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电子元器件柔性编带机,涉及3C电子元器件组装技术;解决编带机上料单一、磨损大的问题;包括工作平台和控制系统,工作平台上固定有取料模组、上料装置和编带组件,上料装置包括有振动上料装置及平振分料装置,振动上料装置包括直振器,直振器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上端固定连接有上料盘;平振分料装置包括平振器及设置在其上的分料盘,上料盘的出料口设置在分料盘的上方;上料装置的正上方设置有视觉捕捉装置,上料装置的两侧设置有光源;本装置兼容性强,适合种类多,尺寸小的大批量元器件的编带;解决了编带机兼容性差等问题,节约成本,改善传统编带机上料对零部件的磨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元器件柔性编带机
本技术涉及3C电子元器件组装技术,具体为一种电子元器件柔性编带机。
技术介绍
随着3C电子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子元器件的市场需要也越来越大,物料种类繁多,对编带机的兼容性提出进一步的要求。编带机是把散料元器件产品,通过检测、换向、测试等工位后,放入载带中进行封装。现有编带机通常采用自动上料,对于上料过程存在的问题如下:采用直振和圆振的上料方式,其通用性较差,通常一种物料对应一种圆振;对于微小易损的电子元器件,损坏率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电子元器件柔性编带机。解决编带机上料单一、磨损大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子元器件柔性编带机,包括工作平台和控制系统,所述工作平台上固定有取料模组、上料装置和编带组件,所述上料装置包括有振动上料装置及平振分料装置,所述振动上料装置包括直振器,所述直振器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端固定连接有上料盘;所述平振分料装置包括平振器及设置在其上的分料盘,所述上料盘的出料口设置在分料盘的上方;所述上料装置的正上方设置有视觉捕捉装置,所述上料装置的两侧设置有光源。进一步的,所述的视觉捕捉装置设置在分料盘的正上方,所述光源设置在分料盘的两侧。进一步的,所述分料盘底部设置有光源。更进一步,所述光源通过光源支撑架固定设置在工作平台上。进一步的,所述的视觉捕捉装置为工业相机。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平台上方设置有上壳体,所述上壳体的顶部设置有顶部光源。更进一步,所述顶部光源为三色灯。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柔性的上料装置以及与上料装置配合的视觉捕捉装置和光源,捕捉分料盘上的图像,提供更精确的图像支持,进而通过控制系统对编带组件的动作,提升动作的精细化;将上料装置的柔性振盘、视觉识别、移动模组和编带模组结合的方式,兼容性强,适合种类多,尺寸小的大批量元器件的编带;解决了编带机兼容性差等问题,节约成本,改善传统编带机上料对零部件的磨损。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所述编带机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所述编带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实施例所述编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所述编带机机台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所述编带机上吸笔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实施例所述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壳体,11为上壳体,12为下壳体,111为显示器,112为操作区域,113为三色灯,114为开门把手,115为铰链,116为观察窗,118为前门,121为编带放带轮,122为编带放带感应器,123为脚杯,124为脚轮。2为取料模组,21为取料机构,22为X轴模组,23为Y轴模组,211为升降电机,212为同步带轮;213为同步带,214为滑块,215为吸头调节板,216为吸头调节手轮,217为气缸接头,218为中空旋转电机,219为吸头,221为X轴驱动电机,222为拖链,241为升降电机连接板,242为穿线套管,3为工作平台,31为开门报警传感器,4为上料装置,41为振动上料装置,42为平振分料装置,411为直振器,412为支撑架,413为上料盘,421为平振器,422为分料盘,423为连接板。5为视觉组件,51为相机、镜头,52为光源组件,521为光源支撑架。6为编带组件,61为凸料感应器,62为缺料感应器,63为封带压轮,64为热封组件,65为收带电机,66为冷封轮,68为滑块组件,69为收带轮,641为热封气缸,642为热封气缸连接板,644为编带轮,645为热风器。71为锁紧手轮,72为上带盘,74为穿带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被此限制。