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电站地下主厂房的敞开/封闭两用楼梯间,包括已施工完成的连接各层的敞开楼梯,位于楼梯间一边的防火墙及该墙上设置的平开防火门,位于敞开楼梯间其它未封闭侧边设置的耐火极限大于等于2小时的钢质防火防烟卷帘或双层无机布防火防烟卷帘,已完成的火灾报警系统且与该防火卷帘联动,已完成的主厂房排烟系统且与火灾报警系统联动。平时防火防烟卷帘完全升起或半升起,楼梯间呈敞开状态,发生火灾时,在确认火警信号后联动各层防火防烟卷帘同时下落且一次完全落下形成封闭的楼梯间,人员通过防火墙上的平开防火门从形成的封闭楼梯间疏散。这样,既能满足电站平时运行的需要,又能满足火灾时人员疏散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电站地下主厂房的敞开/封闭两用楼梯间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楼梯布置结构,尤其是一种适用于水电站地下主厂房或者生产运行时振动较大的地下厂房楼梯布置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水电站地下主厂房中传统的封闭楼梯间通常采用防火门和砌体墙或轻质隔墙封闭,以便于万一厂房内发生火灾时逃生。因发电机组运行时振动很大,人员通过封闭楼梯间时,机组的振动对人员造成非常大的不适感,长此以往,对运行人员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伤害。设置敞开式楼梯间,机组振动对上下楼梯人员造成的不适感则小很多,但因主厂房只在顶拱处设置排烟系统(此做法是满足《水电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872-2014的要求的,且目前水电站地下主厂房排烟系统绝大多数都采用此做法),发生火灾时,烟气会涌入敞开式楼梯间从下层往上层空间直窜,给通过敞开楼梯间疏散的人员带来生命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电站地下主厂房的敞开/封闭两用楼梯间,适用于水电站地下主厂房或者生产运行时振动较大的地下厂房楼梯布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电站地下主厂房的敞开/封闭两用楼梯间,包括已施工完成的连接各层的敞开楼梯,位于楼梯间一边的防火墙及防火墙上设置的平开防火门,位于敞开楼梯间其它未封闭侧边设置耐火极限不小于2小时的防火防烟卷帘,防火防烟卷帘与火灾报警系统联动,火灾报警系统与地下主厂房排烟系统联动。所述已施工完成的连接各层的敞开楼梯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梯或钢结构楼梯,包括梯板、平台、梯梁、防护栏杆、混凝土柱,耐火等级达到现行国家防火规范一级耐火等级的要求,防护栏杆设置在敞开楼梯的临空边和楼层的临空边,防护栏杆采用不燃材料。所述防火墙为砌体墙、钢筋混凝土墙或其它能达到一级耐火等级的墙体;防火墙为非承重墙体时,其耐火极限不小于2小时;防火墙为钢筋混凝土承重墙时,其耐火极限不小于3小时。所述防火门为平开,设置自动闭门器,耐火等级为甲级。所述防火门为双扇门,设置顺序闭门器。所述混凝土柱上安装有引导防火防烟卷帘的导轨,导轨与混凝土柱之间密实地填满防火材料,防火防烟卷帘顶部安装在地下主厂房的主体结构上。所述防火防烟卷帘为钢质防火防烟卷帘或双层无机布防火防烟卷帘。所述防火防烟卷帘具有电动、手动、自动三种操作方式,在接到厂房火灾报警系统操作指令后,能同时下落且一次下落至各层楼面。所述防火防烟卷帘设置有水喷雾装置。所述防火防烟卷帘的漏烟量不大于0.2m3/m2·min。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平时敞开楼梯间周边设置的防火防烟卷帘完全升起或半升起,主厂房内布置的楼梯间呈敞开状态,与厂房内其它的大空间融为一体,机组运行时产生的振动对上下楼梯的人员造成的不适感与在厂内其它地方造成的不适感基本相同,与相同条件下通过封闭楼梯间的人员相比,机组的振动对通过敞开楼梯间的人员造成的危害则小很多。发生火灾时,在火警信号确认后,联动各层敞开式楼梯间周边设置的耐火极限大于等于2小时的钢质防火防烟卷帘或双层无机布防火防烟卷帘同时一次完全落下形成封闭的楼梯间,人员通过防火墙上设置的平开防火门从形成的封闭楼梯间疏散。这样,既能满足电站平时运行的需要,又能满足火灾时人员疏散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水电站地下主厂房的敞开/封闭两用楼梯间平面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水电站地下主厂房的敞开/封闭两用楼梯间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水电站地下主厂房的敞开/封闭两用楼梯间包括已施工完成的连接各层的敞开楼梯,位于楼梯间一边的防火墙1及该墙上设置的平开防火门2(带自动闭门器),位于敞开楼梯间其它未封闭侧边设置的耐火极限大于等于2小时的钢质防火防烟卷帘或双层无机布防火防烟卷帘3,已完成的火灾报警系统且与该防火防烟卷帘3联动,已完成的主厂房排烟系统6且与火灾报警系统联动。