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仿真逻辑系统设计的方法、仿真器及可读存储介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13395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29
本公开提供一种用于仿真逻辑系统设计的方法、仿真器及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逻辑系统设计仿真过程中采样的函数堆栈,该函数堆栈包括多个函数,该多个函数包括第一函数、第二函数和第三函数,该函数堆栈中多个函数的第一触发关系包括由第一函数触发第二函数、以及由第二函数触发第三函数;根据与第二函数关联的第四函数,确定第二触发关系,第二触发关系包括由第一函数触发第四函数、以及由第四函数触发第三函数;根据第二触发关系生成由第一函数、第四函数和第三函数映射产生的第一事件传播链。本公开能够准确的确定事件传播链,该事件传播链可表达逻辑系统设计仿真过程中事件之间的触发关系,为优化、调试逻辑系统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仿真逻辑系统设计的方法、仿真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本公开涉及逻辑系统设计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仿真逻辑系统设计的方法、仿真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逻辑系统设计是指用于ASIC(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SOC(System-On-Chip,片上系统芯片)等电路的设计。逻辑系统设计一般通过专门的HDL(HardwareDescriptionLanguage,硬件描述语言)来完成。利用HDL可逐层具体化描述逻辑系统设计,使得逻辑系统设计复杂的电路结构可使用一系列分层次的模块来表示。逻辑系统设计需要使用仿真器进行仿真(Emulator)。当前主流的仿真器几乎都是基于事件(Event)的仿真。因此在仿真过程中,如何准确的确定事件之间的关系,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出了一种用于仿真逻辑系统设计的方法、仿真器及可读存储介质,以准确的确定事件传播链。该事件传播链可表达仿真过程中事件之间的触发关系,从而为优化、调试逻辑系统设计提供参考依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仿真逻辑系统设计的方法,包括:获取逻辑系统设计仿真过程中采样的函数堆栈,所述函数堆栈包括多个函数,所述多个函数包括第一函数、第二函数和第三函数,所述函数堆栈中多个函数的第一触发关系包括由所述第一函数触发第二函数、以及由所述第二函数触发第三函数;根据与所述第二函数关联的第四函数,确定第二触发关系,所述第二触发关系包括由所述第一函数触发第四函数、以及由所述第四函数触发第三函数;根据所述第二触发关系生成由所述第一函数、第四函数和第三函数映射产生的第一事件传播链。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仿真逻辑系统设计的仿真器,包括:接口单元,用于连接到主机;存储器,用于存储至少一组指令;以及处理器,配置为执行所述指令以进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本公开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电子装置的至少一组指令,该组指令用于使所述电子装置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本公开提供的用于仿真逻辑系统设计的方法,可在逻辑系统设计仿真过程中,获取采样的函数堆栈。该函数堆栈包括多个函数,该多个函数包括第一函数、第二函数和第三函数。并且该函数堆栈中多个函数的第一触发关系包括由第一函数触发第二函数、以及由第二函数触发第三函数。虽然函数堆栈中具有多个函数的第一触发关系,但是单纯依据该第一触发关系来确定事件传播链并不准确。例如,当函数堆栈中第二函数处理的数据是由第二函数关联的第四函数完成时,由于第一触发关系并没有记录与第四函数相关的信息,因此基于第一触发关系并无法得到准确的事件传播链。本公开在获取函数堆栈后,可根据与第二函数关联的第四函数,确定第二触发关系。该第二触发关系包括由第一函数触发第四函数、以及由第四函数触发第三函数。也就是说,该第二触发关系是函数堆栈实际准确的函数触发关系。本公开进一步根据第二触发关系生成由第一函数、第四函数和第三函数映射产生的第一事件传播链,可使得得到的第一事件传播链中事件之间的触发关系更为准确。需要说明的是,基于本公开提供的第一事件传播链,可使得分析事件消耗的主机资源的依据除事件本身外,还可结合事件之间的触发关系。本公开提供的事件传播链,能够为分析事件消耗主机资源的原因提供依据,从而为准确分析逻辑系统设计的瓶颈所在及瓶颈原因提供了基础,为优化和调式逻辑系统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主机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仿真工具的示意图。图3示出了逻辑系统设计与仿真程序的关系图。图4示出了仿真过程中采样得到的一个函数堆栈的示意图。图5A示出了函数堆栈与实际的函数触发关系的示意图。图5B示出了修正函数堆栈的触发关系的示意图。图6A示出了链接传播链的示意图。图6B示出了链接传播链的另一示意图。图7示出了整合的传播链的示意图。