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胶圈磨砺系统,涉及胶圈磨砺技术领域,包括控制机构、磨砺机构、上料机构和夹取机构,所述磨砺机构、所述上料机构以及所述夹取机构均与所述控制机构连接;所述上料机构用于安装芯棒,所述芯棒上套设有胶圈;所述夹取机构用于将所述上料机构上套装有待磨砺胶圈的所述芯棒夹取到所述磨砺机构上进行磨砺,所述夹取机构还用于将套装有磨砺完成胶圈的所述芯棒从所述磨砺机构上夹取到所述上料机构上。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对胶圈的自动化磨砺,省时省力,提高磨砺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胶圈磨砺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胶圈磨砺
,特别是涉及一种胶圈磨砺系统。
技术介绍
胶圈是一种常用的橡胶配件,被广泛应用于现代机械的纺织机上,现有技术中,当胶圈生产完成后,通常需要对胶圈的外表面进行打磨,以满足后续的使用要求。目前,通常使用数控磨床对胶圈进行磨砺;但是在整个磨砺过程中,需要人工将待磨砺胶圈安装到数控磨床上进行磨砺,胶圈通常是套在芯棒上的,而芯棒采用铁制成,芯棒单支重量能达到7-8千克,人工搬运,费时费力;而且当胶圈磨砺完成后,需要人工将芯棒及磨砺完成的胶圈从数控磨床上搬下,然后将磨砺完成的胶圈从芯棒上取下;再将芯棒放入冷水池中进行冷却,冷却完成后在芯棒上重新套上待磨砺的胶圈,然后放到数控磨床上进行磨砺。可见,在胶圈磨砺过程中,除了通过数控磨床对胶圈进行磨砺,其余步骤全都是通过人工来完成,劳动量较大,费时费力;而且现有技术中,通常只设置一台数控磨床,只能同时对一个胶圈进行磨砺,工作效率较低。因此,亟待提供一种新的胶圈磨砺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胶圈磨砺系统,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实现对胶圈的自动化磨砺,省时省力,提高磨砺工作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胶圈磨砺系统,包括控制机构、磨砺机构、上料机构和夹取机构,所述磨砺机构、所述上料机构以及所述夹取机构均与所述控制机构连接;所述上料机构用于安装芯棒,所述芯棒上套设有胶圈;所述夹取机构用于将所述上料机构上套装有待磨砺胶圈的所述芯棒夹取到所述磨砺机构上进行磨砺,所述夹取机构还用于将套装有磨砺完成胶圈的所述芯棒从所述磨砺机构上夹取到所述上料机构上。优选的,所述磨砺机构采用数控磨床,所述数控磨床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数控磨床围绕所述夹取机构设置。优选的,所述数控磨床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数控磨床分别设置于所述夹取机构的三侧,所述夹取机构未设置所述数控磨床的一侧设置有所述上料机构。优选的,所述上料机构为冷却上料机构,所述冷却上料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若干个工位,每个所述工位上均设置有若干个安装孔,所述芯棒竖直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内,每个所述工位上还均设置有一冷却机构,用于对所述芯棒进行冷却。优选的,所述工位设置有两个,包括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所述第一工位和所述第二工位对称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工位和所述第二工位上均并排设置有三个安装孔。优选的,所述冷却机构包括冷却水环,所述冷却水环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所述芯棒穿过所述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上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冷却水环内设置有冷却水通道,所述冷却水通道的一端连接有进水管,用于通入冷却水,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电磁控制阀;所述冷却水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水口连通。优选的,每个所述通孔的内壁上均开设有多个出水口,多个所述出水口沿所述通孔的内壁成环形均布,所述工位上还设置有水槽。优选的,所述冷却水环还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驱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冷却水环沿所述芯棒竖直上下运动;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减速电机和同步带组件,所述减速电机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同步带组件的底部与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冷却水环安装于所述同步带组件上。优选的,所述夹取机构包括夹爪机构和六轴机器人,所述夹爪机构安装于所述六轴机器人上,用于对芯棒进行夹取。优选的,所述夹爪机构包括夹爪支架,所述夹爪支架安装于所述六轴机器人上,所述夹爪支架上并排设置若干组夹爪,每组所述夹爪均包括上夹爪和下夹爪,所述上夹爪和所述下夹爪分别用于对所述芯棒的上部和下部进行夹取。