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装箱无线总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13931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2:31
一种集装箱无线总控方法,利用控制系统对多个集装箱进行转运控制,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检测装置、报警器;所述集装箱通过叉车进行转运;所述集装箱上设有第一电子标签,所述叉车上设有第二电子标签;所述总控方法包括:匹配监测方法、优先转运方法;所述匹配监测方法包括:集装箱卸货后堆放在堆放区,叉车抵达后装载集装箱,叉车运输路径上设置有检测装置及报警器,当检测装置检测到第一、第二电子标签匹配时,报警器不报警;当检测装置检测到第一、第二电子标签不匹配时,所述报警器报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装箱无线总控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集装箱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装箱无线总控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在海、陆、空的多级联运中,集装箱的使用较为广泛,集装箱包括多个种类,例如货物集装箱、多功能集装箱等,物资集装箱作为特殊的集装箱,运输时需根据不同单位的需求配备不同种类和不同形状的物资,或根据更多功能需求、比如通风、温控等。而在转运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运输方式,不同运输方式的需求对于笨重的集装箱而言,存在很多转运困难。又例如牲畜集装箱,牲畜集装箱作为特殊的集装箱,运输例如军用战马等牲畜,会有更多的功能需求,例如水、营养液的补充等。而在转运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地形,不同地形的需求对于笨重的集装箱而言,存在很多转运困难。而在集装箱的实际使用中,存在以下问题:1、现有技术的集装箱,水槽或营养液槽往往在集装箱内,然而动物的行为是不可控的,当出现问题时,例如不期望的水量消耗,动物破坏水资源,导致无法得到有效的补充。2、现有技术的集装箱,无法实现水、营养液资源的自动补充。3、现有技术的集装箱,自动补充时,只能补充一次营养液,不能实现二次营养液补充。4、现有技术的集装箱,干营养液粉与水混合时,由于粉末的散落速度与水的扩散速度不均等,容易造成粉末无法充分散开,或者水冲入干营养液粉仓无法排出。5、现有技术的集装箱,水补充装置利用浮球,然而一般只是浮球控制单通断,无法实现控制双通断。6、现有技术的集装箱,浮球控制启闭的力实际上比较小,而水源压力一般比较大,浮球控制无法顶开水源压力实现开启。7、现有技术的集装箱,面对不同的地形,无法实现灵活的高度调整,无法适应复杂的运输工况。8、现有技术的集装箱,转运过程中,容易发生运错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同时解决上述多种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集装箱无线总控方法,利用控制系统对多个集装箱进行转运控制,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检测装置、报警器;所述集装箱通过叉车进行转运;所述集装箱上设有第一电子标签,所述叉车上设有第二电子标签;所述总控方法包括:匹配监测方法、优先转运方法;所述匹配监测方法包括:集装箱卸货后堆放在堆放区,叉车抵达后装载集装箱,叉车运输路径上设置有检测装置及报警器,当检测装置检测到第一、第二电子标签匹配时,报警器不报警;当检测装置检测到第一、第二电子标签不匹配时,所述报警器报警;所述集装箱还包括集装箱主体、升降装置、滑轮、水箱、支撑轮、管道、导向板、浮块;所述水箱包括:上腔、下腔、滑杆、连杆、导向架、横杆、斜壁、浮球、左板、右板、左凹板、右L形板、侧壁、挡水板、顶开头、顶开杆、活塞板、壁孔、环圈、挡水空间;所述集装箱主体与升降装置连接,所述升降装置下方设有所述滑轮,所述集装箱侧方设有所述水箱,所述水箱下方设有所述支撑轮,所述支撑轮的下表面与所述集装箱主体的下表面平齐;所述水箱的顶壁下方设有所述斜壁,所述斜壁下方设有所述左板与所述右板,所述左板的末端设有所述左凹板,所述右板的末端设有所述右L形板;闭合状态时,所述右L形板