图8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的用于仿真逻辑系统设计的方法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公开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仿真逻辑系统设计本质上是在运行仿真工具的主机上对逻辑系统设计进行模拟。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主机100的示意图。主机100可以是运行仿真工具的电子设备。如图1所示,主机100可以包括:处理器102、存储器104、网络接口106、外围接口108和总线110。其中,处理器102、存储器104、网络接口106和外围接口108通过总线110实现彼此之间在主机内部的通信连接。处理器102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CPU)、图像处理器、神经网络处理器(NPU)、微控制器(MCU)、可编程逻辑器件、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ASIC)、或者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处理器102可以用于执行与本公开描述的技术相关的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02还可以包括集成为单一逻辑组件的多个处理器。如图1所示,处理器102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102a、102b和102c。存储器104可以配置为存储数据(例如,指令集、计算机代码、中间数据等)。在逻辑系统设计领域,用于仿真逻辑系统设计的仿真工具可以是存储器104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如图1所示,存储器存储的数据可以包括程序指令(例如,用于实现本公开的技术方案的程序指令)以及要处理的数据(例如,存储器可以存储在编译过程产生的临时代码)。处理器102也可以访问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指令和数据,并且执行程序指令以对要处理的数据进行操作。存储器104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装置或非易失性存储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104可以包括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光盘、磁盘、硬盘、固态硬盘(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仿真逻辑系统设计的方法,包括:/n获取逻辑系统设计仿真过程中采样的函数堆栈,所述函数堆栈包括多个函数,所述多个函数包括第一函数、第二函数和第三函数,所述函数堆栈中多个函数的第一触发关系包括由所述第一函数触发第二函数、以及由所述第二函数触发第三函数;/n根据与所述第二函数关联的第四函数,确定第二触发关系,所述第二触发关系包括由所述第一函数触发第四函数、以及由所述第四函数触发第三函数;/n根据所述第二触发关系生成由所述第一函数、第四函数和第三函数映射产生的第一事件传播链。/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仿真逻辑系统设计的方法,包括:
获取逻辑系统设计仿真过程中采样的函数堆栈,所述函数堆栈包括多个函数,所述多个函数包括第一函数、第二函数和第三函数,所述函数堆栈中多个函数的第一触发关系包括由所述第一函数触发第二函数、以及由所述第二函数触发第三函数;
根据与所述第二函数关联的第四函数,确定第二触发关系,所述第二触发关系包括由所述第一函数触发第四函数、以及由所述第四函数触发第三函数;
根据所述第二触发关系生成由所述第一函数、第四函数和第三函数映射产生的第一事件传播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触发关系生成由所述第一函数、第四函数和第三函数映射产生的第一事件传播链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函数处理的第一数据、所述第四函数处理的第四数据、所述第三函数处理的第三数据;
将所述第一函数和第一数据映射到第一事件、所述第四函数和所述第四数据映射到第四事件、所述第三函数和所述第三数据映射到第三事件;
根据所述第二触发关系生成包括第一事件、第四事件和第三事件的第一事件传播链,所述第一事件传播链中第一事件触发第四事件、第四事件触发第三事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定所述第一函数处理的第一数据、所述第四函数处理的第四数据、所述第三函数处理的第三数据包括:
确定所述函数堆栈中所述第一函数处理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二函数处理的第二数据和第四数据、所述第三函数处理的第三数据;
将所述第四数据确定为由所述第二函数关联的第四函数处理。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四函数是所述第二函数的内联函数。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嘉隽
申请(专利权)人:芯华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