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内饰侧围下装饰件与车身侧围的装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20725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软内饰侧围下装饰件与车身侧围的装配结构,涉及汽车装配技术领域。所述装配结构包括若干钣金支架;每一钣金支架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以及连接部;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截面均为U型,且开口方向一致,连接部设置于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之间,用于固定连接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相邻侧边;第一固定部卡接于车身侧围下方的钣金止口上,第二固定部背面与下装饰件下边缘处第一翻边贴合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钣金支架与子母扣的配合,实现车身侧围与下装饰件的连接,安装点可视,可有效提高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内饰侧围下装饰件与车身侧围的装配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装配
,具体涉及一种软内饰侧围下装饰件与车身侧围的装配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汽车内饰侧围下装饰件与车身侧围的装配方式,主要为于下装饰件的背部安装与车身侧围上孔位相匹配的圆型塑料卡扣,装配时按压下装饰件,使得卡扣卡入孔位内,即可完成安装。但是,现有的装配方式中,车身侧围上的安装孔位不可视,工人盲目操作,需投入较多的精力,工作效率低。另外,侧身侧围上孔位精度存在偏差,安装装饰件后间隙和面差较大。因此,鉴于以上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装配方式,以提高工作效率,改善装饰件与车身侧围匹配面差和间隙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技术的目的提出的一种软内饰侧围下装饰件与车身侧围的装配结构,包括若干均布于车身侧围下围板前端的钣金支架;每一所述钣金支架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以及连接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截面均为U型,且开口方向一致,连接部设置于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之间,用于固定连接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相邻侧边;所述第一固定部卡接于车身侧围下方的钣金止口上,所述第二固定部背面与下装饰件下边缘处第一翻边贴合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装配结构还包括用于连接车身侧围与下装饰件另外三侧边的子母扣,所述子母扣与钣金支架配合,周向固定车身侧围与下装饰件。优选的,所述装配结构还包括门洞胶条,所述门洞胶条中部折弯成U型,卡接于钣金支架第一固定部背面。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部与下装饰件接触面通过热熔胶粘接。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部与下装饰件接触的面上均布多个溢胶孔。优选的,所述下装饰件上边缘处还成型有第二翻边,所述车身侧围上成型有与第二翻边相匹配的凹槽,第二翻边卡接于凹槽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公开的一种软内饰侧围下装饰件与车身侧围的装配结构的优点是:(1)本技术通过钣金支架与子母扣的配合,实现车身侧围与下装饰件的周向固定连接,安装点可视,可有效提高装配效率。(2)下装饰件上设置有第二翻边与车身侧围上成型的凹槽相卡接,且该第二翻边伸入凹槽的深度为10mm,匹配牢靠,可有效改善了下装饰件与车身侧围面差和间隙大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软内饰侧围下装饰件与车身侧围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向剖面图。图3为门洞胶条装配图。图4为图1中B-B向剖面图。图5为图1中C-C向剖面图。图6为钣金支架主视图。图7为钣金支架左视图。图中的数字或字母所代表的零部件名称为:1-车身侧围;11-钣金止口;12-凹槽;2-下装饰件;21-第一翻边;22-第二翻边;3-钣金支架;31-第一固定部;32-第二固定部;33-连接部;34-溢胶孔;4-子母扣;5-门洞胶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简要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图7示出了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其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如图1所示的一种软内饰侧围下装饰件与车身侧围的装配结构,包括若干子母扣4和钣金支架3。钣金支架3均布于车身侧围1下围板前端,子母扣4用于连接车身侧围1与下装饰件2另外三侧边,子母扣4与钣金支架3配合,周向固定车身侧围1与下装饰件2。如图2、4、6、7所示,每一钣金支架3包括第一固定部31、第二固定部32以及连接部33,三者一体成型。第一固定部31与第二固定部32截面均为U型,且开口方向一致,连接部33设置于第一固定部31与第二固定部32之间,用于固定连接第一固定部31和第二固定部32相邻侧边。使用该钣金支架3连接车身侧围1与下装饰件2时,首先通过热熔胶粘接第二固定部32背面和下装饰件2下边缘朝向车身侧围1折弯的第一翻边21,然后将第一固定部31卡接于车身侧围1下方的钣金止口11上,从而主要实现下装饰件2与车身侧围1的平行贴合。具体的,钣金支架3第二固定部32的折弯走向与第一翻边21相匹配,且与第一翻边21粘接的面上均布多个溢胶孔34,以使得钣金支架3与下装饰件2粘接的更加牢固。第一固定部31开口处宽度大于其根部宽度,以便于卡入钣金止口11。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该装配结构还包括门洞胶条5,该门洞胶条5中部折弯成与第一固定部31相匹配的U型,卡接于第一固定部31背面,从而压住钣金支架3,使其与车身侧围1的装配更加牢固。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下装饰件2上边缘处朝向车身侧围1折弯成型有第二翻边22,车身侧围1上成型有与第二翻边22相匹配的凹槽12。第二翻边22卡接于凹槽12内,且伸入凹槽12的深度为10mm,可有效避免下装饰件2从车身侧围1中脱出,匹配牢靠,同时改善了下装饰件2与车身侧围1面差和间隙大的问题。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和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方式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内饰侧围下装饰件与车身侧围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均布于车身侧围(1)下围板前端的钣金支架(3);每一所述钣金支架(3)包括第一固定部(31)、第二固定部(32)以及连接部(33);所述第一固定部(31)与第二固定部(32)截面均为U型,且开口方向一致,连接部(33)设置于第一固定部(31)与第二固定部(32)之间,用于固定连接第一固定部(31)和第二固定部(32)相邻侧边;所述第一固定部(31)卡接于车身侧围(1)下方的钣金止口(11)上,所述第二固定部(32)背面与下装饰件(2)下边缘处第一翻边(21)贴合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内饰侧围下装饰件与车身侧围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均布于车身侧围(1)下围板前端的钣金支架(3);每一所述钣金支架(3)包括第一固定部(31)、第二固定部(32)以及连接部(33);所述第一固定部(31)与第二固定部(32)截面均为U型,且开口方向一致,连接部(33)设置于第一固定部(31)与第二固定部(32)之间,用于固定连接第一固定部(31)和第二固定部(32)相邻侧边;所述第一固定部(31)卡接于车身侧围(1)下方的钣金止口(11)上,所述第二固定部(32)背面与下装饰件(2)下边缘处第一翻边(21)贴合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内饰侧围下装饰件与车身侧围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结构还包括用于连接车身侧围(1)与下装饰件(2)另外三侧边的子母扣(4),所述子母扣(4)与钣金支架(3)配合,周向固定车身侧围(1)与下装饰件(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东东陈嵩李宝磊边文龙崔佳玮李国帅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金致新能源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