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切换车载系统的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2074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切换车载系统的控制装置,包括壳体、主控电路板和切换模块,所述主控电路板上设置有控制单元、第一CAN收发器、第二CAN收发器、主电源插座、通讯电路、收发总控制器和连接插座,所述连接插座与切换模块连接,所述主电源插座分别与通讯电路、第一CAN收发器和第二CAN收发器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经通讯电路与第二CAN收发器连接,所述收发总控制器分别与第一CAN收发器和第二CAN收发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不损坏车载系统原有功能的基础上,通过控制装置切换新的车载系统,使得车辆的车载系统更加的多元化、娱乐性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切换车载系统的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电子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切换车载系统的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车载信息娱乐系统(In-VehicleInfomatainment简称IVI),是采用车载专用中央处理器,基于车身总系统和互联网服务,形成的车载综合信息处理系统。IVI能够实现包括三维导航、实时路况、IPTV、辅助驾驶、故障检测、车辆信息、车身控制、移动办公、无线通讯、基于在线的娱乐功能及TSP服务等一系列应用,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使得车载系统能为车主提供更多的人性化设计。但现有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较为单一,车辆在出厂时便搭载原车的车载系统,其需要用户按照固定的交互方式进行控制,无法满足众多用户的个人习惯,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因此需要在原车系统的基础上增加新的车载系统并通过控制装置进行切换,以适应用户的需求。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切换车载系统的控制装置,旨在解决现有车辆的原车载系统较为单一、无法满足用户需求。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切换车载系统的控制装置,包括壳体、主控电路板和切换模块,所述主控电路板上设置有控制单元、第一CAN收发器、第二CAN收发器、主电源插座、通讯电路、收发总控制器和连接插座,所述连接插座与切换模块连接,所述主电源插座分别与通讯电路、第一CAN收发器和第二CAN收发器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经通讯电路与第二CAN收发器连接,所述收发总控制器分别与第一CAN收发器和第二CAN收发器连接。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固定主控电路板的固定柱,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固定柱匹配的固定孔。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第一控制芯片、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一电阻和升级端口,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VBAT脚和VDDA脚连接MCU+3V3供电端,第一控制芯片的NRST脚通过第一电阻连接第一电容的一端和升级端口的第二引脚、还通过第五电容接地、还与升级端口的第五引脚连接,第一控制芯片的VSSA脚接地,第一控制芯片的PA9脚和PA10连接通讯电路,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电容、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与第一电容并联,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PA13脚连接升级端口CON200的第三引脚,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PA14脚连接升级端口CON200的第四引脚,所述升级端口的CON200的第一引脚接地。所述收发总控制器包括第二控制芯片、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六电容,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NRST脚通过连接MCU+3V3供电端第二电阻、也通过第六电容接地,第二控制芯片的VBAT脚、VDDA脚、VDD_2脚和VDD_3脚连接MCU+3V3供电端,第二控制芯片的PCO_ADC12_IN1O脚经过第三电阻与第一控制芯片的NRST脚连接,第二控制芯片的PB12-CAN2RXSPI2_NSS脚、PB13-CAN2TXSPI2_CLK脚和PA8-MCO脚连接第二CAN收发器,第二控制芯片的PA11-CAN1_RX脚和PA12-CAN1_TX脚连接第一CAN收发器。所述第一CAN收发器包括第一CAN芯片、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九电容和第十电容,所述第一CAN芯片的TXD脚连接第二控制芯片的PA12-CAN1_TX脚,第一CAN芯片的VCC脚连接CAN_5V供电端、也通过第七电阻接地,第一CAN芯片的RXD脚连接第二控制芯片的PA11-CAN1_RX脚,第一CAN芯片的SPLIT脚通过第三电阻连接MCU_33V供电端、也通过第八电容接地,第一CAN芯片的CAN-脚同时连接第四电阻的一端、第一二极管的一端、第九电容的一端和主电源插座,第一二极管的另一端和第九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地,第一CAN芯片的CAN+脚同时连接第四电阻的另一端、第二二极管的一端、第十电容的一端和主电源插座,第二二极管的另一端和第十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地,第一CAN芯片的STB脚连接第二控制芯片的PA8-MCO脚。所述第二CAN收发器包括第二CAN芯片、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十一电容、第十二电容、第十三电容和第十四电容,所述第二CAN芯片的TXD脚连接第二控制芯片的PB13-CAN2TXSPI2_CLK脚,第二CAN芯片的VCC脚连接CAN_5V供电端、也通过第十一电阻接地,第二CAN芯片的RXD脚连接第二控制芯片的PB12-CAN2RXSPI2_NSS脚,第二CAN芯片的SPLIT脚通过第五电阻连接MCU_33V供电端、也通过第十二电容接地,第二CAN芯片的CAN-脚同时连接第六电阻的一端、第十三电容的一端、第三二极管的一端和主电源插座,第十三电容的另一端和第三二极管的另一端均接地,第二CAN芯片的CAN+脚同时连接第六电阻的另一端、第十四电容的一端、第四二极管的一端和主电源插座,第四二极管的另一端和第十四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地,第二CAN芯片的STB脚连接第二控制芯片的PA8-MCO脚。所述通讯电路包括第一通讯电路,所述第一通讯电路包括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和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基极通过第八电阻、MCU_33V供电端和第七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七电阻另一端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主电源插座和第二CAN芯片的CAN-脚,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一控制芯片的PA10脚、也通过第九电阻连接MCU_33V供电端。