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拆除件保持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0607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拆除件保持架,适用于固定一可拆除件,其包括一本体及扣持于该本体上的扣持件,该本体上形成至少一入口及一收容空间,安装使用时,将该可拆除件由该入口延伸进入该本体内,以使该可拆除件收容于该收容空间内;当该可拆除件被推移定位后再将该扣持件由该入口的外围扣持于该本体上,从而将该可拆除件固定于该可拆除件保持架内。通过本体与扣持件的组合以固定该可拆除件,而本体与扣持件之间的配合只需要极少数螺丝,甚至不需要螺丝,简化了操作,也节省了工时。(*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拆除件保持架【技朮领域】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拆除件保持架,特别是一种少螺丝固定的可拆除件保持架。【背景技朮】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便携式电子装置得到迅速的发展,为便于携带,便携式电子装置大多将许多电子部件设计成即插即用型,如此可将一部分不需使用的电子部件拆除下来,从而减轻电子装置的重量,以便使用者在野外或旅途中使用电子装置。在常用的计算机结构中,都是在一电脑机箱的内部空间中规划出光驱、软驱、主机板、硬盘…等各种电子部件的安装位置,再将这些电子部件固定于预定的位置,而完成整部计算机的安装。以硬盘的安装为例,请参阅图1所示,一硬盘2’先由一固持架3’所装载,其中,该硬盘2’上设有若干螺孔(图未示),而该固持架3’上也设有若干相对应的螺孔31’,在结合该硬盘2’于该固持架3’上时,使该硬盘2’的螺孔与该固持架3’的螺孔31’一一对位,再以螺丝5’将该硬盘2’锁固定位在该固持架3’上。当该硬盘2’稳固地结合在固持架3’上后,可将整个固持架3’连同硬盘2’固定在电脑机箱中。然而,上述的安装方式需要四个螺丝才得以将硬盘固定于固持架上,其螺锁次数较多,会耗费较多的工时,此外,螺丝的固定与拆卸均需要用工具才能完成,对于使用者或是维修人员在产品的后续维修或更换等方面相当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拆除件保持架,通过该可拆除件保持架可简便地将一可拆除件固定在可拆除件保持架内,从而快速将可拆除件固定在电脑机箱中。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可拆除件保持架适用于固定一可拆除件,其包括一本体及扣持于该本体上的扣持件,其中,该本体上形成至少一入口及一收容空间,安装使用时,将该可拆除件由该入口延伸进入该本体内,以使该可拆除件收容于该收容空间内;当该可拆除件被推移定位后,再将该扣持件由该入口的外围扣持于该本体上,从而将该可拆除件固定于该可拆除件保持架内。此外,该本体由若干壁面围成该收容空间,而在相邻壁面之间设有至少一加强筋,从而使该可拆除件保持架的结构更为稳固。该可拆除件保持架的本体上还可设有至少一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可弹性压靠于该可拆除件的外表面上-->,从而使该可拆除件稳固于该可拆除件保持架上。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需要较少的螺丝,甚至不再需要螺丝,即可将可拆除件固定于该可拆除件保持架上,不但操作简单,还节省了不少的工时。【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硬盘固定结构。图2是本技术可拆除件保持架与可拆除件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可拆除件保持架与可拆除件的组装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可拆除件保持架与可拆除件未完全定位时的剖而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可拆除件保持架与可拆除件未完全定位时的另一剖面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可拆除件保持架与可拆除件已完全定位后的第三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所示,一可拆除件3是由一可拆除件保持架所承载,该可拆除件保持架包括一本体1及一扣持件2,其中,该本体1上形成至少一入口100及一收容空间102。令可拆除件3可由该入口100延伸进入该本体1内而收容于该收容空间102内;另,该扣持件2則从该入口100的外围扣持于该本体1上,而将该可拆除件3固定于该可拆除件保持架内。当该可拆除件3稳固地结合在该可拆除件保持架上后,可将整个可拆除件保持架连同可拆除件3固定在电脑机箱中。其中,该可拆除件3可为硬盘、光驱、软驱等电子部件,该可拆除件3的外表面中包括底面30、第一侧面31、第二侧面32、第三侧面33、第四侧面34及顶面35,其中,该第一侧面31与该第二侧面32平行而设,该第三侧面33与该第四侧面34也平行而设。另,第一侧面31与第二侧面32分别位于第三侧面33与第四侧面34之间,且第一侧面31与第二侧面32均垂直于第三侧面33及第四侧面34,而在该第三侧面33上设有若干连接部331。该本体1设有若干壁部,其中,这些壁部中包括一底部10,从该底部10上垂直延伸出第一侧部11、第二侧部12及第三侧部13,且第一侧部11、第二侧部12及第三侧部13的延伸方向一致。