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光笋专利>正文

一种单线收放空降装置及其导线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4664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线收放空降装置及其导线器,导线器包括左滑动导轨副,右滑动导轨副,用以插接于减速器输出链轮的链条孔内的悬臂销,与悬臂销固接的外移动台,对称设于外移动台两侧的外轴销;左滑动导轨副和右滑动导轨副开设V型槽,且二者的V型槽的开口相互背离,外轴销一一对应地设于左滑动导轨副和右滑动导轨副的V型槽内;还包括与外移动台升降连接的移动竖板,连接移动竖板、左滑动导轨副和右滑动导轨副的变向切换组件,以及设于变向切换组件上方可供绳索穿设的导轮组件,变向切换组件用以在左滑动导轨副和右滑动导轨副带动下水平移动,且在二者相距最大时水平变向。上述导线器能够提高绕线的整齐性和均匀性,减少阻塞,保证出线流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线收放空降装置及其导线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绕线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导线器。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具有该绕线器的单线收放空降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纯机械类绕线设备采用简单的圆周运动结构的导线装置,通过导线装置沿绕线器(绕线盘)往复移动将导线绕制在绕线器上,这种绕线设备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点。但其存在以下缺陷:圆周运动的导线装置使得导线输向绕线器的运动为非匀速运动,具体是一种摆线运动,进而导致绕线形态不整齐,绕线器两端密集中部疏松,不但绕线器所占空间大,而且负重时很容易塌边和出线不畅。因此,如何解决绕线器绕线不整齐和出线不畅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导线器,该导线器能够提高绕线器或绕线盘绕线的整齐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导线器的单线收放空降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导线器,包括左滑动导轨副,右滑动导轨副,用以插接于减速器输出链轮的链条孔内的悬臂销,与所述悬臂销固接的外移动台,对称设于所述外移动台两侧的外轴销;所述左滑动导轨副和所述右滑动导轨副开设V型槽,且二者的所述V型槽的开口相互背离,所述外轴销一一对应地设于所述左滑动导轨副和所述右滑动导轨副的所述V型槽内;还包括与所述外移动台升降连接的移动竖板,连接所述移动竖板、所述左滑动导轨副和所述右滑动导轨副的变向切换组件,以及设于所述变向切换组件上方可供绳索穿设的导轮组件;所述变向切换组件用以在所述左滑动导轨副和所述右滑动导轨副带动下水平移动,且在所述左滑动导轨副和所述右滑动导轨副相距最大时水平变向移动。可选地,所述变向切换组件包括:连接所述左滑动导轨副的左可变限位板、连接所述右滑动导轨副的右可变限位板,滑动连接所述移动竖板的微调移动台;所述微调移动台同轴开设微调螺杆孔和矢量导向槽,所述微调螺杆孔内穿设微调螺杆,所述微调螺杆的端部连接动齿轮,还包括与所述动齿轮配合的导向齿条;所述微调螺杆套装有与所述矢量导向槽间隙配合的矢量转换器,以供所述动齿轮移动至所述导向齿条的中部时,所述左可变限位板和所述右可变限位板交替勾挂所述矢量转换器,带动所述动齿轮变向运动。可选地,所述微调移动台的底部的滑动连接主动平台,所述主动平台固接所述移动竖板,所述主动平台的底部设有1号导轨副,所述主动平台与所述微调移动台之间设有2号导轨副。可选地,所述矢量转换器为截面呈四边形的套筒结构,所述矢量转换器的侧面开设微调凹槽,所述左可变限位板和所述右可变限位板均开设勾挂所述矢量转换器的限位槽;当所述矢量转换器跟随所述微调螺杆转动,所述限位槽与所述微调凹槽相对时,所述左可变限位板或所述右可变限位板与所述矢量转换器交替勾挂或脱离。