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件上料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2285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管件上料架,包括上料支架、可调导轨和调节组件;所述可调导轨包括活动导轨和进料导板,所述可调导轨与水平面成角度安装在所述上料支架上,包括活动导轨和基轨,用于引导其内的管件顺序下滑送料,所述进料导板设置在所述可调导轨的前端,用于将可调导轨内的管件依次单个送出;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导轨纵向调节件和导轨横向调节件,所述导轨纵向调节件用于调节所述活动导轨与所述基轨之间的垂直距离,所述导轨横向调节件用于调节所述活动导轨之间的相对距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导轨和进料导板的作用,可以使管件有效平稳地自动输送到工作台的管件夹具上,具有良好的平稳性,保证后续管件加工工序的稳定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件上料架
本技术涉及管件加工设备
,特别是一种管件上料架。
技术介绍
管式输送是现在常见的一种输送方式,多用于气体或液体的输送,在现代社会中被广泛应用。管式输送的输送管路一般由多根输送管连接组合而成,并非一体成型,在管材的加工生产过程中,通常包含多种不同规格型号的管型材加工,或者单类型的管型材需要经过多道加工工序才能形成成品管型材。由于管型材一般是批量加工,为了提高加工效率,很多工序均采用自动化加工或半自动化加工,为此,管型材的自动上料为管型材自动化生产的基础步骤,管型材生产企业一般需要加工的管件种类繁多,如果针对每一管型材均设置一个自动上料架无疑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不便于操作替换,此外,在管件上料架的结构设计上,保证管件的有效上料是保证生产设备有效运行的关键,总体来说,现有管件上料架在上料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上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管件上料架。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管件上料架,包括上料支架、可调导轨和调节组件;所述可调导轨包括活动导轨和进料导板,所述可调导轨与水平面成角度安装在所述上料支架上,包括活动导轨和基轨,用于引导其内的管件顺序下滑送料,所述进料导板设置在所述可调导轨的前端,用于将可调导轨内的管件依次单个送出;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导轨纵向调节件和导轨横向调节件,所述导轨纵向调节件用于调节所述活动导轨与所述基轨之间的垂直距离,所述导轨横向调节件用于调节所述活动导轨之间的相对距离。作为本技术进一步地说明,所述可调导轨工作时与水平面安装的倾斜角度范围为10°-30°。更进一步地,所述导轨纵向调节件为高度调节滑块,所述高度调节滑块与所述上料支架滑动连接,并可固定在滑动轨迹上任意点位固定。更进一步地,导轨横向调节件为调距螺栓,通过旋转微调的方式调节所述活动导轨之间的相互水平距离。更进一步地,所述进料导板包括上部圆弧段和下部罩形段,所述圆弧段与所述罩形段连接处开设管件通孔,用于将管件逐一从所述可调导轨内导出至工作台的管件夹具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管件上料架通过导轨和进料导板的作用,可以使管件有效平稳地自动输送到工作台的管件夹具上,具有良好的平稳性,保证后续管件加工工序的稳定进行;合理地设计调节结构,针对不同型号的管材,简单调节即可使管件上料架适用于另一规格管件的自动上料,操作简便,在管件上料中具有普适性,满足不同规格管件的送料需求,能有效降低管件加工生产企业的设备成本和人工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进料导板结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高度调节滑块1、活动导轨2、固定螺母3、调距螺栓4、上料支架5、进料导板6、管件7、管件夹具8、工作台9。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一种管件上料架,包括上料支架5、可调导轨和调节组件;所述可调导轨包括活动导轨2和进料导板6,所述可调导轨与水平面成角度安装在所述上料支架5上,包括活动导轨2和基轨,用于引导其内的管件7顺序下滑送料,所述进料导板6设置在所述可调导轨的前端,用于将可调导轨内的管件7依次单个送出;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导轨纵向调节件和导轨横向调节件,所述导轨纵向调节件用于调节所述活动导轨2与所述基轨之间的垂直距离,所述导轨横向调节件用于调节所述活动导轨2之间的相对距离。