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有益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胶圈磨砺系统包括控制机构、磨砺机构、上料机构和夹取机构,能够实现对胶圈的自动化磨砺,省时省力,提高磨砺工作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胶圈磨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胶圈磨砺系统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冷却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冷却水环的驱动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夹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夹爪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0-胶圈磨砺系统、1-控制机构、2-夹取机构、21-六轴机器人、22-夹爪机构、221-夹爪支架、222-上夹爪、223-下夹爪、3-冷却上料机构、31-第一工位、32-第二工位、33-底座、34-冷却水环、35-减速电机、36-同步带组件、37-水槽、38-通孔、4-磨砺机构、5-除尘管道、6-围栏、7-地坪、8-固定架、9-芯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胶圈磨砺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实现对胶圈的自动化磨砺,省时省力,提高磨砺工作效率。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胶圈磨砺系统100,包括控制机构1、磨砺机构4、上料机构和夹取机构2,磨砺机构4、上料机构以及夹取机构2均与控制机构1连接,通过控制机构1对磨砺机构4、上料机构以及夹取机构2进行控制,实现自动化运行,胶圈磨砺系统100还连接有电源,用于进行供电;在本实施例中,上料机构用于安装芯棒9,芯棒9上套设有胶圈,芯棒9单支重量7.88Kg,长度662mm;夹取机构2用于将上料机构上套装有待磨砺胶圈的芯棒9夹取到磨砺机构4上进行磨砺,夹取机构2还用于将套装有磨砺完成胶圈的芯棒9从磨砺机构4上夹取到上料机构上。在本实施例中,磨砺机构4采用数控磨床,数控磨床的类型可以从现有技术中进行选择,只要能够满足磨砺工作需要即可,本实施例中数控磨床身长2600mm,移动行程625mm,单个数控磨床中单支胶圈加工时间47秒;其中,数控磨床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数控磨床围绕夹取机构2设置。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数控磨床设置有三个,三个数控磨床分别设置于夹取机构2的三侧,夹取机构2未设置数控磨床的一侧设置有上料机构,本实施例中设置三个数控磨床,平均16秒出一支胶圈,提高工作效率;亦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对数控磨床的数量进行调整,如设置两个、四个、五个或六个数控磨床等。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4所示,上料机构为冷却上料机构3,冷却上料机构3包括底座33,底座33上设置有若干个工位,每个工位上均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胶圈磨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机构、磨砺机构、上料机构和夹取机构,所述磨砺机构、所述上料机构以及所述夹取机构均与所述控制机构连接;所述上料机构用于安装芯棒,所述芯棒上套设有胶圈;所述夹取机构用于将所述上料机构上套装有待磨砺胶圈的所述芯棒夹取到所述磨砺机构上进行磨砺,所述夹取机构还用于将套装有磨砺完成胶圈的所述芯棒从所述磨砺机构上夹取到所述上料机构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胶圈磨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机构、磨砺机构、上料机构和夹取机构,所述磨砺机构、所述上料机构以及所述夹取机构均与所述控制机构连接;所述上料机构用于安装芯棒,所述芯棒上套设有胶圈;所述夹取机构用于将所述上料机构上套装有待磨砺胶圈的所述芯棒夹取到所述磨砺机构上进行磨砺,所述夹取机构还用于将套装有磨砺完成胶圈的所述芯棒从所述磨砺机构上夹取到所述上料机构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圈磨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磨砺机构采用数控磨床,所述数控磨床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数控磨床围绕所述夹取机构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胶圈磨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控磨床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数控磨床分别设置于所述夹取机构的三侧,所述夹取机构未设置所述数控磨床的一侧设置有所述上料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胶圈磨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为冷却上料机构,所述冷却上料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若干个工位,每个所述工位上均设置有若干个安装孔,所述芯棒竖直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内,每个所述工位上还均设置有一冷却机构,用于对所述芯棒进行冷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胶圈磨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位设置有两个,包括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所述第一工位和所述第二工位对称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工位和所述第二工位上均并排设置有三个安装孔。
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卓理财,孙元彬,赵威,陈弋江,张超,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兰翔纺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