可选地,所述移动竖板的两侧的上部对称开设上腰子孔,所述移动竖板的两侧的下部对称开设下腰子孔,还包括分别穿过所述上腰子孔和所述下腰子孔的上定位块和下定位块,一组所述上定位块和所述下定位块连接所述左可变限位板和所述左滑动导轨副;另一组所述上定位块和所述下定位块连接所述右可变限位板和所述右滑动导轨副。可选地,所述左滑动导轨副和所述左可变限位板之间设有左支架,所述上定位块和所述下定位块连接所述左支架和所述左滑动导轨副,所述左可变限位板固接于所述左支架;所述右滑动导轨副和所述右可变限位板之间设有右支架,所述上定位块和所述下定位块连接所述右支架和所述右滑动导轨副,所述右可变限位板固接于所述右支架。可选地,所述导轮组件包括固接于所述微调移动台的导头基座,相对设于所述导头基座的一对导轮。可选地,一对所述导轮的导轮轴之间连接有导板。可选地,所述导板与所述微调移动台之间连接一对有以预设间距设置的导线限位销。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单线收放空降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导线器。相对于上述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导线器,通过将悬臂销插装在链条孔内,当链条及悬臂销从链轮的上顶点随同链轮转动90°至水平端点时,外移动台相对移动竖板升降运动,带动外轴销在V型槽内移动,进而推动左滑动导轨副和右滑动的导轨副相互远离张开,以驱动变向切换组件带动导轮组件向绕线器移动输线;移动竖板跟随变向切换组件朝某一方向运动,通过V型槽和移动竖板配合将链条某定点绕链轮的转动转换为水平方向的匀速运动;当左滑动导轨副和右滑动导轨副张开至间距最大时,也即悬臂销恰好绕链轮旋转90°,外轴销移动至V型槽的中点,变向切换组件切换移动方向;当悬臂销从链轮的水平端点移动至最低点时,外轴销沿V型槽的中点移动至最低点,驱动左滑动导轨副和右滑动导轨副相互靠近,带动变向切换组件、移动竖板及导轮组件反向水平运动向绕线器匀速输线。由于链条节圆圆弧速度方向从0~90°或90~180°改变,导致在X轴上(水平方向)的速度投影为变速运动。通过上述V型槽及外移动台与移动竖板的升降连接,将Y轴上的速度投影到左滑动导轨副与右滑动导轨副上,使左滑动导轨副与右滑动导轨副向两侧移动的速度与X轴上的速度矢量投影合成叠加为匀速运动,带动变向切换组件和导轮组件匀速移动,向绕线器输线。变向切换组件实质上为一个水平运动机构,该水平运动机构能够在外销轴垂直水平方向移动的带动下整体运动,也可随左滑动导轨副和右滑动导轨副的张开与闭合驱动下带动移动,同时在张开与闭合切换过程中改变移动方向。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导线器与减速器装配示意图;图2为图1的D向视图;图3为图2的U-U剖视图;图4为图2的V-V剖视图;图5为图3中左可变限位板的示意图;图6为图3中左滑动导轨副的示意图;图7为图3中移动竖板的示意图;图8为图2中导轮组件的示意图;图9为图8的W-W剖视图。其中:6.0-导线器、7.0-减速器、8.0-总成底板;6.1-左可变限位板、6.2-导向齿条、6.3-动齿轮、6.4-下定位块、6.5-1号导轨槽、6.6-2号导轨槽、6.7-微调移动台、6.8-矢量转换器、6.9-右可变限位板、6.10-移动竖板、6.11-导轮、6.12-导头基座、6.13-外导轨轴承、6.14-外导轨轴承轴、6.15-矢量导向槽、6.16-微调螺杆孔、6.17-微调螺杆、6.18-2号导轨副、6.19-主动平台、6.20-1号导轨副、6.21-左支架、6.22-左滑动导轨副、6.23-外移动台、6.24-纵向导轨槽、6.25-3号导轨副、6.26-悬臂销、6.27-外轴销、6.28-外轴承套、6.29-上定位块、6.30-右滑动导轨副、6.31-内轴、6.32-内轴承套、6.33-右支架、6.34-微调凹槽、6.35-限位槽、6.36-V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线器(6.0),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