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高填石路堤边坡的位移传感器安装方法,包括用于套设在位移传感器外的内软管,还包括如下步骤:在路肩与边坡衔接处开凿底面水平的凹槽,并在凹槽底面钻设竖直埋孔;位移传感器塞入内软管并将内软管插入埋孔内,使位移传感器及内软管的顶端高出埋孔;沿内软管与埋孔内壁之间的缝隙填充细沙形成细沙层;在凹槽中回填石料,将内软管的顶端包裹并夯实。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开凿凹槽的方式建立水平的施工平面再钻设埋孔,避免路堤填料滑塌,降低钻孔施工难度,提升埋孔精度。再将位移传感器装入内软管中插入埋孔,可保持位移传感器在初始安装时保持竖直状态,减小初始误差。内软管保护位移传感器,降低位移传感器破损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高填石路堤边坡的位移传感器安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道路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高填石路堤边坡的位移传感器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高填石路堤是山区高速公路修筑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由于工程范围内山体地质情况复杂,地质勘察资料不可能完全揭示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为确保高填石路堤边坡安全,施工期间常建立边坡监测系统,达到信息化施工,动态设计的目的。边坡监测系统主要包括了边坡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的监测,目前位移传感器的安装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待路堤整体施工完成,直接采用钻孔机在边坡位置打孔,再安装位移传感器,由于填石路堤边坡处填料颗粒较大,直接钻孔容易造成滑塌进而影响路堤边坡整体稳定性,且直接钻孔施工难度大;另一种是随路堤施工进程进行预埋设,再进行路堤施工,施工过程中对预埋设的位移传感器进行保护,这种方法容易造成位移传感器在路堤压实施工过程中的安装位置偏移甚至被破坏,影响数据收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高填石路堤边坡的位移传感器安装方法,降低钻孔施工的难度,避免预埋施工造成的位移传感器偏移或被破坏的问题,提升位移传感器的初始安装精度。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适用于高填石路堤边坡的位移传感器安装方法,包括用于套设在位移传感器外的内软管,还包括如下步骤:S1:在路肩与边坡衔接处开凿底面水平的凹槽,并在凹槽底面钻设竖直埋孔;S2:位移传感器塞入内软管并将内软管插入埋孔内,使位移传感器及内软管的顶端高出埋孔;S3:沿内软管与埋孔内壁之间的缝隙填充细沙形成细沙层;S4:在凹槽中回填石料,将内软管的顶端包裹并夯实。通过上述方案,本专利技术至少得到以下技术效果:在路肩和边坡的衔接处开凿底面水平的凹槽作为施工平面,并在施工平面钻设竖直向下的埋孔,降低钻孔施工的难度,确保钻孔精度。将位移传感器塞入内软管中,再将内软管整体插入埋孔内,保持包裹位移传感器的内软管顶端部分高出埋孔。最后以石料填充凹槽内并夯实以补全路堤形状,并通过回填石料掩埋内软管高出埋孔的顶端部分。路堤发生位移时会推动夯实为整体的石料,石料推挤内软管中的位移传感器测得数据。内软管既可以作为力传导媒介使位移传感器受力后测量数据,又能够提供保护,降低破损概率。优选的,还包括外软管,所述外软管与内软管的顶端衔接,使位移传感器的外接线缆从外软管穿出。优选的,步骤S3中,填充细沙的同时校正位移传感器。优选的,所述凹槽为梯形槽,其槽深为80-100cm,其沿路堤方向的长度为100-150cm。优选的,所述埋孔为圆孔,其直径为10-12cm,其深度为600-900cm。优选的,所述内软管顶端高出埋孔的长度为40-50cm。优选的,所述内软管为PVC橡胶管。优选的,所述外软管为加筋螺纹软管。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通过开凿凹槽的方式建立水平的施工平面,并在施工平面钻设埋孔,避免路堤填料滑塌,降低钻孔施工难度,提升埋孔精度。再将位移传感器装入内软管中插入埋孔,可保持位移传感器在初始安装时保持竖直状态,并且使位移传感器侧向不受挤压减小初始误差。内软管保护位移传感器,降低位移传感器破损的风险。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在一实施例中提供的适用于高填石路堤边坡的位移传感器安装状态示意图。