配合在所述左凹板内,所述右L形板下方顶抵有所述滑杆,所述顶壁、斜壁、左板、右板、左凹板、右L形板围成所述上腔,所述上腔为干营养粉腔;所述滑杆被导向的设置在所述下腔中,所述滑杆下方设有所述浮球,所述滑杆一侧连接有所述连杆,所述连杆另一端通过铰接连接有所述横杆,所述横杆被所述导向架保持,所述横杆另一端设有所述挡水板,所述水箱的所述侧壁中设有所述壁孔,所述壁孔可外接供水管,所述挡水板位于所述壁孔中,所述挡水板的下端接触所述壁孔,所述挡水板的上端与所述壁孔间隔开,所述挡水板右侧连接有所述顶开杆,所述顶开杆上设有通水槽,所述顶开杆的右侧设有所述顶开头,所述顶开头的截面包括菱形;所述顶开杆上套接有所述活塞板,所述活塞板的左侧设有所述环圈,所述环圈包括斜面,所述挡水板、所述环圈、所述活塞板之间设有所述挡水空间;所述管道与所述水箱的下腔连通,所述管道中设有所述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为多孔板,所述浮块被所述导向板与集装箱外壁保持,所述浮块可在所述管道中上下移动;所述优先转运方法包括:所述水箱中设有空载传感器,所述空载传感器获取水箱空载信息,通过通信模块发送到所述控制器后,所述控制器通知叉车先行对水箱空载的集装箱进行转运。进一步的,所述活塞板内设有斜面与所述顶开头配合。进一步的,所述集装箱主体上设有通风结构。进一步的,所述集装箱主体上设有喂料窗口。进一步的,所述上腔的体积小于下腔体积的四分之一。进一步的,所述壁孔位于所述侧壁的下部。进一步的,所述通风结构为栅格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挡水板下部包括弧面。进一步的,所述顶开杆的直径小于所述横杆的直径。进一步的,所述集装箱主体底部设有叉车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针对
技术介绍
提出的第1点,采用了水箱设置在集装箱外侧的设计,水箱下方设有支撑轮。2、针对
技术介绍
提出的第2点,当集装箱内营养液槽水位低时,浮块下降让开通道,水箱内的液体通往集装箱内。3、针对
技术介绍
提出的第3点,水箱内设置了下腔与上腔,上腔为干营养液粉腔,下腔初始时充满营养液,下腔营养液用完后,通过水位控制装置控制上、下腔的物料混合,配置二次营养液。4、针对
技术介绍
提出的第4点,将传统的上腔阀门开启改为左右板的掉落,使粉料充分落下,左右板闭合时通过迷宫式结构实现密封。5、针对
技术介绍
提出的第5点,单个水位杆控制两侧阀门开启,节约了成本与空间,提高了效率。6、针对
技术介绍
提出的第6点,采用了细化的小体积顶开头,顶开头先开启,通水后通过挡水组件蓄满压力把活塞顶开,顶开头为菱形,右端的流线型方便顶开,左端的斜面提高密封效果。7、针对
技术介绍
提出的第7点,采用了集装箱搭配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底端设置滑轮的结构,实现了集装箱更灵活的运动。8、针对
技术介绍
提出的第8点,采用了无线联控技术,进行匹配监测和转运优先级控制。注:上述设计不分先后,每一条都使得本专利技术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区别和显著的进步。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总装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水箱满水总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水箱进水总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图2中A位置水箱进水细节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无线联控流程图图中,附图标记如下:1、集装箱主体2、升降装置3、滑轮4、水箱5、支撑轮6、上腔7、下腔8、滑杆9、管道10、导向板11、浮块12、连杆13、导向架14、横杆15、斜壁16、浮球17、左板18、右板19、左凹板20、右L形板21、侧壁22、挡水板23、顶开头24、顶开杆25、活塞板26、壁孔27、环圈28、挡水空间29、通水槽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一种集装箱无线总控方法,利用控制系统对多个集装箱进行转运控制,所述控制系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装箱无线总控方法,利用控制系统对多个集装箱进行转运