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胎子口护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2039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轮胎子口护圈,包括护圈本体和护圈固定块,护圈本体和护圈固定块的纵截面均成U形,所述护圈固定块设置在护圈本体的两端与护圈本体相配合,所述护圈固定块上间隔的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纵截面呈U形设置,且其U形两侧的端部分别设置有用于容纳并固定护圈本体的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用于和护圈本体的两端相抵,以固定护圈本体,具有结构简单、安装和拆卸都非常便捷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胎子口护圈
本技术属于轮胎子口固定装置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轮胎子口护圈。
技术介绍
轮胎在搬运,装卸运输过程中没有任何保护包装,特别是轮胎的子口处,容易造成轮胎划破,受损,出现合格率低,甚至有部分报废,使轮胎厂产生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怎样能够有效的保护轮胎的子口,防止其在运输和装卸过程中受损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种种不足,现提出一种能够有效保护轮胎子口的轮胎子口护圈,具有便于安装和拆卸且便于固定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轮胎子口护圈,包括护圈本体和护圈固定块,护圈本体和护圈固定块的纵截面均成U形,所述护圈固定块设置在护圈本体的两端与护圈本体相配合,所述护圈固定块上间隔的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纵截面呈U形设置,且其U形两侧的端部分别设置有用于容纳并固定护圈本体的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用于和护圈本体的两端相抵,以固定护圈本体。进一步,所述护圈本体成圆弧状设置,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与护圈本体的U形底部垂直设置,且其远离U形底部一端的端面平行于U形底部设置。进一步,所述第二侧边与护圈本体U形底部的夹角为钝角。进一步,所述第二侧边的端面成半圆形设置。进一步,所述护圈固定块呈圆弧状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槽的纵截面成U形设置,且第一固定槽的底部沿水平方向设置,用于和第一侧边相配合。进一步,所述第二固定槽的纵截面成U形设置,且第二固定槽的底面成半圆形设置,用于和第二侧边相配合。进一步,所述第二侧边距离护圈本体底部的长度大于第一侧边距离护圈本体底部的长度。进一步,所述护圈本体的圆弧长度小于轮胎子口的周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护圈本体的纵截面成U形,且护圈本体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将护圈本体倒扣在轮胎子口上,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能够与轮胎子口的两侧很好的配合,起到保护轮胎子口的作用。2、将护圈本体安装在轮胎子口上后,再将护圈固定块安装在护圈本体的两端,护圈固定块包的纵截面成U形,且在U形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分别与护圈本体的两个侧边相配合,能够有效的将护圈本体进行固定,防止护圈本体在运输过程中发生脱落,进一步保护轮胎子口。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护圈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附图中:1-护圈本体、101-第一侧边、102-第二侧边、2-护圈固定块、3-限位块、4-第一固定槽、5-第二固定槽、6-轮胎子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它类同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以下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词,例如“上”“下”“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词是用来说明而非限制本专利技术创造。下面结合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图4所示,一种轮胎子口护圈,包括护圈本体1和护圈固定块2,所述护圈本体1纵截面呈U形设置,用于容纳轮胎子口。所述护圈本体1成圆弧状设置并与轮胎子口6处的弧形相配合,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101和第二侧边102,所述第一侧边101与护圈本体1的U形底部垂直设置,且其远离护圈本体1U形底部一端的端面平行于U形底面设置,所述第二侧边102与护圈本体1的U形底部的夹角为钝角,且第二侧边102的端面成半圆形设置。同时,所述第二侧边102距离护圈本体1底部的长度大于第一侧边101距离护圈本体底部的长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护圈本体1成圆弧状设置,所述第二侧边102与护圈本体1的U形底部的夹角为95度。在护圈本体1的两个端口处设置有护圈固定块2,所述护圈固定块2成圆弧状设置,且其纵截面也呈U形,护圈固定块2倒扣在护圈本体1的两端之间与护圈本体1相配合,用于固定护圈本体1,具体地,所述护圈固定块2的U形内设置有两个限位块3,且两个限位块3间隔设置,限位块3的纵截面与护圈固定块2的纵截面形状相同也成U形设置,同时,在限位块3的U形两侧设置有第一固定槽4和第二固定槽5,所述第一固定槽4和第二固定槽5均沿着护圈固定块2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槽4的纵截面成U形设置,且U形的底部水平设置,用于和第一侧边101相配合,所述第二固定槽5的纵截面也成U形设置,同时,所述第二固定槽5的底面成半圆形设置,用于和第二侧边102相配合。此外,所述护圈本体1的圆弧长度小于轮胎子口6的周长。在使用时,将护圈本体1沿着轮胎子口6的弧形扣在轮胎子口6处,并保证第二侧边102安装在轮胎子口6的外缘,然后,将护圈固定块2倒扣在护圈本体1的两个端头之间,并将第一侧边101安装在第一固定槽4内,同时,将第二侧边102安装在第二固定槽5内,即可将护圈本体1进行固定。以上已将本技术做一详细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技术实施范围,即凡依本申请范围所作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技术涵盖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胎子口护圈,其特征在于,包括护圈本体和护圈固定块,护圈本体和护圈固定块的纵截面均成U形,所述护圈固定块设置在护圈本体的两端与护圈本体相配合,所述护圈固定块上间隔的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纵截面呈U形设置,且其U形两侧的端部分别设置有用于容纳并固定护圈本体的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用于和护圈本体的两端相抵,以固定护圈本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胎子口护圈,其特征在于,包括护圈本体和护圈固定块,护圈本体和护圈固定块的纵截面均成U形,所述护圈固定块设置在护圈本体的两端与护圈本体相配合,所述护圈固定块上间隔的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纵截面呈U形设置,且其U形两侧的端部分别设置有用于容纳并固定护圈本体的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用于和护圈本体的两端相抵,以固定护圈本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胎子口护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圈本体成圆弧状设置,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与护圈本体的U形底部垂直设置,且其远离U形底部一端的端面平行于U形底部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轮胎子口护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边与护圈本体U形底部的夹角为钝角。


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春生战明强刘晓平郑玉玲李静于波左学武潘晓好徐宏郭晓鹏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惠达橡塑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