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撞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2055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撞充电桩,涉及充电桩技术领域,包括桩体底部与底座固定连接,桩体下端套设有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与所述桩体转动连接,所述缓冲装置包括防护壳、支杆和转动轴套,所述转动轴套与所述桩体转动连接,所述支杆设置在所述防护壳与所述转动轴套之间,所述支杆一端与防护壳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动轴套固定连接,所述相邻支杆夹角相等且所述支杆与所述转动轴套倾斜设置,桩体侧表面设置有容纳腔,容纳腔内固定设置有充电枪,所述充电枪通过连接线与桩体电性连接,所述桩体表面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桩体顶部设置有警报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防护效果好,保证充电桩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撞充电桩
本技术涉及除砂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防撞充电桩。
技术介绍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随之延伸的充电桩也越来越多,然而传统的充电桩不具备防护功能,影响新能源汽车车主对充电桩的正常使用。目前,现有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用充电桩防碰撞能力较弱,由于充电桩不具有防碰撞保护功能,在进行倒车充电时,由于驾驶员的操作疏忽,容易误操作将汽车撞向充电桩,当意外事故发生时,充电桩易发生破坏性损坏,导致其内部电路结构受损,造成二次事故伤害,后果非常严重,不利于推广使用。严重时会造成充电桩损坏增加经济损失,因此,我们需要对现有的充电桩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撞效果好的防撞充电桩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防撞充电桩,桩体底部与底座固定连接,桩体下端套设有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与所述桩体转动连接,所述缓冲装置包括防护壳、支杆和转动轴套,所述转动轴套与所述桩体转动连接,所述支杆设置在所述防护壳与所述转动轴套之间,所述支杆一端与防护壳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动轴套固定连接,相邻所述支杆夹角相等且所述支杆与所述转动轴套倾斜设置,桩体侧表面设置有容纳腔,容纳腔内固定设置有充电枪,所述充电枪通过连接线与桩体电性连接,所述桩体表面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桩体顶部设置有警报装置。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底座设置有阻止装置,所述阻止装置包括横截面为梯形的挡块和滑动杆,所述滑动杆一端与所述挡块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杆另一端伸入所述底座的空腔内并与滑动块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块与空腔内壁之间固定设置有缓冲弹簧,所述底座与挡块之间部分的滑动杆外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一端与挡块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底座固定连接。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若干个所述支杆形成支撑面,所述支撑面有两层,所述支撑面与所述底座平行。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警报装置包括警报灯和蜂鸣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底座空腔内设置有压敏传感器,所述压敏传感器与警报装置电性连接。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杆为弹性杆,支杆包括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第一支杆与第二支杆之间设置有弹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缓冲装置起到缓冲汽车冲撞对充电桩破坏的作用,通过防护壳和支杆减缓吸收冲击,转动轴套与桩体转动连接,当汽车冲撞防护壳,支杆受力,由于支杆倾斜设置,支杆推动转动轴套转动进而防护壳随支杆和转动轴套转动,起到缓冲和偏转汽车冲撞的效果,容纳腔内固定设置充电枪,通过容纳腔内存放充电枪避免充电枪丢失和受外界环境如雨水、灰尘侵蚀,桩体表面设置控制面板便于使用者操控,警报装置用来发出警报避免汽车过于接近充电桩;阻止装置用来阻止汽车车轮向充电桩方向行进,阻止装置的梯形挡块形成斜坡将汽车抬升进而减缓汽车速度,挡块与滑动杆之间设置复位弹簧吸收汽车动能,滑动杆与底座空腔之间的缓冲弹簧吸收汽车动能,汽车驶离挡块上表面后,复位弹簧推动挡块向远离底座方向运动复位以备下次使用,底座空腔内的滑动块用来限制挡块移动避免滑动杆完全脱出底座空腔;压敏传感器感受到来自挡块和缓冲弹簧的压力,发送信号进而启动警报装置报警提示驾驶员;警报装置包括警报灯和蜂鸣器,警报灯用来提示驾驶员汽车距离充电桩距离过近,蜂鸣器用来发声报警提示;支杆形成支撑面,支撑面有两层对防护壳支撑效果好;防护壳外表面设置若干个橡胶块起到缓冲作用,减轻汽车与防护壳碰撞的损伤;支杆为弹性杆,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之间通过弹簧连接,防护壳受到的冲击传递至支杆,支杆通过弹簧减缓冲击,弹簧受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压缩变形,进而弹簧恢复形变推动第二支杆和转动轴套转