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导电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8513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导电架,用以连接多个电池芯,其中电池导电架包括一第一导电部及多个第二导电部,各个第二导电部的上表面分别通过一共晶部连接第一导电部。各个第二导电部的下表面设置至少一凸出焊部,其中第二导电部通过凸出焊部连接一电池芯的壳体。第一导电部及第二导电部为不同材质,其中第二导电部的电阻大于第一导电部的电阻。由于第二导电部具有较大的电阻值,因此通过电焊方式连接电池导电架及电池芯时,可使用较小的电流,不仅可降低电焊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亦可避免在电焊过程中造成电池芯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导电架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导电架,用以连接电池芯并可避免在连接电池芯的过程中对电池芯造成损害。
技术介绍
二次电池主要包括镍氢电池、镍镉电池、锂离子电池、锂高分子电池。锂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操作电压高、使用温度范围大、无记忆效应、寿命长、可历经多次充放电等优点,并被广泛的使用在可携式电子产品如手机、笔记型电脑、数位相机等,近年来更扩及汽车领域。电池芯(Cell)的构造主要包括正极材料、电解液、负极材料、隔离层及壳体,其中隔离膜将正极材料及负极材料隔开以避免短路。而电解液则设置在多孔隙的隔离膜中,并作为离子电荷的传导工作。壳体用以包覆上述的正极材料、隔离膜、电解液及负极材料。一般而言壳体由金属材质所制成。在使用时会通过电池导电架串联及/或并联多个电池芯以形成一电池组,使得电池组可输出产品需要的电压。一般而言,我们会通过电焊的方式连接电池导电架及电池芯,在电焊的过程中需要增加电池导电架及电池芯的温度,并将电池导电架向电池芯的正极/或负极的壳体施压,以完成电池导电架与电池芯的连接。然而在上述连接电池导电架及电池芯的过程中,电池芯的壳体往往会因为承受过大的压力及/或过高的温度而产生破损,进而导致电池芯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导电架,包括一第一导电部及多个第二导电部,其中第一导电部通过共晶部连接第二导电部。第一导电部及第二导电部分别为不同的金属材质,其中第二导电部的电阻大于第一导电部的电阻。通过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池导电架的应用,可减少通过电焊方式连接电池导电架及电池芯时所消耗的能量,更可降低在电焊过程中对电池芯的结构造成的损害,以提高产品的良率及可靠度。本专利技术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导电架,主要包括一第一导电部及多个第二导电部,其中第二导电部与第一导电部完全重迭,并在第一导电部的表面形成一凸起。电池导电架通过第二导电部连接电池芯,其中第一导电部与电池芯之间会形成一间隙,使得由故障的电池芯喷出的电池液气体可由间隙排出,并降低电池液气体与电池导电架或其他电池芯接触的机会及可能造成的损害。本专利技术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导电架,用以串联及/或并联多个电池芯,其中电池芯包括一正极、一负极及一绝缘环,绝缘环用以隔离电池芯的正极及负极。电池导电架可通过第二导电部连接电池芯的正极,其中第二导电部的截面积小于正极或绝缘环形成的环绕区域的截面积。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电池导电架,包括:一第一导电部;多个第二导电部,包括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其中第二导电部的第一表面经由一共晶部连接第一导电部;及至少一凸出焊部,设置在第二导电部的第二表面,并用以连接一电池芯,其中第一导电部及第二导电部为不同的材质,且第二导电部的电阻大于第一导电部的电阻。所述的电池导电架,其中第二导电部包括至少一凹部,位于第二导电部的第一表面,凹部的位置对应凸出焊部。所述的电池导电架,其中第二导电部与第一导电部部分重迭。所述的电池导电架,其中第二导电部上的凸出焊部不与第一导电部重迭。所述的电池导电架,其中第二导电部与第一导电部完全重迭,并在第一导电部的一表面形成一凸起,使得第一导电部与相连接的电池芯之间具有一间隙。所述的电池导电架,包括一绝缘环用以隔离电池芯的一正极及一负极,绝缘环具有一环绕区域,而电池芯的正极位于环绕区域内,且第二导电部的截面积小于或等于绝缘环的环绕区域或正极的截面积。所述的电池导电架,其中第二导电部包括至少一凹部,位于第二导电部的第一表面,凹部的位置对应凸出焊部,而共晶部则连接第二导电部的第一表面及凹部。所述的电池导电架,其中第一导电部包括多个分枝,分别连接各个第二导电部。