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达及具有激光雷达的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5478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2:53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激光雷达及设备,包括:壳体,限定出发射腔室以及接收腔室;激光发射模组,设置于发射腔室,激光发射模组包括第一发射装置以及第二发射装置,第一发射装置沿第一轴线发射激光束,第二发射装置沿第二轴线发射激光束,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交叉;激光接收模组,设置于接收腔室,激光接收模组包括第一接收装置以及第二接收装置,第一接收装置沿第三轴线接收由第一发射装置发射后反射回的激光束,第二接收装置沿第四轴线接收由第二发射装置发射后反射回的激光束,第三轴线与第四轴线交叉。该激光雷达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仅有一个激光接收装置的结构而言,增加的激光接收装置能够扩大接收视场,增大探测视角,从而减小激光雷达的探测盲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激光雷达及具有激光雷达的设备
本申请涉及激光探测的
,尤其涉及一种激光雷达及具有激光雷达的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光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出现了很多以发射激光光束探测目标物体的位置、速度等特征量的激光雷达系统,且激光雷达系统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例如,测距、低飞目标的跟踪测量、武器制导、大气监测、测绘、预警、交通管理等领域,尤其在自动驾驶领域,激光雷达系统经常被用来实现对车辆周围环境的视场探测和成像,以使自动驾驶的车辆可以根据激光雷达系统探测出的信息规划正确的行驶路线。目前,flash激光雷达系统因其具有结构简单、系统负载低、光机寿命长等优点,被普遍应用于自动驾驶车辆上,以实现对车辆周围近场的探测。Flash激光雷达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发射端通过“泛光”的方式将出射激光一次性地照亮整个被探测的视场区域,接收端采用相应的探测器接收视场区域内的所有回波激光,从而通过分析回波激光得到视场区域内的探测信息。但是,上述的Flash激光雷达系统存在出射激光的视场角度范围有限,致使上述Flash激光雷达系统的探测盲区较大,降低了应用上述Flash激光雷达系统的车辆的避障能力。而且,现有的Flash激光雷达系统探测距离不足,增加探测距离需要明显提高发射功率,系统的功耗、热效应及器件成本均会飙升。申请内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激光雷达及具有该激光雷达的设备,能够减少探测盲区、有效提高出射激光能量的利用率。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激光雷达,包括:壳体,限定出发射腔室以及接收腔室;激光发射模组,设置于发射腔室,激光发射模组包括第一发射装置以及第二发射装置,第一发射装置沿第一轴线发射激光束,第二发射装置沿第二轴线发射激光束,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交叉;激光接收模组,设置于接收腔室,激光接收模组包括第一接收装置以及第二接收装置,第一接收装置沿第三轴线接收由第一发射装置发射后反射回的激光束,第二接收装置沿第四轴线接收由第二发射装置发射后反射回的激光束,第三轴线与第四轴线交叉。根据一些实施例,壳体包括:第一轴线、第二轴线、第三轴线以及第四轴线均共面设置。根据一些实施例,激光发射模组位于第一接收装置以及第二接收装置之间,且第一发射装置位于第二发射装置以及第二接收装置之间,第二发射装置位于第一发射装置以及第一接收装置之间。根据一些实施例,外壳体,限定出内部腔室,外壳体包括第一透光板以及两个第二透光板,两个第二透光板分别位于第一透光板之间;内壳体,设置于内部腔室,内壳体与外壳体的内壁面连接,且内壳体将内部腔室分隔成发射腔室以及接收腔室;其中,第一透光板面向发射腔室,且第一发射装置以及第二发射装置发射的激光束穿过第一透光板而发射向激光雷达外;两个第二透光板均面向接收腔室,且第一接收装置接收穿过其中一个第二透光板的激光束、第二接收装置接收穿过另一个第二透光板的激光束。根据一些实施例,外壳体包括:两个相对的端板;周壁板,位于两个端板之间,且与两个端板共同限定出内部腔室,周壁板包括发射壁、第一接收壁以及第二接收壁,沿周壁板的周向,第一接收壁以及第二接收壁分别位于发射壁的两端,第一透光板设置于发射壁,两个第二透光板一一对应设置于第一接收壁以及第二接收壁;其中,内壳体分别连接两个端板以及发射壁,并与发射壁、两个端板共同限定出发射腔室。根据一些实施例,发射壁、第一接收壁以及第二接收壁均呈平板状,第一接收壁与发射壁之间呈第一夹角、第二接收壁与发射壁之间呈第二夹角,第一夹角等于第二夹角且均呈为小于一百八十度的钝角。根据一些实施例,内壳体包括第一板体以及第二板体,第一板体以及第二板体均分别连接发射壁以及两个端板,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之间呈钝角,第一板体的面向发射腔室的表面设置第一发射装置,第二板体的面向发射腔室的表面设置第二发射装置。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一板体的面向第一发射装置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安装槽,第一发射装置嵌于第一安装槽;第二板体的面向第二发射装置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安装槽,第二发射装置嵌于第二安装槽。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一安装槽内设置有第一导热件,第一导热件连接第一安装槽以及第一发射装置;第二安装槽内设置有第二导热件,第二导热件连接第二安装槽以及第二发射装置。根据一些实施例,内壳体与外壳体一体设置。根据一些实施例,周壁板的外壁面设置有多个用于散热的散热槽;和/或周壁板的内壁面设置有散热筋。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的激光雷达。