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连接组件和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3536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31
一种电连接组件和电池包,属于电池领域。电连接组件包括盖体、夹体以及插片。插片与夹体配合实现电性配合的插接,盖体则对夹体起到限位、加固以限制夹体的活动。该电连接组件能够实现较好的连接稳定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连接组件和电池包
本申请涉及电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连接组件和电池包。
技术介绍
电池结构中,导电线路的连接部位的稳定性对电池的正常使用起到重要的影响。一些电池中,对连接部位采取公母插头配合的方式实施连接。但是现有的公母插头配合方式对于大功率应用场景下的电池而言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和不足。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的连接部件,以便提高连接部位的连接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改善、甚至解决上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电连接组件和电池包。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在第一方面,本申请的示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电池包中使其中的电池和正负极实现电连接的电连接组件。电连接组件包括盖体、夹体以及插片。其中,盖体具有中空的护筒、呈U型结构连接的侧板和盖板。并且盖板具有穿孔,护筒以筒腔与穿孔正对连通的形式连接于盖板。其中的夹体具有夹持部和用于正负极电连接的片状的连接部。连接部位于护筒外。夹持部穿越穿孔和筒腔;夹持部包括依次并排独立布置的多个U型夹。U型夹具有夹持端和连接端,连接部与夹持部中的多个U型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组件,用于电池包中使其中的电池和正负极实现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组件包括:/n盖体,具有中空的护筒、呈U型结构连接的侧板和盖板,所述盖板具有穿孔,所述护筒以筒腔与所述穿孔正对连通的形式连接于所述盖板;/n夹体,具有夹持部和用于与所述正负极电连接的片状的连接部,其中,所述夹持部穿越所述穿孔和所述筒腔,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护筒外,所述夹持部包括依次并排且独立布置的多个U型夹,所述U型夹具有夹持端和连接端,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夹持部中的所述多个U型夹中的每个U型夹的连接端连接;/n插片,具有连接被构造为一端与所述电池的电极电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U型夹以点接触的方式配合从而实现与所述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组件,用于电池包中使其中的电池和正负极实现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组件包括:
盖体,具有中空的护筒、呈U型结构连接的侧板和盖板,所述盖板具有穿孔,所述护筒以筒腔与所述穿孔正对连通的形式连接于所述盖板;
夹体,具有夹持部和用于与所述正负极电连接的片状的连接部,其中,所述夹持部穿越所述穿孔和所述筒腔,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护筒外,所述夹持部包括依次并排且独立布置的多个U型夹,所述U型夹具有夹持端和连接端,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夹持部中的所述多个U型夹中的每个U型夹的连接端连接;
插片,具有连接被构造为一端与所述电池的电极电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U型夹以点接触的方式配合从而实现与所述夹体的夹持部电性插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夹由所述连接端向所述夹持端呈收缩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U型夹包括第一夹持组和第二夹持组,每个U型夹定义有由所述夹持端至所述连接端的长度,其中第一夹持组中的每个U型夹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二夹持组中的每个U型夹的长度相同;
第一夹持组中的U型夹的长度小于第二夹持组中的U型夹的长度,使所述第一夹持组中的U型夹与所述插片的点接触位置、所述第二夹持组中的U型夹与所述插片的点接触位置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振龙吴婷婷张万财冯俊敏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