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达开专利>正文

一种自动电压力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453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电压力锅,由锅身部分和锅盖部分组成,锅身部分包括外壳(1)、中锅(5)、内锅(6)、发热盘(50)和控制电路;锅盖部分包括外盖(2)、中盖(3)、内盖(9)、密封圈(7);其特征在于:锅盖部分和锅身部分通过销轴(60)活动连接,锅盖部分和锅身部分对应设有用于扣合中锅(5)、内锅(6)和内盖(9)的旋合锁定机构及对应的安全保险装置和可调压力控制装置。它是一种安全可靠、使用方便、寿命长的自动电压力锅。(*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涉及一种压力锅,尤其涉及一种可调压电压力锅。
技术介绍
现在市场上的电压力锅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金属外壳和金属锅盖均裸露在外,工作时外露金属部分温升高,容易烫手。这类电压力锅还有若干不足之处,它是在内锅和中锅之间设置弹性机构,以此将内锅压力信号传递出去,机械结构复杂。在压力烹饪过程中,内锅会上下移动,容易漏气,使用寿命短;而且锅盖直接与中锅旋转扣合或开启,动作不流畅。另外一类电压力锅。虽然外壳和外盖用工程塑料制造,外露部分温升较低,但此类电压力锅是通过锁紧机构将内盖与内锅扣合或开启。工作时仅内锅承受压力,而发热盘不承受压力,使用一段时间后,内锅锅底会发生变形,导致与发热盘接触不良,严重影响热效率和使用寿命。为解决这一关键技术难题,人们加厚内锅或把发热管焊接在内锅底部。这样材料耗用多,加工工艺复杂。而且,此类电压力锅的压力控制也有不足之处,部分在内锅盖上设置压力控制开关,难以解决防潮和绝缘的工艺问题;部分采用排气式控制压力,已完全抹杀电压力锅的先进性。上述两类电压力锅,用户都不可以自行调节压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产品的不足,提供一种安全可靠、使用方便、寿命长的自动电压力锅。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电压力锅,由锅身部分和锅盖部分组成,两部分的外露部分均由工程塑料制造,锅身部分包括外壳(1)、中锅(5)、内锅(6)、发热盘(50)和控制电路;锅盖部分包括外盖(2)、中盖(3)、内盖(9)、密封圈(7);其特征在于锅盖部分和锅身部分通过销轴(60)活动连接,锅盖部分和锅身部分对应设有用于扣合中锅(5)、内锅(6)和内盖(9)的旋合锁定机构及对应的安全保险装置和可调压压力控制装置。所述的旋合锁定机构包括锁环(4)、旋转体(15)和连杆(10),锁环(4)设有销柱(400)和与中锅(5)齿状上沿相嵌合的齿状下沿(401),锁环(4)扣接在内盖(9)边沿与中锅(5)上沿之间,旋转体(15)可转动地设置在外盖(2)上,连杆(10)一端与旋转体(15)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圆孔(100)并嵌套于销柱(400)上。旋转体(15)通过连杆(10)可拨动锁环(4),使内盖(9)与中锅(5)处于旋合锁定或开启状态。为使旋合锁定机构锁定或开启操作流畅,还设有弹压机构(30),所述的弹压机构(30)的弹性元件(300)一端与中盖(3)相抵,另一端与内盖(9)相抵。所述的安全保险装置包括连杆(10)、浮子阀(11)、干簧管(13)和磁铁(14),连杆(10)设有安全孔(101),浮子阀(11)设置在内盖(9)上,且其阀芯(110)适可穿越处于正确旋合锁定位置的旋转体(15)上的连杆(10)的安全孔(101),磁铁(14)设置在旋转体(15)上,干簧管(13)设置在中盖(3)上并与控制电路电连接,干簧管(13)仅当旋转体(15)处于正确旋合锁定位置时才由磁铁(14)感应接通。所述的干簧管(13)设有密封层。所述的可调压力控制装置包括压力阀(21)、干簧管(22)及磁铁(25);所述的压力阀(21)设置在内盖(9)上,干簧管(22)固定在阀芯(210)的顶部并与控制电路电连接,磁铁(25)是圆形的设置在对应于内锅(6)达到相应压力时,阀芯(210)移至的使干簧管(22)失去感应而断开的位置。所述的干簧管(22)设有密封层。干簧管(22)与磁铁(25)的距离由调节螺丝(26)调节,所述的磁铁(25)固定在调节螺丝(26)下部,调节螺丝(26)由设置于外盖(2)上的压力调节旋钮(261)带动旋转。所述的压力控制装置还包括排气按键(16)、推杆(17)、复位弹簧(18)、杠杆机构(19)、顶杆(28)及排气阀(27),排气按键(16)、推杆(17)、复位弹簧(18)配对地装在旋转体(15)上,杠杆机构(19)的杠杆(190)的一端正对处于正确旋合锁定位置的旋转体(15)上的推杆(17),其另一端与安装在外盖(2)上顶杆(28)相抵;排气阀(27)阀帽(271)与顶杆(28)相抵,其阀芯(270)对应设置在内盖(9)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压力在一定范围内,可由用户按实际需要自行调节。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清洁卫生,安全可靠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压力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参阅图1和图2(与本新型技术要点无关部分未详细画出)。