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所述控制器、所述检测装置、报警器;所述集装箱通过叉车进行转运;所述集装箱上设有第一电子标签,所述叉车上设有第二电子标签;所述总控方法包括:匹配监测方法、优先转运方法;/n所述匹配监测方法包括:集装箱卸货后堆放在堆放区,叉车抵达后装载集装箱,叉车运输路径上设置有检测装置及报警器,当检测装置检测到第一、第二电子标签匹配时,报警器不报警;当检测装置检测到第一、第二电子标签不匹配时,所述报警器报警;/n所述集装箱还包括:集装箱主体、升降装置、滑轮、水箱、支撑轮、管道、导向板、浮块;所述水箱包括:上腔、下腔、滑杆、连杆、导向架、横杆、斜壁、浮球、左板、右板、左凹板、右L形板、侧壁、挡水板、顶开头、顶开杆、活塞板、壁孔、环圈、挡水空间;/n所述集装箱主体与升降装置连接,所述升降装置下方设有所述滑轮,所述集装箱侧方设有所述水箱,所述水箱下方设有所述支撑轮,所述支撑轮的下表面与所述集装箱主体的下表面平齐;/n所述水箱的顶壁下方设有所述斜壁,所述斜壁下方设有所述左板与所述右板,所述左板的末端设有所述左凹板,所述右板的末端设有所述右L形板;闭合状态时,所述右L形板配合在所述左凹板内,所述右L形板下方顶抵有所述滑杆,所述顶壁、斜壁、左板、右板、左凹板、右L形板围成所述上腔,所述上腔为干营养粉腔;/n所述滑杆被导向的设置在所述下腔中,所述滑杆下方设有所述浮球,所述滑杆一侧连接有所述连杆,所述连杆另一端通过铰接连接有所述横杆,所述横杆被所述导向架保持,所述横杆另一端设有所述挡水板,所述水箱的所述侧壁中设有所述壁孔,所述壁孔可外接供水管,所述挡水板位于所述壁孔中,所述挡水板的下端接触所述壁孔,所述挡水板的上端与所述壁孔间隔开,所述挡水板右侧连接有所述顶开杆,所述顶开杆上设有通水槽,所述顶开杆的右侧设有所述顶开头,所述顶开头的截面包括菱形;所述顶开杆上套接有所述活塞板,所述活塞板的左侧设有所述环圈,所述环圈包括斜面,所述挡水板、所述环圈、所述活塞板之间设有所述挡水空间;/n所述管道与所述水箱的下腔连通,所述管道中设有所述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为多孔板,所述浮块被所述导向板与集装箱外壁保持,所述浮块可在所述管道中上下移动;/n所述优先转运方法包括:所述水箱中设有空载传感器,所述空载传感器获取水箱空载信息,通过通信模块发送到所述控制器后,所述控制器通知叉车先行对水箱空载的集装箱进行转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装箱无线总控方法,利用控制系统对多个集装箱进行转运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所述控制器、所述检测装置、报警器;所述集装箱通过叉车进行转运;所述集装箱上设有第一电子标签,所述叉车上设有第二电子标签;所述总控方法包括:匹配监测方法、优先转运方法;
所述匹配监测方法包括:集装箱卸货后堆放在堆放区,叉车抵达后装载集装箱,叉车运输路径上设置有检测装置及报警器,当检测装置检测到第一、第二电子标签匹配时,报警器不报警;当检测装置检测到第一、第二电子标签不匹配时,所述报警器报警;
所述集装箱还包括:集装箱主体、升降装置、滑轮、水箱、支撑轮、管道、导向板、浮块;所述水箱包括:上腔、下腔、滑杆、连杆、导向架、横杆、斜壁、浮球、左板、右板、左凹板、右L形板、侧壁、挡水板、顶开头、顶开杆、活塞板、壁孔、环圈、挡水空间;
所述集装箱主体与升降装置连接,所述升降装置下方设有所述滑轮,所述集装箱侧方设有所述水箱,所述水箱下方设有所述支撑轮,所述支撑轮的下表面与所述集装箱主体的下表面平齐;
所述水箱的顶壁下方设有所述斜壁,所述斜壁下方设有所述左板与所述右板,所述左板的末端设有所述左凹板,所述右板的末端设有所述右L形板;闭合状态时,所述右L形板配合在所述左凹板内,所述右L形板下方顶抵有所述滑杆,所述顶壁、斜壁、左板、右板、左凹板、右L形板围成所述上腔,所述上腔为干营养粉腔;
所述滑杆被导向的设置在所述下腔中,所述滑杆下方设有所述浮球,所述滑杆一侧连接有所述连杆,所述连杆另一端通过铰接连接有所述横杆,所述横杆被所述导向架保持,所述横杆另一端设有所述挡水板,所述水箱的所述侧壁中设有所述壁孔,所述壁孔可外接供水管,所述挡水板位于所述壁孔中,所述挡水板的下端接触所述壁孔,所述挡水板的上端与所述壁孔间隔开,所述挡水板右侧连接有所述顶开杆,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文明王世秒潘庭发李宏王文陈华陈龙董蓝锋黎思豪郭敏
申请(专利权)人:衡阳泰豪通信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