本实施例的管件上料架使用时放置在工作台9一侧,进料导板6的出口对准工作台9的管件夹具8,根据上料管件7的型号大小,将活动导轨2的位置调整至合适。如附图所示的实例中,管件7两侧凸环宽度尺寸与活动导轨2的平行尺寸一致,而管件7承口端的外径则与活动导轨2和基轨之间的垂直距离一致,上料时管件7沿可调导轨平稳下滑至进料导板6处,通过进料导板6使管件7准确进入至管件夹具8内。参见附图2,所述进料导板6包括上部圆弧段和下部罩形段,所述圆弧段与所述罩形段连接处开设管件通孔。安装时所述罩形段套设在所述管件夹具8上方,管件7在圆弧段和管件通孔的限制下落入管件夹具8夹固位上,当管件7进入到管件夹具8内后,通过气缸推动管件夹具8进到工作区间,后续管件7停留在与管件夹具8上表面一致的水平面上(由进料导板6保证),当工作完成后,夹具后退至起始位置,后续管件7进入夹具模腔依次进行工作循环。参见附图,可调导轨工作时与工作台9平面成一定的倾斜角度,以使管件7可以依自身重力作用平稳下滑,在本实施例中,可调导轨与工作台9平面的倾斜夹角为10°,可以保证管件7沿可调导轨平稳下滑。可以理解的是,实际应用中,该倾斜夹角为一个范围值,根据管件7下滑作用力的大小,该倾斜夹角在10°-30°内比较合理。参见附图,本实施例中实现所述活动导轨2垂直调节的导轨纵向调节件为高度调节滑块1,所述高度调节滑块1与所述上料支架5滑动连接,并可固定在滑动轨迹上任意点位固定。所述高度调节滑块1在水平方向两侧个各有一个固定螺母3,在调节到所需高度后通过扭紧两个固定螺母3即可保证高度调节滑块1与调距螺栓4的垂直度,而具体调节高度由工作管件7而定,可由管件7依次调节前后两端高度,保证管件7在行程内自由滚动即可;亦可通过用游标卡尺测量来进行调节,进而保证前后两端高度的一致性。参见附图,本实施例中实现所述活动导轨2之间水平宽度距离调节的导轨横向调节件为调距螺栓4,通过旋转微调的方式调节所述活动导轨2之间的相互水平距离。所述在活动导轨2前后端孔距不变的前提下,在调节到所需水平宽度后,通过锁紧活动导轨2左右两侧固定螺母3即可保证两活动导轨2的平行度,具体调节距离依管件7而定。本实施例的管件上料架工作时管件7延导轨平稳前进,管件7两侧凸环尺寸与两导轨平行尺寸一致,而管件7承口端外径与上下两导轨平行距离一致,以此保证管件7进料的稳定性,在管件7接近管件夹具8时通过进料导板6使管件7准确进至管件夹具8内,在变更不同规格管件7时,通过所述高度调节块1来调节导轨的垂直距离,通过所述调距螺母4来调节导轨的水平距离,以此满足不同规格管件7的送料需求。以上仅就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技术不仅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总之,凡在本技术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件上料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支架、可调导轨和调节组件;所述可调导轨包括活动导轨和进料导板,所述可调导轨与水平面成角度安装在所述上料支架上,包括活动导轨和基轨,用于引导其内的管件顺序下滑送料,所述进料导板设置在所述可调导轨的前端,用于将可调导轨内的管件依次单个送出;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导轨纵向调节件和导轨横向调节件,所述导轨纵向调节件用于调节所述活动导轨与所述基轨之间的垂直距离,所述导轨横向调节件用于调节所述活动导轨之间的相对距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件上料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支架、可调导轨和调节组件;所述可调导轨包括活动导轨和进料导板,所述可调导轨与水平面成角度安装在所述上料支架上,包括活动导轨和基轨,用于引导其内的管件顺序下滑送料,所述进料导板设置在所述可调导轨的前端,用于将可调导轨内的管件依次单个送出;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导轨纵向调节件和导轨横向调节件,所述导轨纵向调节件用于调节所述活动导轨与所述基轨之间的垂直距离,所述导轨横向调节件用于调节所述活动导轨之间的相对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件上料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导轨工作时与水平面安装的倾斜角度范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立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美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