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太阳能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和安装框架,充电桩本体用于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作业,安装框架用于承载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包括多个两两铰接的太阳能电池片,多个太阳能电池片互相铰接形成的太阳能电池链结构上近似于卷帘门。需要收集太阳能时将太阳能电池链打开,无需收集时将太阳能电池链收起,收起后能够使得大型汽车利用充电桩本体进行充电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太阳能充电桩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太阳能充电桩。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它能源汽车。包括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其实是电池汽车的应用更加的广泛,在新能源充电汽车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对汽车进行充电,随着充电汽车的推广,汽车充电桩开始出现。汽车充电桩能够很好的解决汽车在行驶中缺电的问题,能够有效的延长汽车的行程里程。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能源补充的重要站点,公共充电桩一般暴露在外界,为了进一步节约能源,达到绿色环保的目的,有人提出了在新能源充电桩上加装太阳能电池,以吸收太阳的照射并转化为电能存储。由于太阳能电池板本身是刚性的,为了使太阳能电池板有足够的面积接收日照,如中国专利CN211641873U,有人提出了将太阳能电池板做成棚状,在接收太阳能的同时也能够对车辆起到一定的遮蔽作用。但是这样做对充电车辆的高度产生了限制,一些大型电动客车、电动货车无法正常停靠,进行充电。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的新能源充电桩所存在的无法适用于大型车辆的问题,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太阳能充电桩。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太阳能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和安装框架,所述充电桩本体固定于地面上,所述安装框架靠近所述充电桩本体设置,所述安装框架包括左侧板、右侧板和支撑桁架,所述充电桩本体位于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之间,所述支撑桁架分别固定于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包括多个太阳能电池片、主轴、副轴和驱动电机,多个所述太阳能电池片两两铰接形成太阳能电池链,所述太阳能电池链依次绕设于所述主轴和所述副轴,所述太阳能电池链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主轴,另一端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桁架上,所述驱动电机用以驱动所述主轴转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框架还包括中间支撑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组件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组件设置于所述左侧板和所述中间支撑板、所述右侧板和所述中间支撑板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间支撑板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组件的数量比所述中间支撑板的数量多一个。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当中的太阳能电池链同步或独立转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桩本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充电接口,所述两个充电接口位于所述充电桩本体的两侧;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组件的数量为偶数个。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太阳能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和安装框架,充电桩本体用于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作业,安装框架用于承载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包括多个两两铰接的太阳能电池片,多个太阳能电池片互相铰接形成的太阳能电池链结构上近似于卷帘门。需要收集太阳能时将太阳能电池链打开,无需收集时将太阳能电池链收起,收起后能够使得大型汽车利用充电桩本体进行充电作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新能源汽车用太阳能充电桩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新能源汽车用太阳能充电桩中太阳能电池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充电桩本体100;太阳能电池板组件200;太阳能电池片210;主轴220;副轴230;安装框架300;左侧板310;右侧板320;中间支撑板330;支撑桁架340。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文中为组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太阳能充电桩,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充电桩本体100、太阳能电池板组件200和安装框架300,充电桩本体100用于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作业,安装框架300用于承载太阳能电池板组件200,太阳能电池板组件200包括多个两两铰接的太阳能电池片210,多个太阳能电池片210互相铰接形成的太阳能电池链结构上近似于卷帘门。需要收集太阳能时将太阳能电池链打开,此时太阳能电池链距离地面的高度能够容纳小型客车或小型货车,能够起到一定的遮蔽作用。无需收集时将太阳能电池链收起,收起后能够使得大型汽车利用充电桩本体100进行充电作业。通过设置可活动的太阳能电池板组件200,能够满足不同大小车辆的不同需求。具体的,充电桩本体100固定于地面上,安装框架300靠近充电桩本体100设置,安装框架300包括左侧板310、右侧板320和支撑桁架340,充电桩本体100位于左侧板310和右侧板320之间,支撑桁架340分别固定于左侧板310和右侧板320;太阳能电池板组件200包括多个太阳能电池片210、主轴220、副轴230和驱动电机,多个太阳能电池片210两两铰接形成太阳能电池链,太阳能电池链依次绕设于主轴220和副轴230,太阳能电池链一端固定连接于主轴220,另一端可滑动地设置于支撑桁架340上,驱动电机用以驱动主轴220转动。驱动电机正转时,由于多个太阳能电池片210之间通过铰接方式连接,且太阳能电池片210本身具有刚度,驱动电机能够驱动太阳能电池片210打开;驱动电机反转时,太阳能电池片210收卷。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安装框架300还包括中间支撑板330,太阳能电池板组件200的数量为多个,太阳能电池板组件200设置于左侧板310和中间支撑板330、右侧板320和中间支撑板330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中间支撑板330的数量为多个,太阳能电池板组件200的数量比中间支撑板330的数量多一个。需要注意的是,两个支撑桁架340之间的间距需要大于车辆的宽度,避免干涉。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太阳能电池板组件200当中的太阳能电池链同步或独立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太阳能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桩本体、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和安装框架,所述充电桩本体固定于地面上,所述安装框架靠近所述充电桩本体设置,所述安装框架包括左侧板、右侧板和支撑桁架,所述充电桩本体位于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之间,所述支撑桁架分别固定于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包括多个太阳能电池片、主轴、副轴和驱动电机,多个所述太阳能电池片两两铰接形成太阳能电池链,所述太阳能电池链依次绕设于所述主轴和所述副轴,所述太阳能电池链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主轴,另一端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桁架上,所述驱动电机用以驱动所述主轴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太阳能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桩本体、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和安装框架,所述充电桩本体固定于地面上,所述安装框架靠近所述充电桩本体设置,所述安装框架包括左侧板、右侧板和支撑桁架,所述充电桩本体位于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之间,所述支撑桁架分别固定于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包括多个太阳能电池片、主轴、副轴和驱动电机,多个所述太阳能电池片两两铰接形成太阳能电池链,所述太阳能电池链依次绕设于所述主轴和所述副轴,所述太阳能电池链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主轴,另一端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桁架上,所述驱动电机用以驱动所述主轴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太阳能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架还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贤,张东炎,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中豫绿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