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格架条带的模具设计方法以及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12072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格架条带的模具设计方法,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包括:主机架;下模座;上模座;控制器。还提供了一种格架条带的加工方法,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包括:侧导板导料、冲导正钉孔、冲刚凸槽、搅浑翼分切、正面成型弹簧、反面成型刚凸、冲搅浑翼边、冲搅浑翼、切搅浑翼、切边、正面成型搅浑翼、反面成型搅浑翼、调整横弯、切断。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保证冲压工序精准定位,很好的解决了格架条带整体变形收缩量大以及料带在轧制冲制过程中会使最终冲制的条带出现横弯的问题,保证格架条带的高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格架条带的模具设计方法以及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模具
,涉及一种格架条带的模具设计方法以及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一定数量的燃料棒按照一定间隔排列(如:5×5或17×17等)并被固定成一束,再加上各种结构零部件,称为反应堆燃料组件,反应堆燃料组件主要由燃烧组件格架和燃料棒组成,燃烧组件格架由内条带与外条带组成,外条带指组成格架外框的条带,内条带指将各个燃料棒隔开的条带。根据安全要求,反应堆堆芯要能够承受规定的极限事故工况,即假定冷却剂失水事故(LOCA)和安全停堆地震(SSE)同时发生,在LOCA和SSE两种载荷下,反应堆堆内构件的运动会使堆芯产生横向位移,堆芯的横向位移又会使核燃料组件发生横向位移,而在目前压水堆堆芯中,通常并排布置有数百个具有相同结构的燃料组件,从而会使燃料组件之间以及燃料组件与堆芯围板之间在格架位置产生碰撞。在四类工况下,主要的准则就是确保反应堆能紧急停堆,如保证安全注入系统正常运行和有足够数量的控制棒插入反应堆堆芯等,通用的设计准则通常为不会出现格架的永久变形。现有的格架条带还没有统一通用的模具设计方法和加工方法,因此每次开发出的格架条带也五花八门,但这些格架条带往往由于模具设计方法和加工方法的不合理而经常有瑕疵,就容易出现例如格架条带整体变形收缩量大等的问题,制造的格架条带难以满足较高的使用要求,因此具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格架条带的模具设计方法以及加工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格架条带的模具设计方法,包括:主机架,其设置有模座安装腔;下模座,其设置于所述模座安装腔内并与所述主机架连接,所述下模座可拆卸的设置有导料装置,所述导料装置设置有用于定位格架条带的侧导板;上模座,其设置于所述模座安装腔内,且所述上模座可朝所述下模座移动,所述上模座以及所述下模座均设置有驱动气缸以及加工头;控制器,其设置于所述主机架,所述驱动气缸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可根据所述执行程序通过所述驱动气缸驱动所述加工头加工格架条带。较佳的,所述加工头为冲头或钻头或切割头。一种格架条带的加工方法,包括格架条带的模具设计方法,还包括步骤如下:S1:侧导板导料:通过侧导板精准导料,防止料带左右偏移;S2:冲导正钉孔:对料带精冲导正钉孔,保证后续冲压工序精准定位;S3:冲刚凸槽:在刚凸成型前需要将刚凸槽冲制完成;S4:冲弹簧槽孔:在弹簧成型前需要将弹簧槽孔冲制完成;S5:搅浑翼分切:在成型搅浑翼前将搅浑翼分切开,便于搅浑翼后续折弯;S6:正面成型弹簧:冲制弹簧工序放在模具前端冲制可有效减小条带整体变形收缩量;S7:反面成型刚凸:冲制刚凸工序放在模具前端冲制可有效减小条带整体变形收缩量;S8:冲搅浑翼边:搅浑翼形状为折弯件,需提前将周边切开;S9:冲搅浑翼:将搅浑翼周边切开便于之后折弯搅浑翼;S10:切搅浑翼:导向管处无搅浑翼,需在成型导向管前将多余的搅浑翼切除;S11:切边:条带的下边需要切边;S12:正面成型搅浑翼:多组搅浑翼正面成型由一组凸凹模冲制完成;S13:反面成型搅浑翼:多组搅浑翼反面成型由另一组凸凹模冲制完成;S14:调整横弯:料带在轧制和冲制的过程中会使最终冲制的条带出现横弯,通过调整横弯装置对条带进行校正;S15:切断:所有冲制工序全部完成,将条带从料带分离。较佳的,在S10中,切搅浑翼完成后进行冲榫头:条带榫头与外条带插槽互相拼接,每个条带榫头用同组凸凹模一次冲出,保证条带与外条带装配缝隙一致,有效保证各个带片单元尺寸。较佳的,在S13中,搅浑翼正反面都成型完成后进行正面成型套管:套管贯穿整个条带,需将该工位放在模具后段冲制成型,以保证模具前端凸凹模避位;在S13中,正面成型套管完成后进行反面成型套管:套管贯穿整个条带,需将该工位放在模具后段冲制成型,以保证模具前端凸凹模避位。较佳的,在S13中,反面成型套管完成后冲插槽:条带多道成型工序在前面冲制完成再冲插槽可减小条带步距方向的变形量。较佳的,在S14中,调整横弯完成后进行切边:条带冲制完成需将料带多余的搭边冲切掉;较佳的,在S14中,切边完成后进行刺破:搅浑翼边结构复杂,冲头无法直接将边料一起切断,先将条带刺破再冲断;在S14中,刺破完成后进行切边:条带冲制完成需将料带多余的搭边冲切掉。较佳的,在S14中,切边完成后进行调扇形:冲制的过程中会使条带出现扇形状态,通过调扇形装置对条带进行校正;在S14中,调扇形完成后进行调整翘曲:冲制的过程中会使条带出现局部翘曲,通过调整翘曲装置对条带进行校正。