一种自动电压力锅,由锅身部分和锅盖部分组成,两部分的外露部分均由工程塑料制造,锅身部分包括外壳1、中锅5、内锅6、发热盘50和控制电路;锅盖部分包括外盖2、中盖3、内盖9、密封圈7;其特征在于锅盖部分和锅身部分通过销轴60活动连接,锅盖部分和锅身部分对应设有用于扣合中锅5、内锅6和内盖9的旋合锁定机构及对应的安全保险装置和压力控制装置。所述的旋合锁定机构包括锁环4、旋转体15和连杆10,锁环4设有销柱400和与中锅5齿状上沿相嵌合的齿状下沿401,锁环4扣接在内盖9边沿与中锅5上沿之间,旋转体15可转动地设置在外盖2上,连杆10一端与旋转体15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圆孔100并嵌套于销柱400上。旋转体15通过连杆10可拨动锁环4,使内盖9与中锅5处于旋合锁定或开启状态。为使旋合锁定机构锁定或开启操作流畅,还设有弹压机构30,所述的弹压机构30的弹性元件300一端与中盖3相抵,另一端与内盖9相抵。本实例的采用弹簧作为弹性元件。所述的弹性机构30也可以设置在中锅5与外壳1之间,相应的弹性元件300分别与中锅5与外壳1相抵。合上盖后,弹性机构30使内盖9、密封圈7压紧内锅6。内盖9与中锅5之间间隙缩小,方便锁环4转动。当内盖9与中锅5处于扣合状态,锅内产生压力时,内盖9稍稍向上移动,随即被锁环4扣住,内盖9与中锅5被锁紧。密封圈7将内盖9与内锅6密封起来,压力锅实现压力烹调。所述的安全保险装置包括连杆10、浮子阀11、干簧管13和磁铁14,连杆10设有安全孔101,浮子阀11设置在内盖9上,且其阀芯110适可穿越处于正确旋合锁定位置的旋转体15上的连杆10的安全孔101,磁铁14设置在旋转体15上,干簧管13设置在中盖3上并与控制电路电连接,干簧管13仅当旋转体15处于正确旋合锁定位置时才由磁铁14感应接通。所述的干簧管13设有硅胶管密封层。所述的可调压力控制装置包括压力阀21、干簧管22及磁铁25组成;所述的压力阀21设置在内盖9上,干簧管22固定在阀芯210的顶部并与控制电路电连接,磁铁25设置在对应于内锅6达到相应压力时,阀芯210移至的使干簧管22失去感应而断开的位置。所述的干簧管22设有硅胶管密封层。还设有调节干簧管22与磁铁25距离的调节螺丝26,所述的磁铁25固定在微调螺丝26下部,调节螺丝26由设置于外盖2上的压力调节旋钮261带动旋转,从而使磁铁25上下升降。由于磁铁25是圆形的,它与干簧管22相互作用,与旋转角度无关,只与相互间的距离有关。只有在旋转体15与锁环4处于正确旋合锁定状态时,磁铁14才会对应触发干簧管13,使其发生相应信号;当旋转体15与锁环4未正确旋合锁定时,装于旋转体15的连杆10,遮挡住浮子阀11,使其阀芯110不能上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电压力锅,由锅身部分和锅盖部分组成,锅身部分包括外壳(1)、中锅(5)、内锅(6)、发热盘(50)和控制电路;锅盖部分包括外盖(2)、中盖(3)、内盖(9)、密封圈(7);其特征在于:锅盖部分和锅身部分通过销轴(60)活动连接,锅盖部分和锅身部分对应设有用于扣合中锅(5)、内锅(6)和内盖(9)的旋合锁定机构及对应的安全保险装置和可调压力控制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电压力锅,由锅身部分和锅盖部分组成,锅身部分包括外壳(1)、中锅(5)、内锅(6)、发热盘(50)和控制电路;锅盖部分包括外盖(2)、中盖(3)、内盖(9)、密封圈(7);其特征在于锅盖部分和锅身部分通过销轴(60)活动连接,锅盖部分和锅身部分对应设有用于扣合中锅(5)、内锅(6)和内盖(9)的旋合锁定机构及对应的安全保险装置和可调压力控制装置。2.根据权利1所述的一种自动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合锁定机构包括锁环(4)、旋转体(15)和连杆(10),锁环(4)设有销柱(400)和与中锅(5)齿状上沿相嵌合的齿状下沿(401),锁环(4)扣接在内盖(9)边沿与中锅(5)上沿之间,旋转体(15)可转动地设置在外盖(2)上,连杆(10)一端与旋转体(15)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圆孔(100)并嵌套于销柱(400)上。3.根据权利2所述的一种自动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还设有弹压机构(30),所述的弹压机构(30)的弹性元件(300)一端与中盖(3)相抵,另一端与内盖(9)相抵。4.根据权利2所述的一种自动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全保险装置包括连杆(10)、浮子阀(11)、干簧管(13)和磁铁(14),连杆(10)设有安全孔(101),浮子阀(11)设置在内盖(9)上,且其阀芯(110)适可穿越处于正确旋合锁定位置的旋转体(15)上的连杆(10)的安全孔(101),磁铁(14)设置在旋转体(15)上,干簧管(13)设置在中盖(3)上并与控制电路相连接,干簧管(13)仅当旋转体(15)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达开
申请(专利权)人:杨达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