图例:1内软管;2石料;3路肩;4边坡;5埋孔;6位移传感器;7凹槽;8路堤;9填充层;10外软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于高填石路堤边坡的位移传感器安装方法,适用的高填石路堤边坡4为二级边坡结构。第一级边坡的坡率为1:1.75,第二级边坡的坡率为1:1.5。并实施如下步骤:步骤一:在路肩3与边坡4衔接处开凿底面水平的凹槽7,凹槽7的深度为80-120cm,沿行车方向宽度为100-150cm,沿路堤8方向的长度为100-150cm,并在凹槽7底面钻设竖直的埋孔5,其直径为10-12cm,其深度为600-900cm。步骤二:将PVC橡胶管作为内软管1,位移传感器6塞入内软管1后整体插入埋孔5中。并使位移传感器6及内软管1的顶端高出埋孔540-50cm。步骤三:在PVC橡胶管与埋孔5之间填充细沙构成填充层9。再将加筋螺纹软管作为外软管10接续在内软管1顶端,并将位移传感器6的外接线缆从中穿出,可保护外接线缆不受落石破坏及雨水侵蚀,步骤四:将石料2回填于凹槽7中,包裹内软管1周围并夯实。值得一提的是,在步骤三填充细沙时,同步调整、校正内软管1的垂直度,确保内软管1及其内部的位移传感器6保持竖直状态。实施例2: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结合高填石路堤的施工环境,进一步优化了施工方法。回填的石料2为碎石颗粒。碎石颗粒粒径过大时,回填完毕后无法进行有效压实,在后续使用过程中易产生塌陷。碎石颗粒粒径过小时,石料2会从缝隙泄露并容易在雨水冲刷后发生流失现象,导致路堤边坡4失稳的问题。为避免石料2的粒径或占比影响路堤8整体结构强度,在一实施例中,石料2的最大粒径应小于等于400mm,最小粒径大于等于150mm,粒径在200-400mm范围内的碎石比例不小于60%。值得一提的是,在筛选回填的石料2时,除粒径尺寸外,还应具备表面清洁、抗风化强、质地坚硬、密度大于等于2.4t/m3等特征,以避免因石料2质量欠佳而影响边坡4稳定性及路堤8整体强度。回填时,将石料2均匀地按每层30-50cm厚度进行逐层摊铺,并采用打夯机进行压实处理,保证石料2与路堤8整体性完好。以上实施方式中的各种技术特征可以任意进行组合,只要特征之间的组合不存在冲突或矛盾即可,但是限于篇幅,未进行一一描述。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专利技术的各种改动或变型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型属于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专利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高填石路堤边坡的位移传感器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套设在位移传感器外的内软管,还包括如下步骤:/nS1:在路肩与边坡衔接处开凿底面水平的凹槽,并在凹槽底面钻设竖直埋孔;/nS2:位移传感器塞入内软管并将内软管插入埋孔内,使位移传感器及内软管的顶端高出埋孔;/nS3:沿内软管与埋孔内壁之间的缝隙填充细沙形成细沙层;/nS4:在凹槽中回填石料,将内软管的顶端包裹并夯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高填石路堤边坡的位移传感器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套设在位移传感器外的内软管,还包括如下步骤:
S1:在路肩与边坡衔接处开凿底面水平的凹槽,并在凹槽底面钻设竖直埋孔;
S2:位移传感器塞入内软管并将内软管插入埋孔内,使位移传感器及内软管的顶端高出埋孔;
S3:沿内软管与埋孔内壁之间的缝隙填充细沙形成细沙层;
S4:在凹槽中回填石料,将内软管的顶端包裹并夯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高填石路堤边坡的位移传感器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软管,所述外软管与内软管的顶端衔接,使位移传感器的外接线缆从外软管穿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高填石路堤边坡的位移传感器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填充细沙的同时校正位移传感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少杰,李盛,郜梦棵,麦研,刘玉龙,梁满坤,李洪斌,梁建赞,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四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