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热装配对轴承间隙精度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12126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15
本申请涉及轴承安装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提高热装配对轴承间隙精度的方法。将第一轴承热装在轴上,第一次安装压下工装,通过压下工装对第一轴承施加下压作用力;对第一轴承的底部进行局部降温,使第一轴承底部与轴过盈配合;然后对第一轴承的上部进行冷却;待第一轴承冷却至常温后,套入隔环;将第二轴承热装在轴上,第二次安装压下工装,通过压下工装对第二轴承施加下压作用力;对第二轴承的底部进行局部降温,使第二轴承底部与轴过盈配合;然后对第二轴承的上部进行冷却。第一轴承或第二轴承底部优先冷却实现与轴过盈配合,可以抵御其他部位冷缩的能量,下压作用力产生第二层抵御,实现定向底部收缩,避免了轴承热装前后测量数据误差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提高热装配对轴承间隙精度的方法
本申请涉及轴承安装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提高热装配对轴承间隙精度的方法。
技术介绍
配对单列圆锥滚子轴承一般应用于承受较高径向载荷和双向轴向载荷,或轴系需要做两个方向轴向定位,并且需要达到给定的预紧或游隙的工况,一般的配对方式有面对面、背对背和串联等三种配置。经过配对后的成对轴承,轴承原始轴向游隙已固定,理论上现场的使用者可以直接安装使用而无需调整隔环,从而简化了安装程序,同时还可以大幅度的避免安装错误,因此特别是在大型变速机设备上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在实际使用中,现场操作人员为了进一步控制设备安装的关键节点的精度,会在安装前对配对的单列圆锥滚子轴承进行检查。因为配对单列圆锥滚子轴承的间隙是直接影响轴承使用寿命的一个关键点,操作人员会结合现场的技术要求和工况及轴承备件情况的不同,再次对配对的单列圆锥滚子轴承的间隙进行校核测量。对于允许间隙区间范围值较小的配对单列圆锥滚子轴承,例如:范围值在0.15-0.30mm之间,现场操作人员会在校核测量修整时,把配对的单列圆锥滚子轴承加热后热装在轴上后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热装配对轴承间隙精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对轴承包括第一轴承、隔环和第二轴承;所述方法包括:/n确定压下工装在轴上的安装位置;/n将所述第一轴承热装在所述轴上,第一次安装所述压下工装,使所述压下工装安装在所述安装位置且通过所述压下工装对所述第一轴承施加下压作用力;/n对所述第一轴承的底部进行局部降温,使所述第一轴承底部与所述轴过盈配合,形成单边固定;然后对所述第一轴承的上部进行冷却;/n待所述第一轴承冷却至常温后,取下所述压下工装,在所述轴上套入隔环;/n将所述第二轴承热装在所述轴上,第二次安装所述压下工装,使所述压下工装安装在所述安装位置且通过所述压下工装对所述第二轴承施加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热装配对轴承间隙精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对轴承包括第一轴承、隔环和第二轴承;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压下工装在轴上的安装位置;
将所述第一轴承热装在所述轴上,第一次安装所述压下工装,使所述压下工装安装在所述安装位置且通过所述压下工装对所述第一轴承施加下压作用力;
对所述第一轴承的底部进行局部降温,使所述第一轴承底部与所述轴过盈配合,形成单边固定;然后对所述第一轴承的上部进行冷却;
待所述第一轴承冷却至常温后,取下所述压下工装,在所述轴上套入隔环;
将所述第二轴承热装在所述轴上,第二次安装所述压下工装,使所述压下工装安装在所述安装位置且通过所述压下工装对所述第二轴承施加下压作用力;
对所述第二轴承的底部进行局部降温,使所述第二轴承底部与所述轴过盈配合,形成单边固定;然后对所述第二轴承的上部进行冷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热装配对轴承间隙精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下工装包括:第一压板、第二压板、连接杆以及压下件;所述连接杆连接于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所述压下件用于穿过所述第一压板连接于所述轴;
对所述第一轴承或者所述第二轴承施加所述下压作用力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第二压板套设在所述轴上,使所述第二压板压合在所述第一轴承或者所述第二轴承的顶面上;
将所述第一压板安装在所述轴的顶部之上至少1mm;
通过紧固所述压下件对所述第一轴承或所述第二轴承施加所述下压作用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热装配对轴承间隙精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压下工装在轴上的安装位置的步骤,包括:
测量所述第一轴承的第一厚度、所述第一轴承的安装位顶部至轴顶的第一长度;
根据所述第一厚度,确定所述第二压板在所述轴上的第一安装位置,以使所述第二压板压合或者过盈压合在所述第一轴承上;根据所述第一长度,确定所述第一压板在所述轴上的第一安装位置,以使所述第一压板高于所述轴的顶部至少1mm;
测量所述隔环和所述第二轴承总的第二厚度;测量所述隔环和所述第二轴承的安装位顶部至轴顶的第二长度;
根据所述第二厚度,确定所述第二压板在所述轴上的第二安装位置,以使所述第二压板压合或者过盈压合在所述第二轴承上;根据所述第二长度,确定所述第一压板在所述轴上的第二安装位置,以使所述第一压板高于所述轴的顶部至少1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查安鸿罗伟加罗浩文何青华胡俊平刘爱涛杨国新陈科陈生利曾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