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本公开涉及车辆热管理系统
,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技术介绍
对于混动车的车辆热管理系统而言,在混动车由发动机驱动行驶的过程中,发动机会产生热量,为保证发动机的正常运行,需要对发动机进行散热冷却,而在此时若乘员舱有采暖需求,则需开启空调系统对乘员舱进行加热,一方面,当环境温度较低时,冷媒吸收的热量有限,空调系统的采暖能力较差,另一方面,通过空调系统对乘员舱进行加热会导致电能的损耗,由于混动车在一些实施场景下也可以将电池包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车辆行驶,电能的损耗不利于提高电池包的续航能力。换言之,现有车辆热管理系统的热量收集规划不合理,造成能量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和使用该车辆热管理系统的车辆,以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包括冷却液回路、第一冷却液流路、第二冷却液流路、第一三通阀、第一换热器以及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三通阀的A口与所述第一冷却液流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通阀的B口与所述第二冷却液流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通阀的C口与所述第一冷却液流路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冷却液流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冷却液流路上设置有第一水泵和发动机,所述第一换热器同时设置在所述第二冷却液流路和所述冷却液回路上,所述第二换热器同时设置在所述冷却液回路和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的空调系统中,所述冷却液回路上还设置有暖风芯体和第二水泵。可选地,所述第一冷却液流路上还设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液回路(101)、第一冷却液流路(102)、第二冷却液流路(103)、第一三通阀(104)、第一换热器(105)以及第二换热器(106);/n所述第一三通阀(104)的A口与所述第一冷却液流路(10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通阀(104)的B口与所述第二冷却液流路(10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通阀(104)的C口与所述第一冷却液流路(102)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冷却液流路(103)的第二端连接;/n所述第一冷却液流路(102)上设置有第一水泵(107)和发动机(108),所述第一换热器(105)同时设置在所述第二冷却液流路(103)和所述冷却液回路(101)上,所述第二换热器(106)同时设置在所述冷却液回路(101)和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的空调系统中,所述冷却液回路(101)上还设置有暖风芯体(109)和第二水泵(1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液回路(101)、第一冷却液流路(102)、第二冷却液流路(103)、第一三通阀(104)、第一换热器(105)以及第二换热器(106);
所述第一三通阀(104)的A口与所述第一冷却液流路(10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通阀(104)的B口与所述第二冷却液流路(10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通阀(104)的C口与所述第一冷却液流路(102)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冷却液流路(103)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第一冷却液流路(102)上设置有第一水泵(107)和发动机(108),所述第一换热器(105)同时设置在所述第二冷却液流路(103)和所述冷却液回路(101)上,所述第二换热器(106)同时设置在所述冷却液回路(101)和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的空调系统中,所述冷却液回路(101)上还设置有暖风芯体(109)和第二水泵(1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液流路(102)上还设置有油冷器(1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液流路(102)上还设置有第一散热器(112)。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三冷却液流路(113)、第四冷却液流路(114)、第三换热器(115)、第二三通阀(116)以及第三三通阀(117);
所述第二三通阀(116)设置在所述冷却液回路(101)上,所述冷却液回路(101)包括第一段(1011)和第二段(1012),所述第一换热器(105)同时设置在所述第一段(1011)和所述第二冷却液流路(103)上,所述第二水泵(110)设置在所述第一段(1011)上,所述第二换热器(106)同时设置在所述第二段(1012)和所述空调系统中,所述第三换热器(115)同时设置在所述第三冷却液流路(113)和所述空调系统中,所述第三冷却液流路(113)上设置有第三水泵(118),所述第四冷却液流路(114)上设置有电池包(119);
所述第一段(1011)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段(101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冷却液流路(113)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冷却液流路(11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段(101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三通阀(116)的A口连接,所述第二段(101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三通阀(116)的B口连接,所述第二三通阀(116)的C口与所述第三三通阀(117)的A口连接,所述第三三通阀(117)的B口与所述第四冷却液流路(114)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三通阀(117)的C口与所述第三冷却液流路(113)的第二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暖风芯体(109)设置在所述第一段(1011)上,且所述第一换热器(105)位于所述暖风芯体(109)的上游。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还包括加热器(120),所述加热器(120)位于所述暖风芯体(109)的上游,所述第一换热器(105)位于所述加热器(120)的上游。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五冷却液流路(121)和选择性导通或截止的第六冷却液流路(122),所述第四冷却液流路(114)或所述第五冷却液流路(121)上设置有电机(123),所述第六冷却液流路(122)上设置有电子器件(124),
所述第五冷却液流路(121)的第一端经由所述第六冷却液流路(122)与所述第一段(1011)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段(1012)的第一端、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古塔纳·贝努利,
申请(专利权)人:曼德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