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油器及共轨燃油喷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12810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喷油器及共轨燃油喷射系统,涉及柴油机技术领域。该喷油器包括:增压部,包括增压缸体和活塞;喷油部,包括喷油器体、控制阀和针阀。控制阀包括控制阀杆和驱动机构,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控制阀杆移动到第一位置,使控制阀杆同时封堵第一通断口和第二通断口,导通控制腔和泄油口间的油路,并导通进油口和增压进油腔间的油路,进而使针阀关闭喷油口;驱动机构还能够驱动控制阀杆移动到第二位置,使控制阀杆同时打开第一通断口和第二通断口,断开控制腔和泄油口间的油路,并断开进油口和增压进油腔间的油路,进而使针阀打开喷油口。通过该喷油器可提供较高的燃油喷射压力,简化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的设置,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喷油器及共轨燃油喷射系统
本技术涉及柴油机
,尤其涉及一种喷油器及共轨燃油喷射系统。
技术介绍
对于柴油机的共轨燃油喷射系统,为实现柴油机全工况下的更优化运行,需要系统中的喷油器提供尽可能大的燃油喷射压力,以保证共轨燃油喷射系统较优的喷射特性和更优良的柴油机运行工况。然而,更高的燃油喷射压力对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的要求更高。现有技术中,为满足更高燃油喷射压力的要求,通常需在共轨燃油喷射系统中设置与喷油器相配合的增压机构,以使喷油器可以提供较高的燃油喷射压力,导致共轨燃油喷射系统整体设置较为复杂,成本较高。基于此,亟需一种喷油器及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油器及共轨燃油喷射系统,无需设置额外的增压机构,通过喷油器自身即可提供较高的燃油喷射压力,可以简化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的设置,降低成本。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喷油器,包括增压部和喷油部;所述增压部包括增压缸体和活塞,所述活塞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增压缸体的内腔中,且所述活塞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增压缸体的内腔的两端配合形成增压进油腔和增压出油腔;所述喷油部包括喷油器体、控制阀和针阀,所述喷油器体上设置有进油口、泄油口和喷油口,沿所述喷油器体的轴向,所述控制阀和所述针阀依次安装在所述喷油器体内,所述针阀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喷油器体的内壁配合形成控制腔和喷油腔,所述喷油腔在所述喷油器体上形成所述喷油口,所述进油口与所述增压进油腔、所述增压出油腔和所述控制腔三者均连通,所述增压出油腔与所述喷油腔连通,所述控制腔与所述泄油口连通,且在连通所述控制腔与所述泄油口的油路上设有第一通断口,在连通所述进油口与所述增压进油腔的油路上设有第二通断口;所述控制阀包括可移动的控制阀杆和与所述控制阀杆传动连接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被配置为能够驱动所述控制阀杆移动到第一位置,使所述控制阀杆同时封堵所述第一通断口和所述第二通断口,进而使所述针阀关闭所述喷油口;所述驱动机构还被配置为能够驱动所述控制阀杆移动到第二位置,使所述控制阀杆同时打开所述第一通断口和所述第二通断口,进而使所述针阀打开所述喷油口。可选地,所述控制阀杆的第一端设置有密封阀球,所述控制阀杆的第二端的周向外壁上设置有环槽;所述控制阀杆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密封阀球与所述第一通断口抵接以封堵所述第一通断口,所述环槽最多与所述进油口和所述增压进油腔中的一个连通以封堵所述第二通断口;所述控制阀杆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密封阀球抬离所述第一通断口以打开所述第一通断口,所述环槽同时与所述进油口和所述增压进油腔连通以打开所述第二通断口。可选地,所述控制阀为电磁阀,沿所述控制阀杆的第二端到所述控制阀杆的第一端的方向,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依次设置的压簧、第一复位弹簧、铁芯线圈组件和衔铁;所述压簧设置在所述喷油器体的内壁与所述控制阀杆的第二端的端面之间,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套设在所述控制阀杆外,且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控制阀杆和所述喷油器体固定连接,所述铁芯线圈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喷油器体内,所述衔铁固定套设在所述控制阀杆外且与所述铁芯线圈组件相对设置;所述铁芯线圈组件未通电时,所述压簧和所述第一复位弹簧提供弹力使所述控制阀杆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铁芯线圈组件通电时,所述铁芯线圈组件通过所述衔铁带动所述控制阀杆由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可选地,沿所述控制阀杆的第二端到所述控制阀杆的第一端的方向,所述环槽在与所述控制阀杆的轴向相垂直方向上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可选地,所述活塞为T形活塞,所述T形活塞的大端为所述活塞的第一端,所述T形活塞的小端为所述活塞的第二端。可选地,在连通所述进油口和所述增压出油腔的油路上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进口与所述进油口连通,所述单向阀的出口与所述增压出油腔连通。可选地,所述针阀包括针阀杆,所述针阀杆被配置为能够在所述控制腔内的油压大于所述喷油腔的油压时移动到第三位置,以封堵所述喷油口,所述针阀杆还被配置为能够在所述控制腔的油压小于所述喷油腔的油压时移动到第四位置,以打开所述喷油口。可选地,沿所述喷油器体的轴向,所述控制阀杆、所述控制腔和所述针阀杆依次设置。