所述通讯电路还包括第二通讯电路,所述第二通讯电路包括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和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基极通过第十一电阻、MCU_33V供电端和第十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十电阻另一端连接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主电源插座和第二CAN芯片的CAN+脚,第二三极管的发射集连接第一控制芯片的PA9脚、也通过第十二电阻连接MCU_33V供电端。所述切换模块包括第一继电器开关、第二继电器开关、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十六电阻、第十七电阻、第十八电阻、第十九电阻、第二十电阻、第十五电容和第三三极管,所述第一继电器开关的第一引脚通过第十七电阻连接M5V4供电端、也通过第十五电容接地以及连接第五二极管的一端,所述第一继电器开关的第二引脚和第七引脚连接第一LVDS底座,所述第一继电器开关的第三引脚通过第十六电阻连接第二LVDS底座、也通过第十五电阻连接第一LVDS底座,所述第一继电器开关的第六引脚通过第十三电阻连接第二LVDS底座、也通过第十四电阻连接第一LVDS底座,所述第一继电器开关的第八引脚连接第三三极管集电极和第五二极管的另一端,第三三极管基极通过第十八电阻连接连接插座,第三三极管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继电器开关的第一引脚连接第一继电器开关的第一引脚,所述第二继电器开关的第二引脚通过第二十电阻连接第一LVDS座,所述第二继电器开关的第三引脚和第六引脚连接第二LVDS座,所述第二继电器开关的第七引脚通过第十九电阻连接第一LVDS座,所述第二继电器开关的第八引脚连接第一继电器开关的第八引脚。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切换车载系统的控制装置,包括壳体、主控电路板和切换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电路板上设置有控制单元、第一CAN收发器、第二CAN收发器、主电源插座、通讯电路、收发总控制器和连接插座,所述连接插座与切换模块连接,所述主电源插座分别与通讯电路、第一CAN收发器和第二CAN收发器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经通讯电路与第二CAN收发器连接,所述收发总控制器分别与第一CAN收发器和第二CAN收发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切换车载系统的控制装置,包括壳体、主控电路板和切换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电路板上设置有控制单元、第一CAN收发器、第二CAN收发器、主电源插座、通讯电路、收发总控制器和连接插座,所述连接插座与切换模块连接,所述主电源插座分别与通讯电路、第一CAN收发器和第二CAN收发器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经通讯电路与第二CAN收发器连接,所述收发总控制器分别与第一CAN收发器和第二CAN收发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切换车载系统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固定主控电路板的固定柱,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固定柱匹配的固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切换车载系统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第一控制芯片、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一电阻和升级端口,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VBAT脚和VDDA脚连接MCU+3V3供电端,第一控制芯片的NRST脚通过第一电阻连接第一电容的一端和升级端口的第二引脚、还通过第五电容接地、还与升级端口的第五引脚连接,第一控制芯片的VSSA脚接地,第一控制芯片的PA9脚和PA10连接通讯电路,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电容、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与第一电容并联,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PA13脚连接升级端口CON200的第三引脚,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PA14脚连接升级端口CON200的第四引脚,所述升级端口的CON200的第一引脚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切换车载系统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总控制器包括第二控制芯片、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六电容,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NRST脚通过连接MCU+3V3供电端第二电阻、也通过第六电容接地,第二控制芯片的VBAT脚、VDDA脚、VDD_2脚和VDD_3脚连接MCU+3V3供电端,第二控制芯片的PCO_ADC12_IN1O脚经过第三电阻与第一控制芯片的NRST脚连接,第二控制芯片的PB12-CAN2RXSPI2_NSS脚、PB13-CAN2TXSPI2_CLK脚和PA8-MCO脚连接第二CAN收发器,第二控制芯片的PA11-CAN1_RX脚和PA12-CAN1_TX脚连接第一CAN收发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切换车载系统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CAN收发器包括第一CAN芯片、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九电容和第十电容,所述第一CAN芯片的TXD脚连接第二控制芯片的PA12-CAN1_TX脚,第一CAN芯片的VCC脚连接CAN_5V供电端、也通过第七电阻接地,第一CAN芯片的RXD脚连接第二控制芯片的PA11-CAN1_RX脚,第一CAN芯片的SPLIT脚通过第三电阻连接MCU_33V供电端、也通过第八电容接地,第一CAN芯片的CAN-脚同时连接第四电阻的一端、第一二极管的一端、第九电容的一端和主电源插座,第一二极管的另一端和第九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地,第一CAN芯片的CAN+脚同时连接第四电阻的另一端、第二二极管的一端、第十电容的一端和主电源插座,第二二极管的另一端和第十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地,第一CAN芯片的STB脚连接第二控制芯片的PA8-MCO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丽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赛凌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