性抗菌剂用于纺织品中使其达到安全无害、抗菌防臭的新理念;无机抗菌剂耐热性好,但用于纺织品后整理难以获得耐久的效果,并且大部分品种存在重金属的毒性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上述背景,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能抑菌纤维功能性提花针织织物,提花组织在变化罗纹组织的里、外表面形成不同程度的凹、凸点,并形成第一图案和第二图案,两种图案之间相互循环交替间隔排列设置,这些凹凸点由吸湿速干涤纶编织,通过独特的结构分布方式,使得产品吸湿透气效果最佳,并结合变化罗纹组织的基体面料设计,其采用细旦光能抑菌纤维/棉混纺纱与氨纶丝交替编织,为含有光杀菌、无光抑菌的光能催化剂的抑菌粘胶纤维与棉有机搭配混纺,由此能够实现不同结构间的性能优势互补。
[0005]本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光能抑菌纤维功能性提花针织织物,包括变化罗纹组织和提花组织,所述提花组织在变化罗纹组织的里、外表面形成不同程度的凹、凸点,这些凹凸点形成第一图案和第二图案,所述变化罗纹组织采用细旦光能抑菌纤维/棉混纺纱与氨纶丝交替编织,所述提花组织采用吸湿速干涤纶编织;所述第一图案和第二图案相互循环交替间隔排列设置,第一图案包括至少六个线部,至少六个线部绕圆周方向间隔排列;所述第二图案包括至少两个折线,折线间的开口方向同向、相对或相反方向设置。
[0007]上述技术方案中,提花组织在变化罗纹组织的里、外表面形成不同程度的凹、凸点,并形成第一图案和第二图案,两种图案之间相互循环交替间隔排列设置,这些凹凸点由吸湿速干涤纶编织,通过独特的结构分布方式,使得产品吸湿透气效果最佳,并结合变化罗
纹组织的基体面料设计,其采用细旦光能抑菌纤维/棉混纺纱与氨纶丝交替编织,为含有光杀菌、无光抑菌的光能催化剂的抑菌粘胶纤维与棉有机搭配混纺,由此能够实现不同结构间的性能优势互补。
[0008]其开发的针织织物具有双层机构,正、反面均用光能抑菌粘胶纤维/棉混纺纱、氨纶编织,起到柔软舒适、弹性好、抗起球、抗菌、抗超级细菌等作用,适合贴近皮肤穿着;中系提花采用吸湿速干涤纶编织,其贴近皮肤面具有较多的提花节点,可将人体产生的汗渍吸湿传导至织物表面,保持干爽透气;织物整体外观呈现接结雪花图案,风格独特,花型清晰,大方美观。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图案中的至少六个线部的内围形成有圆形或椭圆形透气孔。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图案中的至少六个线部为八个,形成米字状结构。
[0011]进一步地,所述细旦光能抑菌纤维/棉混纺纱的纱线细度为11.6

14.6tex,所述氨纶丝为20D莱卡。
[0012]进一步地,所述吸湿速干涤纶编织的纱线细度为75D/72F。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图案和第二图案的循环周期均为24路。
[0014]上述技术方案中,24路纱线一个循环,不但可以将各面料成分功效发挥最佳,且外观美感大方。
[0015]进一步地,所述针织织物的毛坯克重:165
±
5g/m2;下机幅宽:(90cm
×
2)
±
5cm。
[0016]进一步地,所述针织织物的密度:横密38纵行/25.4mm,纵密35横列/25.4mm。
[0017]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0018]本申请提花组织在变化罗纹组织的里、外表面形成不同程度的凹、凸点,并形成第一图案和第二图案,两种图案之间相互循环交替间隔排列设置,这些凹凸点由吸湿速干涤纶编织,通过独特的结构分布方式,使得产品吸湿透气效果最佳,并结合变化罗纹组织的基体面料设计,其采用细旦光能抑菌纤维/棉混纺纱与氨纶丝交替编织,为含有光杀菌、无光抑菌的光能催化剂的抑菌粘胶纤维与棉有机搭配混纺,由此能够实现不同结构间的性能优势互补;
[0019]本申请开发织物具有双层机构,正、反面均用光能抑菌粘胶纤维/棉混纺纱、氨纶编织,起到柔软舒适、弹性好、抗起球、抗菌、抗超级细菌等作用,适合贴近皮肤穿着;中系提花采用吸湿速干涤纶编织,其贴近皮肤面具有较多的提花节点,可将人体产生的汗渍吸湿传导至织物表面,保持干爽透气;织物整体外观呈现接结雪花图案,风格独特,花型清晰,大方美观。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光能抑菌纤维功能性提花针织织物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三角排列图;
[0022]图3为织针排列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具体的说明:
[0024]作为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一种光能抑菌纤维功能性提花针织织物,包括变化罗纹
组织和提花组织,所述提花组织在变化罗纹组织的里、外表面形成不同程度的凹、凸点,这些凹凸点形成第一图案和第二图案,所述变化罗纹组织采用细旦光能抑菌纤维/棉混纺纱与氨纶丝交替编织,所述提花组织采用吸湿速干涤纶编织;所述第一图案和第二图案相互循环交替间隔排列设置,第一图案包括至少六个线部,至少六个线部绕圆周方向间隔排列;所述第二图案包括至少两个折线,折线间的开口方向同向、相对或相反方向设置。
[0025]提花组织在变化罗纹组织的里、外表面形成不同程度的凹、凸点,并形成第一图案和第二图案,两种图案之间相互循环交替间隔排列设置,这些凹凸点由吸湿速干涤纶编织,通过独特的结构分布方式,使得产品吸湿透气效果最佳,并结合变化罗纹组织的基体面料设计,其采用细旦光能抑菌纤维/棉混纺纱与氨纶丝交替编织,为含有光杀菌、无光抑菌的光能催化剂的抑菌粘胶纤维与棉有机搭配混纺,由此能够实现不同结构间的性能优势互补。
[0026]其开发的针织织物具有双层机构,正、反面均用光能抑菌粘胶纤维/棉混纺纱、氨纶编织,起到柔软舒适、弹性好、抗起球、抗菌、抗超级细菌等作用,适合贴近皮肤穿着;中系提花采用吸湿速干涤纶编织,其贴近皮肤面具有较多的提花节点,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能抑菌纤维功能性提花针织织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变化罗纹组织和提花组织,所述提花组织在变化罗纹组织的里、外表面形成不同程度的凹、凸点,这些凹凸点形成第一图案和第二图案,所述变化罗纹组织采用细旦光能抑菌纤维/棉混纺纱与氨纶丝交替编织,所述提花组织采用吸湿速干涤纶编织;所述第一图案和第二图案相互循环交替间隔排列设置,第一图案包括至少六个线部,至少六个线部绕圆周方向间隔排列;所述第二图案包括至少两个折线,折线间的开口方向同向、相对或相反方向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能抑菌纤维功能性提花针织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图案中的至少六个线部的内围形成有圆形或椭圆形透气孔。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能抑菌纤维功能性提花针织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图案中的至少六个线部为八个,形成米字状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能抑菌纤维功能性提花针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洪宾张皓马君志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雪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