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丁福军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新能源领域的带散热格栅的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2056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充电桩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基于新能源领域的带散热格栅的充电桩,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桩体,所述桩体正面开设有空腔,所述桩体正面固定连接有格栅板,所述格栅板正面开设有散热孔,所述桩体正面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轨。该基于新能源领域的带散热格栅的充电桩,通过设置电动机、第二转轴、圆筒和第二传动轴,使左右两侧的支撑块可以较为稳定方便的分别带动左右两侧的第二滑块沿着第二滑轨的轨迹进行往复升降运动,且左右两侧的支撑块往复升降运动的方向始终相反,从而增加了空腔内部风力的流动性,可以较为有效的对桩体进行散热,大大提高了桩体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新能源领域的带散热格栅的充电桩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充电桩
,具体为一种基于新能源领域的带散热格栅的充电桩。
技术介绍
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现有技术的充电桩所使用的散热结构,其风力未能有效接触到充电桩内部的部分电器元件,导致该部分电器元件区域热量过高,影响该部分电器元件的使用寿命。例如,中国专利公告号CN210502316U公开了一种基于新能源汽车的带散热格栅的充电桩,其散热风扇启动后所产生的风力将吹向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内壁,受到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内壁的阻碍,风力将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内部循环,从而接触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内部的所有电器元件,以带动所有电器元件所产生的热量随之流动,以避免热量聚集一处,在两个散热风扇持续产生风力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内部气压增强,这时在气压的作用下,风力可冲开橡胶薄片中心部位所开设的切口结构,使得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内部携带热量的风力从圆形散热通孔排出至外界,以达到降低新能源汽车充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新能源领域的带散热格栅的充电桩,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桩体(2),所述桩体(2)正面开设有空腔(3),所述桩体(2)正面固定连接有格栅板(4),所述格栅板(4)正面开设有散热孔(5),所述桩体(2)正面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轨(6),所述第一滑轨(6)外表面套接有第一滑块(7),所述第一滑块(7)内侧面固定连接有挡板(8),所述挡板(8)正面开设有矩形通孔(9),所述桩体(2)正面顶部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10),所述电动推杆(10)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传动块(11),所述桩体(2)正面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12),所述第一转轴(12)外表面套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新能源领域的带散热格栅的充电桩,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桩体(2),所述桩体(2)正面开设有空腔(3),所述桩体(2)正面固定连接有格栅板(4),所述格栅板(4)正面开设有散热孔(5),所述桩体(2)正面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轨(6),所述第一滑轨(6)外表面套接有第一滑块(7),所述第一滑块(7)内侧面固定连接有挡板(8),所述挡板(8)正面开设有矩形通孔(9),所述桩体(2)正面顶部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10),所述电动推杆(10)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传动块(11),所述桩体(2)正面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12),所述第一转轴(12)外表面套接有传动圆齿轮(13),所述第一转轴(12)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传动杆(14),所述传动杆(14)正面底部插接有第一传动轴(15),所述空腔(3)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滑轨(16),所述第二滑轨(16)外表面套接有第二滑块(17),所述第二滑块(17)内侧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8),所述支撑块(18)内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轴(19),所述支撑块(18)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风机(20),所述底座(1)上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21),所述第二转轴(21)上表面与空腔(3)顶部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21)外表面套接有圆筒(22),所述底座(1)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动机(23),所述电动机(23)输出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福军吴敏娇赵雄峰任永财
申请(专利权)人:丁福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