所述的电池导电架,其中第一导电部包括多个分枝,分别连接多个次分枝,并通过次分枝连接一第二导电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池导电架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电池导电架与电池芯一实施例的局部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电池导电架与电池芯一实施例的侧面连接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电池导电架又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电池导电架又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电池导电架与电池芯又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电池导电架与电池芯一实施例的侧面连接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电池导电架又一实施例的俯视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电池导电架11第一导电部111分枝113次分枝12共晶部13第二导电部131第一表面133第二表面151凸出焊部153凹部17电池芯171壳体173变形部20电池导电架21第一导电部211分枝213次分枝22共晶部23第二导电部231第一表面233第二表面24环绕区域251凸出焊部253凹部27电池芯271壳体272正极273变形部274负极275绝缘环A1截面积A2截面积A3截面积G间隙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2,分别为本专利技术电池导电架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及侧视图。如图所示,电池导电架10主要包括一第一导电部11、至少一第二导电部13及至少一凸出焊部151,其中第一导电部11及第二导电部13为不同的材质,并经由一共晶部12连接第一导电部11及第二导电部13。第二导电部13包括一第一表面131及一第二表面133,例如第一表面131及第二表面133可以是第二导电部13上相对的两个表面,其中第二导电部13的部分第一表面131通过共晶部12连接第一导电部11,以形成电池导电架10的主体构造,例如可通过焊接(welding)的方式连接第一导电部11及第二导电部13。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二导电部13的第一表面131上可设置至少一凸出焊部155,其中凸出焊部155可为凸出第二导电部13的第一表面131的凸点,第二导电部13可经由凸出焊部155连接第一导电部11。在实际应用时可通过电阻焊连接第一导电部11及第二导电部13,例如可将位于第二导电部13的第一表面131上的凸出焊部155接触第一导电部11的下表面,并通过第一导电部11对第二导电部13供电,以提高第二导电部13的凸出焊部155与接触的第一导电部11的温度,并在第一导电部11及第二导电部13之间形成共晶部12。此外第二导电部13的第二表面133设置至少一凸出焊部151,其中凸出焊部151可为凸出第二导电部13的第二表面133的凸点,第二导电部13可经由凸出焊部151连接电池芯17的壳体171,例如连接壳体的正极或负极。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可通过冲压成型的方式分别在第二导电部13的第一表面131及第二表面133上形成凸出焊部155/151,而第二导电部13的第二表面133及第一表面131则会形成至少一凹部157/153,其中凹部157/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导电架,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第一导电部;/n多个第二导电部,包括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其中该第二导电部的该第一表面经由一共晶部连接该第一导电部;/n至少一凸出焊部,设置在该第二导电部的该第二表面,并用以连接一电池芯,其中该第一导电部及该第二导电部为不同的材质,且该第二导电部的电阻大于该第一导电部的电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导电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导电部;
多个第二导电部,包括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其中该第二导电部的该第一表面经由一共晶部连接该第一导电部;
至少一凸出焊部,设置在该第二导电部的该第二表面,并用以连接一电池芯,其中该第一导电部及该第二导电部为不同的材质,且该第二导电部的电阻大于该第一导电部的电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导电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导电部包括至少一凹部,位于该第二导电部的该第一表面,该凹部的位置对应该凸出焊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导电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导电部与该第一导电部部分重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导电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导电部上的该凸出焊部不与该第一导电部重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导电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导电部与该第一导电部完全重迭,并在该第一导电部的一表面形成一凸起,使得该第一导电部与相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古博
申请(专利权)人:新盛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