本申请提供一种激光雷达,该激光雷达将激光发射装置以及激光接收装置独立设置,且激光接收装置以及激光发射装置的数量均为两个,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仅有一个激光接收装置的结构而言,增加的激光接收装置能够扩大接收视场,增大探测视角,从而减小激光雷达的探测盲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中的激光雷达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激光雷达的壳体、激光发射装置以及激光接收装置组合后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激光雷达的第一爆炸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激光雷达的第一全剖视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激光雷达的第二爆炸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激光雷达的壳体的爆炸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激光雷达的部分壳体以及激光发射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激光雷达的第二全剖示意图;图9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激光雷达的第三全剖示意图;图10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设备的示意图;图11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中的设备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本申请提供的激光雷达,可以应用于任何需要进行激光探测的设备上,例如汽车。激光雷达可以探测汽车相对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以及速度等参数,车辆通过激光雷达系统探测附近运动或者靠近的障碍物,如更加高大的车辆、路边的静物、突然靠近的悬空飞行物等,以使车辆能够根据探测到的信息规划能够避开障碍物的路径,以使车辆避免与障碍物发生碰撞。其中的车辆可以是自动驾驶车辆,也可以是普通车辆,对此本申请不做限制。目前,车辆利用激光雷达系统识别周围环境中的障碍物的方法得到了普及应用,尤其是flash激光雷达系统被广泛应用在车辆的近场探测中。但是,传统的flash激光雷达系统的光源的输出功率、视场角度等都是固定的,这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激光雷达,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限定出发射腔室以及接收腔室;/n激光发射模组,设置于所述发射腔室,所述激光发射模组包括第一发射装置以及第二发射装置,所述第一发射装置沿第一轴线发射激光束,所述第二发射装置沿第二轴线发射激光束,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交叉;/n激光接收模组,设置于所述接收腔室,所述激光接收模组包括第一接收装置以及第二接收装置,所述第一接收装置沿第三轴线接收由所述第一发射装置发射后反射回的激光束,所述第二接收装置沿第四轴线接收由所述第二发射装置发射后反射回的激光束,所述第三轴线与所述第四轴线交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激光雷达,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限定出发射腔室以及接收腔室;
激光发射模组,设置于所述发射腔室,所述激光发射模组包括第一发射装置以及第二发射装置,所述第一发射装置沿第一轴线发射激光束,所述第二发射装置沿第二轴线发射激光束,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交叉;
激光接收模组,设置于所述接收腔室,所述激光接收模组包括第一接收装置以及第二接收装置,所述第一接收装置沿第三轴线接收由所述第一发射装置发射后反射回的激光束,所述第二接收装置沿第四轴线接收由所述第二发射装置发射后反射回的激光束,所述第三轴线与所述第四轴线交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雷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所述第一轴线、所述第二轴线、所述第三轴线以及所述第四轴线均共面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雷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激光发射模组位于所述第一接收装置以及所述第二接收装置之间,且所述第一发射装置位于所述第二发射装置以及所述第二接收装置之间,所述第二发射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发射装置以及所述第一接收装置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激光雷达,其特征在于,
外壳体,限定出内部腔室,所述外壳体包括第一透光板以及两个第二透光板,两个所述第二透光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透光板之间;
内壳体,设置于所述内部腔室,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外壳体的内壁面连接,且所述内壳体将所述内部腔室分隔成所述发射腔室以及所述接收腔室;
其中,所述第一透光板面向所述发射腔室,且所述第一发射装置以及所述第二发射装置发射的激光束穿过所述第一透光板而发射向所述激光雷达外;两个所述第二透光板均面向所述接收腔室,且所述第一接收装置接收穿过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透光板的激光束、所述第二接收装置接收穿过另一个所述第二透光板的激光束。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激光雷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包括:
两个相对的端板;
周壁板,位于两个所述端板之间,且与两个所述端板共同限定出所述内部腔室,所述周壁板包括发射壁、第一接收壁以及第二接收壁,沿所述周壁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松山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速腾聚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