其中,该第一侧部11与该第二侧部12平行而设,而该第三侧部13则位于该第一侧部11与第二侧部12之间,且该第三侧部13垂直于该第一侧部11及第二侧部12。此外,该第一侧部11与该第二侧部12垂直向里延伸有二顶部14,这些顶部14远离底部10。其中,该入口100形成于与该第三侧部13相对的另一侧,可供该可拆除件3穿设。而该收容空间102则由底部10、第一侧部11、第二侧部12、第三侧部13及顶部14所围成,且该收容空间102的大小与该可拆除件3的大小相当,可用以收容该可拆除件3。-->另外,本体1的相邻壁部(例如第一侧部11与底部10,第二侧部12与底部10)之间可分别设有若干加强筋16,以使本体1的结构更为稳固。而底部10、第一侧部11、第二侧部12及第三侧部13上分别设有若干凸部15,这些凸部15可分别自底部10、第一侧部11、第二侧部12及第三侧部13上向着收容空间102内凸出。且这些凸部15分别与可拆除件3的底面30、第一侧面31、第二侧面32、第四侧面34抵持配合。而顶部14上设有若干弹性元件141(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弹片),且这些弹性元件141分别自顶部14向着收容空间102内弯折,并可弹性压靠于该可拆除件3的顶面35。且该第一侧部11上靠近入口100的一侧设有一锁固部112,该锁固部112可与该扣持件2相配合,且该锁固部112自第一侧部11向外凸出。另外,该锁固部112中央设有一螺孔113,可供螺丝5穿设。该第二侧部12上靠近入口100的一侧设有一卡持部123,该卡持部123可与该扣持件2相配合,且该卡持部123自第二侧部12向外凸出。而该扣持件2设有第一弯折部21,该第一弯折部21的两端垂直延伸有第二弯折部22与第三弯折部23,且该第二弯折部22与该第三弯折部23的延伸方向相同。另外,该第一弯折部21上垂直延伸出第四弯折部25,且该第四弯折部25的延伸方向与该第二弯折部22及该第三弯折部23的延伸方向相同。其中,该第一弯折部21上设有若干弹性部件211(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弹片),且这些弹性部件211分别自第一弯折部21向着第四弯折部25的延伸方向弯折,并可弹性压靠于该可拆除件3的第三侧面33上。该第二弯折部22上设有一锁固孔221,该锁固孔221的位置与本体1上所设的螺孔113的位置相对应,并可供螺丝5穿设。该第三弯折部23上设有一卡持孔233,该卡持孔233的位置与本体1上所设的卡持部123的位置相对应,且可收容该卡持部123。安装使用时,先将可拆除件3沿着预定方向I,由入口100推移至收容空间102内,推移一定位移后,本体1上所设的凸部15会与可拆除件3的底面30、第一侧面31及第二侧面32相互抵持,抵持后的状态如图4所示,从而使该可拆除件3稳固于第一侧部11与第二侧部12之间。另外,也会使该可拆除件3与该弹性元件141相互抵接,图5为二者刚接触时的状态;继续推移该可拆除件3的过程中,会使该弹性元件141弹性压靠于该可拆除件3的顶面35上,此时,该弹性元件141所受压力的方向为垂直于顶面35且指向可拆除件3的外部,在压力的作用下,该弹性元件141会弹性变形,变形后的状态如图6所示,而该可拆除件3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拆除件保持架,适用于固定一可拆除件,其包括一本体,该本体上形成至少一入口及一收容空间,该可拆除件可由该入口延伸进入该本体内,以使该可拆除件收容于该收容空间内;其特征在于:该可拆除件保持架还包括一扣持件,当该可拆除件被推移定位后,由该扣持件从该入口的外围扣持于该本体上,从而将该可拆除件固定于该可拆除件保持架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拆除件保持架,适用于固定一可拆除件,其包括一本体,该本体上形成至少一入口及一收容空间,该可拆除件可由该入口延伸进入该本体内,以使该可拆除件收容于该收容空间内;其特征在于:该可拆除件保持架还包括一扣持件,当该可拆除件被推移定位后,由该扣持件从该入口的外围扣持于该本体上,从而将该可拆除件固定于该可拆除件保持架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除件保持架,其特征在于:该本体设有若干壁部,这些壁部中至少包括一底部、第一侧部、第二侧部及第三侧部,并由这些壁部围成该收容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拆除件保持架,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的相邻壁部之间设有若干加强筋。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拆除件保持架,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的壁部上设有若干凸部,这些凸部可与该可拆除件的外表面抵持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拆除件保持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部上靠近入口的一侧设有一该锁固部,该锁固部可与该扣持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佳鑫余学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环达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