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架总成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2267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16
一种悬架总成,包括摆臂、转向节和副车架,摆臂连接于转向节与副车架之间,摆臂通过前衬套管和后衬套管与副车架连接,后衬套管包括内管、变形套和外管,内管与摆臂连接,外管与副车架连接,变形套连接于内管与外管之间,变形套内设有变形腔和变形孔,变形腔内设有流体,变形腔与变形孔沿着车身高度方向相对设置,且变形孔位于变形腔的上方,当车辆制动时,内管向着远离地面的方向挤压变形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悬架总成在制动时,摆臂受向后的力使内管向着远离地面的方向挤压变形套,增大了抗点头角,且不影响冲击平顺性。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车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悬架总成及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悬架
,特别涉及一种悬架总成及车辆。
技术介绍
汽车的悬架主要起承载车身、传递受力、衰减振动的作用,对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有重要意义。随着车辆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对车辆性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总体而言,大多以期望获得较好的乘坐舒适性为目标。较软的悬架系统能有效过滤路面对车轮的激励,提高乘坐舒适性,但是,较软的悬架将使车辆在制动和加速过程中有较大的“点头”和“抬头”现象,严重影响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进而对车辆安全性产生不利影响。目前,绝大部分车辆通过悬架几何设计优化及减小悬架行程的方式限制车身俯仰运动,但受整车平顺性要求限制,对车辆的俯仰控制能力有限,也就是说,现有设计中存在点头角与冲击平顺性的设计矛盾无法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悬架总成,在制动时,摆臂受向后的力使内管向着远离地面的方向挤压变形套,增大了抗点头角,且不影响冲击平顺性。一种悬架总成,包括摆臂、转向节和副车架,摆臂连接于转向节与副车架之间,摆臂通过前衬套管和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摆臂、转向节和副车架,所述摆臂连接于所述转向节与所述副车架之间,所述摆臂通过前衬套管和后衬套管与所述副车架连接,所述后衬套管包括内管、变形套和外管,所述内管与所述摆臂连接,所述外管与所述副车架连接,所述变形套连接于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之间,所述变形套内设有变形腔和变形孔,所述变形腔内设有流体,所述变形腔与所述变形孔沿着车身高度方向相对设置,且所述变形孔位于所述变形腔的上方,当车辆制动时,所述内管向着远离地面的方向挤压所述变形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摆臂、转向节和副车架,所述摆臂连接于所述转向节与所述副车架之间,所述摆臂通过前衬套管和后衬套管与所述副车架连接,所述后衬套管包括内管、变形套和外管,所述内管与所述摆臂连接,所述外管与所述副车架连接,所述变形套连接于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之间,所述变形套内设有变形腔和变形孔,所述变形腔内设有流体,所述变形腔与所述变形孔沿着车身高度方向相对设置,且所述变形孔位于所述变形腔的上方,当车辆制动时,所述内管向着远离地面的方向挤压所述变形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腔和所述变形孔沿着所述内管的周向设置,所述变形孔沿着所述内管的轴线方向贯穿所述变形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腔沿着所述内管的周向方向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靠近车辆外侧,所述第二端靠近车辆内侧,所述变形孔沿着所述内管的周向方向具有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靠近车辆内侧,所述第四端靠近车辆外侧,当车辆制动时,所述内管向着靠近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端的方向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四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瑞林赵琳琳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