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A-A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支杆结构示意图;图中:1、桩体;2、底座;3、缓冲装置;4、防护壳;5、支杆;6、转动轴套;7、容纳腔;8、充电枪;9、连接线;10、警报装置;11、挡块;12、滑动杆;13、缓冲弹簧;14、复位弹簧;15、橡胶块;16、滑动块;17、第一支杆;18、第二支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最佳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所示,一种防撞充电桩包括桩体1和底座2,桩体1底部与底座2固定连续剧,桩体1顶部设置有警报装置10,缓冲装置3与桩体1转动连接,缓冲装置3包括防护壳4、支杆5和转动轴套6,转动轴套6套设在桩体1外表面并与桩体1转动连接,转动轴套6侧表面倾斜固定有多根支杆5,支杆5形成环形支撑面,支撑面与底座2平行,支撑面可以为两层,支撑效果好,支杆5远离转动轴套6一端与防护壳4固定连接,相邻两根支杆5之间的夹角相等,桩体1侧表面设置有容纳腔7用来容纳充电枪8和连接线9,充电枪8通过连接线9和桩体1电性连接,桩体1表面还设置有控制面板便于使用者操作控制充电。当驾驶员操作失误汽车冲撞充电桩时,汽车首先接触缓冲装置3,防护壳4受冲击进而发生形变,支杆5受力进而推动转动轴套6转动,转动轴套6转动带动支杆5和防护壳4转动,起到了偏转汽车行进方向并缓冲冲击的作用,减缓了外界冲击对充电桩的损伤,防护壳4与支杆5发生形变甚至断裂进一步吸收汽车动能并释放,保护了桩体1。警报装置10用来向驾驶员发出警报,避免汽车距离充电桩距离过近。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底座2设置有阻止装置,所述阻止装置包括横截面为梯形的挡块11和滑动杆12,所述滑动杆12一端与所述挡块11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杆12另一端伸入所述底座2的空腔内并与滑动块16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块16与空腔内壁之间固定设置有缓冲弹簧13,所述底座2与挡块11之间部分的滑动杆12外套设有复位弹簧14,所述复位弹簧14一端与挡块1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底座2固定连接。阻止装置设置在充电桩正面,汽车向充电桩方向行进时,车轮沿挡块11的斜面行进的过程中汽车受挡块11的阻力难以前进,复位弹簧14和缓冲弹簧13吸收汽车动能阻止汽车前进。汽车驶离后,复位弹簧14推动挡块11向远离底座2方向运动,缓冲弹簧13和滑动块16相配合避免滑动杆12完全脱出底座2空腔。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压敏传感器设置在底座2空腔内,汽车车轮接触挡块11时,压敏传感器感受到滑动杆12和滑动块16的压力,发送信号至警报装置10,警报装置10报警提示驾驶员距离过近。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警报装置10包括警报灯和蜂鸣器。警报灯发光报警提示使用者,蜂鸣器发声报警吸引使用者注意。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防护壳4外表面固定设置有若干个橡胶块15,橡胶块15起到了缓冲的作用,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撞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桩体(1)底部与底座(2)固定连接,桩体(1)下端套设有缓冲装置(3),所述缓冲装置(3)与所述桩体(1)转动连接,所述缓冲装置(3)包括防护壳(4)、支杆(5)和转动轴套(6),所述转动轴套(6)与所述桩体(1)转动连接,所述支杆(5)设置在所述防护壳(4)与所述转动轴套(6)之间,所述支杆(5)一端与防护壳(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动轴套(6)固定连接,相邻所述支杆(5)夹角相等且所述支杆(5)与所述转动轴套(6)倾斜设置,桩体(1)侧表面设置有容纳腔(7),容纳腔(7)内固定设置有充电枪(8),所述充电枪(8)通过连接线(9)与桩体(1)电性连接,所述桩体(1)表面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桩体(1)顶部设置有警报装置(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撞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桩体(1)底部与底座(2)固定连接,桩体(1)下端套设有缓冲装置(3),所述缓冲装置(3)与所述桩体(1)转动连接,所述缓冲装置(3)包括防护壳(4)、支杆(5)和转动轴套(6),所述转动轴套(6)与所述桩体(1)转动连接,所述支杆(5)设置在所述防护壳(4)与所述转动轴套(6)之间,所述支杆(5)一端与防护壳(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动轴套(6)固定连接,相邻所述支杆(5)夹角相等且所述支杆(5)与所述转动轴套(6)倾斜设置,桩体(1)侧表面设置有容纳腔(7),容纳腔(7)内固定设置有充电枪(8),所述充电枪(8)通过连接线(9)与桩体(1)电性连接,所述桩体(1)表面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桩体(1)顶部设置有警报装置(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撞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设置有阻止装置,所述阻止装置包括横截面为梯形的挡块(11)和滑动杆(12),所述滑动杆(12)一端与所述挡块(11)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杆(12)另一端伸入所述底座(2)的空腔内并与滑动块(16)固定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斌叶宏
申请(专利权)人:华瑞快充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