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车载导航仪的手机充电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0963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1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车载导航仪的手机充电电路,包括:快充协议单元和USB接口输出单元;所述快充协议单元设有电源输入口、第一mos管、第一三极管、以及第一芯片,所述电源输入口用于连接车载导航仪的电源接口,所述电源输入口的输出端连接第一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电源输入引脚4,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用于连接MCU,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所述USB接口输出单元设有USB接口,所述USB接口的引脚2、引脚3分别与所述第一芯片的引脚2和引脚3连接,并用于快充协议数据传输,所述USB接口的电源输入引脚1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输出引脚5和引脚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车载导航仪的手机充电电路
本技术涉及充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车载导航仪的手机充电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汽车使用越来越广泛,车载导航仪已成为汽车标配,为更好为汽车使用者服务,越来越多的车载导航仪加入了给手机充电的功能,然而,现有的车载导航仪充电电路结构较为复杂,后期改装装配成本较高,充电速度较慢,适配的快充协议较少,用户体验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基于车载导航仪的手机充电电路,旨在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到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基于车载导航仪的手机充电电路,包括:快充协议单元和USB接口输出单元;所述快充协议单元设有电源输入口、第一mos管、第一三极管、以及第一芯片,所述电源输入口用于连接车载导航仪的电源接口,所述电源输入口的输出端连接第一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电源输入引脚4,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用于连接MCU,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所述USB接口输出单元设有USB接口,所述USB接口的引脚2、引脚3分别与所述第一芯片的引脚2和引脚3连接,并用于快充协议数据传输,所述USB接口的电源输入引脚1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输出引脚5和引脚6。可选地,所述第一mos管和所述第一芯片之间设有第一电感、第一电容、第二电容以及第三电容,所述第一电感串联在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芯片的引脚4之间,所述第一电容、所述第二电容以及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并联在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一芯片的引脚4之间,另一端接地。可选地,所述第一芯片和所述USB接口之间设有第二电感、第四电容以及第五电容,所述第二电感串联在所述第一芯片引脚5、引脚6和所述USB接口引脚1之间,所述第四电容、所述第五电容的一端并联在所述第二电感与所述USB接口的引脚1之间,另一端接地。可选地,所述第一芯片的引脚7设有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阻一端连接所述USB接口的引脚1,一端串联所述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芯片的引脚7连接于所述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的中间。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在车载导航仪上设置快充协议单元和USB接口输出单元,可以对手机进行快速充电,匹配多种快充协议,满足多种型号的手机,而且该电路结构简单,与导航仪接线较为便捷,便于后期改装装配,故而也降低了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基于车载导航仪的手机充电电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CON电源输入口Q1第一mos管Q2第一三极管C1第一电容C2第二电容C3第三电容C4第四电容C5第五电容C6第六电容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L1第一电感L2第二电感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提出一种基于车载导航仪的手机充电电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1,快充协议单元的电源输入口CON并联在车载导航仪的电源输出口,快充协议单元的输出端连接USB接口输出单元;具体地,快充协议单元设有:第一芯片,型号为CX8830,第一芯片用于识别手机支持的快充协议并调整电压电流从USB接口输出,第一芯片支持高通QC2.0/3.0、华为FPC协议、BC1.2协议、DCP苹果协议、DCP三星协议;第一mos管Q1,型号为DNP3098L-7;第一三级管,型号为:2N3904;USB接口输出单元设有USB接口,型号为3-J104-0125-08-30,输出的功率5V/3A18W;其中,第一mos管Q1的源极连接电源输入口CON的输出端,第一mos管Q1的漏极连接第一芯片的电源输入引脚4,第一三极管Q2的基极用于连接MCU,所述第一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Q1的栅极,第一芯片的引脚8接地;使用时MCU向第一三极管Q2的基极输入高电平,第一三极管Q2导通接地,从而第一mos管Q1导通,车载导航仪的电源开始向第一芯片供电;USB接口的引脚2、引脚3分别与第一芯片的引脚2和引脚3连接,引脚1连接第一芯片的输出引脚5和引脚6,引脚4、引脚5、引脚6接地;使用时,手机通过数据线连接USB接口,通过MCU向第一三极管Q2发射气动信号,首先通过USB接口的引脚2、引脚3将待充电手机的快充协议传送至第一芯片,第一芯片确认快充协议后,将调整过的电压电流从引脚5和引脚6向USB接口传输,继而为手机充电。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在车载导航仪上设置快充协议单元和USB接口输出单元,可以对手机进行快速充电,匹配多种快充协议,满足多种型号的手机,而且该电路结构简单,与导航仪接线较为便捷,便于后期改装装配,故而也降低了成本。进一步,第一mos管Q1和第一芯片之间还设有第一电感L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以及第三电容C3,第一电感L1串联在第一mos管Q1的漏极与第一芯片的引脚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车载导航仪的手机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快充协议单元和USB接口输出单元;/n所述快充协议单元设有电源输入口、第一mos管、第一三极管、以及第一芯片,所述电源输入口用于连接车载导航仪的电源接口,所述电源输入口的输出端连接第一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电源输入引脚4,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用于连接MCU,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n所述USB接口输出单元设有USB接口,所述USB接口的引脚2、引脚3分别与所述第一芯片的引脚2和引脚3连接,并用于快充协议数据传输,所述USB接口的电源输入引脚1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输出引脚5和引脚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车载导航仪的手机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快充协议单元和USB接口输出单元;
所述快充协议单元设有电源输入口、第一mos管、第一三极管、以及第一芯片,所述电源输入口用于连接车载导航仪的电源接口,所述电源输入口的输出端连接第一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电源输入引脚4,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用于连接MCU,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
所述USB接口输出单元设有USB接口,所述USB接口的引脚2、引脚3分别与所述第一芯片的引脚2和引脚3连接,并用于快充协议数据传输,所述USB接口的电源输入引脚1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输出引脚5和引脚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车载导航仪的手机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mos管和所述第一芯片之间设有第一电感、第一电容、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凯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博鑫立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