较佳的,在S3中,刚凸槽冲制完成后进行刚凸倒角:在刚凸成型前需要将刚凸两边倒角完成,对刚凸槽正反两面同时倒角,保证条带正反两面倒角的一致性;在S4中,弹簧槽孔冲制完成后进行弹簧倒角:在弹簧成型前需要将弹簧槽倒角完成,对弹簧槽孔正反两面同时倒角,保证条带正反两面倒角的一致性;在S8中,搅浑翼边冲制完成后进行边倒角:在模具上一次对切边正反两面同时倒角,保证条带正反两面倒角的一致性;在S8中,边倒角完成后进行冲制导向管缺口:导向管结构为正反两面成型,需在成型前将下端缺口冲制完成;在S11中,条带的下边切边完成后进行边倒角:在模具上一次对切边正反两面同时倒角,保证条带正反两面倒角的一致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保证冲压工序精准定位,很好的解决了格架条带整体变形收缩量大以及料带在轧制冲制过程中会使最终冲制的条带出现横弯的问题,保证格架条带的高精度。2、条带多道成型工序在前面冲制完成再冲插槽可减小条带步距方向的变形量,在实际制造过程中,为了方便插接,插槽从外到内的宽度由小变大。3、先将料带刺破再进行切边,能够更好的将条带与料带进行分离,防止由于搅浑翼边的结构复杂而导致将格架条带从料带上分离时产生不必要的形变。4、通过调扇形以及调整翘曲能够将冲制过程中出现的弯折翘曲进行校正,保证格架条带的制造精度,校正了轧制和冲制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横弯。5、分别对刚凸、弹簧槽孔进行倒角是为了加强带片单元的工作强度,对搅浑翼边、条带的下边进行倒角是为了使带片单元平滑,防止毛刺对搅浑翼产生不必要的影响,同时防止工作人员在卸料时产生划伤。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上模座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导料装置的加工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下模座的加工示意图。图中,100、下模座;200、导料装置;300、侧导板;400、上模座;410、驱动气缸;420、加工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格架条带的模具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主机架,其设置有模座安装腔;/n下模座,其设置于所述模座安装腔内并与所述主机架连接,所述下模座可拆卸的设置有导料装置,所述导料装置设置有用于定位格架条带的侧导板;/n上模座,其设置于所述模座安装腔内,且所述上模座可朝所述下模座移动,所述上模座以及所述下模座均设置有驱动气缸以及加工头;/n控制器,其设置于所述主机架,所述驱动气缸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可根据所述执行程序通过所述驱动气缸驱动所述加工头加工格架条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格架条带的模具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机架,其设置有模座安装腔;
下模座,其设置于所述模座安装腔内并与所述主机架连接,所述下模座可拆卸的设置有导料装置,所述导料装置设置有用于定位格架条带的侧导板;
上模座,其设置于所述模座安装腔内,且所述上模座可朝所述下模座移动,所述上模座以及所述下模座均设置有驱动气缸以及加工头;
控制器,其设置于所述主机架,所述驱动气缸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可根据所述执行程序通过所述驱动气缸驱动所述加工头加工格架条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格架条带的模具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头为冲头或钻头或切割头。


3.一种格架条带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2任一项所述的格架条带的模具设计方法,还包括步骤如下:
S1:侧导板导料:通过侧导板精准导料,防止料带左右偏移;
S2:冲导正钉孔:对料带精冲导正钉孔,保证后续冲压工序精准定位;
S3:冲刚凸槽:在刚凸成型前需要将刚凸槽冲制完成;
S4:冲弹簧槽孔:在弹簧成型前需要将弹簧槽孔冲制完成;
S5:搅浑翼分切:在成型搅浑翼前将搅浑翼分切开,便于搅浑翼后续折弯;
S6:正面成型弹簧:冲制弹簧工序放在模具前端冲制可有效减小条带整体变形收缩量;
S7:反面成型刚凸:冲制刚凸工序放在模具前端冲制可有效减小条带整体变形收缩量;
S8:冲搅浑翼边:搅浑翼形状为折弯件,需提前将周边切开;
S9:冲搅浑翼:将搅浑翼周边切开便于之后折弯搅浑翼;
S10:切搅浑翼:导向管处无搅浑翼,需在成型导向管前将多余的搅浑翼切除;
S11:切边:条带的下边需要切边;
S12:正面成型搅浑翼:多组搅浑翼正面成型由一组凸凹模冲制完成;
S13:反面成型搅浑翼:多组搅浑翼反面成型由另一组凸凹模冲制完成;
S14:调整横弯:料带在轧制和冲制的过程中会使最终冲制的条带出现横弯,通过调整横弯装置对条带进行校正;
S15:切断:所有冲制工序全部完成,将条带从料带分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格架条带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0中,切搅浑翼完成后进行冲榫头:条带榫头与外条带插槽互相拼接,每个条带榫头用同组凸凹模一次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华平钱飞曹光伟郑波周勇仇勇冯健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康迪普瑞模具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