滑动导轨副(6.22),右滑动导轨副(6.30),用以插接于减速器(7.0)输出链轮的链条孔内的悬臂销(6.26),与所述悬臂销(6.26)固接的外移动台(6.23),对称设于所述外移动台(6.23)两侧的外轴销(6.27);/n所述左滑动导轨副(6.22)和所述右滑动导轨副(6.30)开设V型槽(6.36),且二者的所述V型槽(6.36)的开口相互背离,所述外轴销(6.27)一一对应地设于所述左滑动导轨副(6.22)和所述右滑动导轨副(6.30)的所述V型槽(6.36)内;/n还包括与所述外移动台(6.23)升降连接的移动竖板(6.10),连接所述移动竖板(6.10)、所述左滑动导轨副(6.22)和所述右滑动导轨副(6.30)的变向切换组件,以及设于所述变向切换组件上方可供绳索穿设的导轮组件;所述变向切换组件用以在所述左滑动导轨副(6.22)和所述右滑动导轨副(6.30)带动下水平移动,且在所述左滑动导轨副(6.22)和所述右滑动导轨副(6.30)相距最大时水平变向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线器(6.0),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滑动导轨副(6.22),右滑动导轨副(6.30),用以插接于减速器(7.0)输出链轮的链条孔内的悬臂销(6.26),与所述悬臂销(6.26)固接的外移动台(6.23),对称设于所述外移动台(6.23)两侧的外轴销(6.27);
所述左滑动导轨副(6.22)和所述右滑动导轨副(6.30)开设V型槽(6.36),且二者的所述V型槽(6.36)的开口相互背离,所述外轴销(6.27)一一对应地设于所述左滑动导轨副(6.22)和所述右滑动导轨副(6.30)的所述V型槽(6.36)内;
还包括与所述外移动台(6.23)升降连接的移动竖板(6.10),连接所述移动竖板(6.10)、所述左滑动导轨副(6.22)和所述右滑动导轨副(6.30)的变向切换组件,以及设于所述变向切换组件上方可供绳索穿设的导轮组件;所述变向切换组件用以在所述左滑动导轨副(6.22)和所述右滑动导轨副(6.30)带动下水平移动,且在所述左滑动导轨副(6.22)和所述右滑动导轨副(6.30)相距最大时水平变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线器(6.0),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向切换组件包括:连接所述左滑动导轨副(6.22)的左可变限位板(6.1)、连接所述右滑动导轨副(6.30)的右可变限位板(6.9),滑动连接所述移动竖板(6.10)的微调移动台(6.7);
所述微调移动台(6.7)同轴开设微调螺杆孔(6.16)和矢量导向槽(6.15),所述微调螺杆孔(6.16)内穿设微调螺杆(6.17),所述微调螺杆(6.17)的端部连接动齿轮(6.3),还包括与所述动齿轮(6.3)配合的导向齿条(6.2);
所述微调螺杆(6.17)套装有与所述矢量导向槽(6.15)间隙配合的矢量转换器(6.8),以供所述动齿轮(6.3)移动至所述导向齿条(6.2)的中部时,所述左可变限位板(6.1)和所述右可变限位板(6.9)交替勾挂所述矢量转换器(6.8),带动所述动齿轮(6.3)变向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线器(6.0),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调移动台(6.7)的底部的滑动连接主动平台(6.19),所述主动平台固接所述移动竖板(6.10),所述主动平台(6.19)的底部设有1号导轨副(6.20),所述主动平台(6.19)与所述微调移动台(6.7)之间设有2号导轨副(6.1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线器(6.0),其特征在于,所述矢量转换器(6.8)为截面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光笋
申请(专利权)人:杨光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