可选地,所述增压部与所述喷油部固定连接呈一体化结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其包括如上所述的喷油器,所述共轨燃油喷射系统还包括共轨管,所述共轨管的出口与所述喷油器的所述进油口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喷油器及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当驱动机构驱动阀杆移动到第一位置时,通过阀杆可以堵住第一通断口和第二通断口,从而断开控制腔与泄油口的连接,使控制腔不泄油,同时断开进油口与增压进油腔的连接,不向增压进油腔中进油,最终使控制腔的油压大于喷油腔的油压,针阀关闭喷油口,喷油器不进行喷油工作;当驱动机构驱动阀杆移动到第二位置时,通过阀杆可以打开第一通断口和第二通断口,从而使控制腔与泄油口连通,使控制腔泄油,同时使进油口与增压进油腔连通,进而使活塞运动并将增压出油腔中的油送入喷油腔中,最终使喷油腔的油压大于控制腔的油压,针阀打开喷油口,并实现更高的燃油喷射压力;整体来看,通过喷油器自身即可提供更高的燃油喷射压力,无需设置额外的增压机构,可以简化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的设置,降低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喷油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控制阀杆处于第一位置时喷油器中第一通断口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控制阀杆处于第二位置时喷油器中第一通断口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控制阀杆处于第一位置时喷油器中第二通断口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控制阀杆处于第二位置时喷油器中第二通断口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增压部;11、增压缸体;12、活塞;13、增压进油腔;14、增压出油腔;2、喷油部;21、喷油器体;211、进油口;212、泄油口;213、喷油口;214、控制腔;215、喷油腔;216、第一通断口;217、第二通断口;218、第一油路;219、第二油路;22、控制阀;221、控制阀杆;2211、密封阀球;2212、环槽;222、压簧;223、第一复位弹簧;224、铁芯线圈组件;2241、铁芯;2242、电磁线圈;225、衔铁;23、针阀;231、针阀杆;232、第二复位弹簧;24、单向阀。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喷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增压部(1)和喷油部(2);/n所述增压部(1)包括增压缸体(11)和活塞(12),所述活塞(12)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增压缸体(11)的内腔中,且所述活塞(1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增压缸体(11)的内腔的两端配合形成增压进油腔(13)和增压出油腔(14);/n所述喷油部(2)包括喷油器体(21)、控制阀(22)和针阀(23),所述喷油器体(21)上设置有进油口(211)、泄油口(212)和喷油口(213),沿所述喷油器体(21)的轴向,所述控制阀(22)和所述针阀(23)依次安装在所述喷油器体(21)内,所述针阀(2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喷油器体(21)的内壁配合形成控制腔(214)和喷油腔(215),所述喷油腔(215)在所述喷油器体(21)上形成所述喷油口(213),所述进油口(211)与所述增压进油腔(13)、所述增压出油腔(14)和所述控制腔(214)三者均连通,所述增压出油腔(14)与所述喷油腔(215)连通,所述控制腔(214)与所述泄油口(212)连通,且在连通所述控制腔(214)与所述泄油口(212)的油路上设有第一通断口(216),在连通所述进油口(211)与所述增压进油腔(13)的油路上设有第二通断口(217);/n所述控制阀(22)包括可移动的控制阀杆(221)和与所述控制阀杆(221)传动连接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被配置为能够驱动所述控制阀杆(221)移动到第一位置,使所述控制阀杆(221)同时封堵所述第一通断口(216)和所述第二通断口(217),进而使所述针阀(23)关闭所述喷油口(213);/n所述驱动机构还被配置为能够驱动所述控制阀杆(221)移动到第二位置,使所述控制阀杆(221)同时打开所述第一通断口(216)和所述第二通断口(217),进而使所述针阀(23)打开所述喷油口(2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喷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增压部(1)和喷油部(2);
所述增压部(1)包括增压缸体(11)和活塞(12),所述活塞(12)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增压缸体(11)的内腔中,且所述活塞(1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增压缸体(11)的内腔的两端配合形成增压进油腔(13)和增压出油腔(14);
所述喷油部(2)包括喷油器体(21)、控制阀(22)和针阀(23),所述喷油器体(21)上设置有进油口(211)、泄油口(212)和喷油口(213),沿所述喷油器体(21)的轴向,所述控制阀(22)和所述针阀(23)依次安装在所述喷油器体(21)内,所述针阀(2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喷油器体(21)的内壁配合形成控制腔(214)和喷油腔(215),所述喷油腔(215)在所述喷油器体(21)上形成所述喷油口(213),所述进油口(211)与所述增压进油腔(13)、所述增压出油腔(14)和所述控制腔(214)三者均连通,所述增压出油腔(14)与所述喷油腔(215)连通,所述控制腔(214)与所述泄油口(212)连通,且在连通所述控制腔(214)与所述泄油口(212)的油路上设有第一通断口(216),在连通所述进油口(211)与所述增压进油腔(13)的油路上设有第二通断口(217);
所述控制阀(22)包括可移动的控制阀杆(221)和与所述控制阀杆(221)传动连接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被配置为能够驱动所述控制阀杆(221)移动到第一位置,使所述控制阀杆(221)同时封堵所述第一通断口(216)和所述第二通断口(217),进而使所述针阀(23)关闭所述喷油口(213);
所述驱动机构还被配置为能够驱动所述控制阀杆(221)移动到第二位置,使所述控制阀杆(221)同时打开所述第一通断口(216)和所述第二通断口(217),进而使所述针阀(23)打开所述喷油口(2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杆(221)的第一端设置有密封阀球(2211),所述控制阀杆(221)的第二端的周向外壁上设置有环槽(2212);
所述控制阀杆(221)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密封阀球(2211)与所述第一通断口(216)抵接以封堵所述第一通断口(216),所述环槽(2212)最多与所述进油口(211)和所述增压进油腔(13)中的一个连通以封堵所述第二通断口(217);
所述控制阀杆(221)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密封阀球(2211)抬离所述第一通断口(216)以打开所述第一通断口(216),所述环槽(2212)同时与所述进油口(211)和所述增压进油腔(13)连通以打开所述第二通断口(21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22)为电磁阀,沿所述控制阀杆(2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普东方文李明兰奇方良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动力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