如图1-图3所示,是一种电子元器件柔性编带机,包括壳体1,壳体1包括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上壳体11位于下壳体12的顶端,上机壳11的顶端螺栓固定三色灯113。下壳体12的底端四个角均设有脚杯123和脚轮124,脚杯123和脚轮124通过螺栓螺母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上壳体11的前面板通过卡扣固定有显示器111,显示器111下方有操作区域112,上壳体11的左前侧有前门118,前门118有开门把手114和观察窗116,前门118通过铰链115与上壳体11进行相连,上壳体11左设有编带收带轮69,下壳体12内设有编带放带轮121,下壳体12左侧有编带放带感应器122,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固定在工作平台3外部,取料模组2通过螺栓固定在工作平台3上,取料模组2一侧为上料装置4,如图7所示,上料装置4包括有振动上料装置41及平振分料装置42,振动上料装置41包括直振器411,直振器411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412,支撑架412上端固定连接有上料盘413;平振分料装置42包括平振器421及设置在其上的分料盘422,上料盘413的出料口设置在分料盘422的上方;上料装置4通过连接板423与工作平台3连接,视觉组件5包括相机、镜头51和光源组件52,相机、镜头组件51通过连接安装板固定于上料装置4的正上方,光源组件52位于柔性上料装置4的两侧,通过光源支撑架521与工作平台3进行连接,编带组件6通过螺栓固定在工作平台3上,工作平台3设有开门报警传感器31。取料模组2包括取料机构21,所述取料机构通过连接板与Y轴模组23连接,Y轴模组23通过连接板与X轴模组22连接,X轴模组22设有X轴驱动电机221,Y轴模组23设有拖链222。取料机构21设有升降电机211,升降电机211通过升降电机连接板241与穿线套管242连接,升降电机211通过顶丝连接的方式与同步带轮212进行连接,同步带轮212与同步带213的运动实现吸头219的升降,中空旋转电机218与吸头219螺纹连接,气缸接头217与中空旋转电机218通过螺纹连接,吸头调节手轮216通过螺栓螺母的连接方式固定于吸头调节板215,吸头调节板215通过螺栓连接方式固定在滑块214上。如图4和图5所示,编带组件6的侧方设有凸料感应器61,编带组件6的上方设有缺料感应器62,编带组件6的上方设有封带压轮63,编带组件6上方设有热封组件64,编带组件6上方设有冷封轮66,编带组件6左侧有收带轮69,编带组件6左侧有收带电机65。编带组件6通过滑块组件68进行编带宽窄的调节,上带盘72通过锁紧手轮71进行锁紧,上带盘72通过穿带杆74进行穿带,热封气缸641通过热封气缸连接板642与热风器645进行连接,冷封轮66固定在编带组件6上,编带轮644与收带轮69通过皮带进行连接。本装置通过柔性的上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元器件柔性编带机,包括工作平台和控制系统,所述工作平台上固定有取料模组、上料装置和编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装置包括有振动上料装置及平振分料装置,所述振动上料装置包括直振器,所述直振器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端固定连接有上料盘;所述平振分料装置包括平振器及设置在其上的分料盘,所述上料盘的出料口设置在分料盘的上方;所述上料装置的正上方设置有视觉捕捉装置,所述上料装置的两侧设置有光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元器件柔性编带机,包括工作平台和控制系统,所述工作平台上固定有取料模组、上料装置和编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装置包括有振动上料装置及平振分料装置,所述振动上料装置包括直振器,所述直振器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端固定连接有上料盘;所述平振分料装置包括平振器及设置在其上的分料盘,所述上料盘的出料口设置在分料盘的上方;所述上料装置的正上方设置有视觉捕捉装置,所述上料装置的两侧设置有光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元器件柔性编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视觉捕捉装置设置在分料盘的正上方,所述光源设置在分料盘的两侧。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起飞,赵勇,白杨丰,曹经浪,张慧勇,李剑,郭洋,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中电科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东莞艾尼菲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