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组件计算机模拟拼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12482 阅读:7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结构组件计算机模拟拼装方法,对制造已完成的构件进行三维测量,用测量数据在计算机中构造构件模型,在计算机中对构件模型进行模拟拼装,在计算机上进行拼装干涉检查,在计算机上分析拼装精度,在计算机上得到构件连接件加工所需要的信息。构思的模拟预拼装有两种方法,一是按照构件的预拼装图纸要求,将构造的构件模型在计算机中按照图纸要求的理论位置进行预拼装,然后逐个检查构件间的连接关系是否满足产品技术要求,反馈回检查结果和后续作业需要的信息。二是保证构件在自重作用下不发生超过工艺允许的变形的支撑条件下,以保证构件间的连接为原则,将构造的构件模型在计算机中进行模拟预拼装,检查构件的拼装位置与理论位置的偏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并反馈回检查结果作为预拼装调整及后续作业的调整信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结构组件计算机模拟拼装方法,属计算机模拟钢结构组件拼装方法制造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在钢结构产品制造领域,为了保证能把钢结构构件顺利拼装成组件,一般在构件制造完成后要按照组装要求对其进行实际预拼装,同时完成构件间连接件的配制。实际预拼装作业效率低,费用高,劳动强度大,而且存在一定的作业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钢结构产品制造过程,用计算机对制造完成的构件进行模拟拼装,代替传统的实际预拼装作业,从而提高作业效率,降低作业费用,减少劳动强度,消除实际预拼装作业过程的安全隐患。本专利技术的设计方案:对制造已完成的构件进行三维测量,用测量数据在计算机中构造构件模型,在计算机中对构件模型进行模拟拼装,在计算机上进行拼装干涉检查,在计算机上分析拼装精度,在计算机上得到构件连接件加工所需要的信息。构思的模拟预拼装有两种方法,一是按照构件的预拼装图纸要求,将构造的构件模型在计算机中按照图纸要求的理论位置进行预拼装,然后逐个检查构件间的连接关系是否满足产品技术要求,反馈回检查结果和后续作业需要的信息。二是保证构件在自重作用下不发生超过工艺允许的变形的支撑条件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结构组件计算机模拟拼装方法,其特征是:对制造已完成的构件进行三维测量,用测量数据在计算机中构造构件模型,在计算机中对构件模型进行模拟拼装,在计算机上进行拼装干涉检查、分析拼装精度、得到构件连接件加工所需要的信息: (1)测量系统:采用一台或数台数码照相测量仪对被测量构件、构件的端面尺寸、棱边、孔组进行三维测量,激光跟踪测量仪实现对数码照相测量仪所测量局部群间关系的测量,并将以上两种测量数据进行坐标转换计算,最终实现对整个构件在同一坐标下的是三维测量,在测量后处理软件或其它具有三维造型和装配功能的软件平台上,分别用构件的测量数据构建实物模型,用设计数据构建理论模型,生成有直观效果的构件模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结构组件计算机模拟拼装方法,其特征是:对制造已完成的构件进行三维测量,用测量数据在计算机中构造构件模型,在计算机中对构件模型进行模拟拼装,在计算机上进行拼装干涉检查、分析拼装精度、得到构件连接件加工所需要的信息:(1)测量系统:采用一台或数台数码照相测量仪对被测量构件、构件的端面尺寸、棱边、孔组进行三维测量,激光跟踪测量仪实现对数码照相测量仪所测量局部群间关系的测量,并将以上两种测量数据进行坐标转换计算,最终实现对整个构件在同一坐标下的是三维测量,在测量后处理软件或其它具有三维造型和装配功能的软件平台上,分别用构件的测量数据构建实物模型,用设计数据构建理论模型,生成有直观效果的构件模型图,然后用自主开发的软件,采用最小二乘法原理,采用拟合方法确定出构件模型上能满足模拟拼装所需要基准要素----基准点、基准线或基准面;(2)构建构件模型、确定预拼基准:①在计算机中根据设计组装图,并通过构件模型上的基准要素将构件模型放在拼装位置上,在计算机中逐个检查构件间的连接关系是否满足产品技术要求,当所有构件间的连接关系均满足技术要求时,确定构件连接件的加工制造信息,如果个别构件的连接关系不能满足设计组装图的要求,对局部的构件位置和姿态在计算机中进行微调,微调后构件的连接关系满足组装要求,确定构件连接件的加工制造信息,微调不能达到组装要求,根据组装误差的大小对相关构件提出返修方案或重新制造新的构件;或,②对构件进行模拟拼装,并检查模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毅吉敏廷张永利钱叶祥秦博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1[中国|陕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