所述的敞开楼梯一般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梯,包括梯板、平台、梯梁、防护栏杆4、混凝土柱5;也可采用钢结构楼梯。其耐火等级应达到国家现行防火规范一级耐火等级的要求。当采用钢筋混凝土楼梯时,与厂房主体结构同时施工。当采用钢结构楼梯时一般为后期安装,也可与主体结构同时施工。敞开楼梯在其临空边设置防护栏杆4,防护栏杆4应采用不燃材料。防护栏杆4的立柱应牢固地焊接在钢板埋件上或钢楼梯构件上。所述的防火墙1一般为砌体墙,也可为钢筋混凝土墙,或其它能达到一级耐火等级的墙体。根据现行国家规范GB50872-2014的要求,当该防火墙1为非承重墙体时,其耐火极限应大于等于2小时;当为钢筋混凝土承重墙时,其耐火极限应大于等于3小时。当防火墙1采用砌体填充墙或其它轻质隔墙时,应在本层及其以下各层厂房结构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后再施工或按整体施工进度安排施工。当防火墙1为钢筋混凝土承重墙时,则与厂房主体结构一起施工。所述的防火门2为平开,其耐火等级为甲级。应安装自动闭门器,当为双扇门时应安装顺序闭门器,这些配件均由防火门厂家出厂配套供应。所述的防火门2一般为钢质,也可采用其它材料制作。防火门2由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生产厂家生产制作,一般包含在厂房装修工程中,应与厂房装修施工同步进行。防火门2应牢固地安装在防火墙1上。所述的钢质防火防烟卷帘或双层无机布防火防烟卷帘3,其耐火极限应大于等于2小时,漏烟量小于等于0.2m3/m2·min,应具有电动、手动、自动三种操作方式,且与厂房火灾报警系统联动,在接到操作指令后,应能同时下落且一次下落至各层楼面。所述的防火防烟卷帘3,应根据设计要求和产品性能可以设置或不设置水喷雾,由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生产厂家生产制作,一般包含在厂房装修工程中,应与厂房装修施工同步进行。防火防烟卷帘3应牢固地安装在厂房的主体结构上,导轨与混凝土柱5(或墙体)之间应连接牢固并密实地填满防火材料,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电站地下主厂房的敞开/封闭两用楼梯间,包括已施工完成的连接各层的敞开楼梯,位于楼梯间一边的防火墙(1)及防火墙(1)上设置的平开防火门(2),其特征在于,位于敞开楼梯间其它未封闭侧边设置耐火极限不小于2小时的防火防烟卷帘(3),防火防烟卷帘(3)与火灾报警系统联动,火灾报警系统与地下主厂房排烟系统(6)联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电站地下主厂房的敞开/封闭两用楼梯间,包括已施工完成的连接各层的敞开楼梯,位于楼梯间一边的防火墙(1)及防火墙(1)上设置的平开防火门(2),其特征在于,位于敞开楼梯间其它未封闭侧边设置耐火极限不小于2小时的防火防烟卷帘(3),防火防烟卷帘(3)与火灾报警系统联动,火灾报警系统与地下主厂房排烟系统(6)联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电站地下主厂房的敞开/封闭两用楼梯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已施工完成的连接各层的敞开楼梯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梯或钢结构楼梯,包括梯板、平台、梯梁、防护栏杆(4)、混凝土柱(5),耐火等级达到现行国家防火规范一级耐火等级的要求,防护栏杆(4)设置在敞开楼梯的临空边和楼层的临空边,防护栏杆(4)采用不燃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电站地下主厂房的敞开/封闭两用楼梯间,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火墙(1)为砌体墙、钢筋混凝土墙或其它能达到一级耐火等级的墙体;防火墙(1)为非承重墙体时,其耐火极限不小于2小时;防火墙(1)为钢筋混凝土承重墙时,其耐火极限不小于3小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电站地下主厂房的敞开/封闭两用楼梯间,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火门(2)为平开,设置自动闭门器,耐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兴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